徐佳虹
摘 要:初中物理作為基礎教育的一部分,是學生必不可少的重要課程。而隨著全國教育體制改革的進一步貫徹和落實,如何培養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成為初中物理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鑒于此,重點探討初中物理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初中物理;創設情境;聯系生活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初中物理的教學僅僅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夯實和基礎技能的掌握,偏向于向學生灌輸知識。在新課改之后,教學的理念偏重于使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成為重點關注的問題。本文就如何培養學生在初中物理學習過程中的自主學習能力闡述幾點建議。
一、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學習本身就有很高的興趣,那么自然這個學生就會在學習方面有很大的優勢。因此,教師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要逐步培養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將學生從被動地學轉變成主動地學,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創設情境、說故事、做實驗等方法讓學生對物理的學習產生興趣。
例如,教師在教學初中物理(蘇教版)“物質的密度”之前,可以讓學生和教師一起表演情景劇:由教師假扮商人,學生去扮演買東西的人,教師向學生兜售金塊,用各種語言來表示自己的金塊是真的,而學生則去分辨這金塊是不是真的,通過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相爭執,學生會絞盡腦汁地想如何分辨金塊的真假,而教師則暗中引導學生通過物理的方法來分辨金塊的真假,最后由教師和學生一起歸納出物質的密度是什么。這種情境的創設,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身臨其境,讓學生知道知識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
又如,在學習力學的時候,可以通過講牛頓與蘋果不同版本的故事來引發學生的興趣。第一個是少年時期的牛頓被一顆從樹上掉下來的蘋果砸中,然后引發了他對物理學的興趣,等他長大后當上了物理學家聯想到少年時的蘋果落地,從而發現了萬有引力。第二個是青年時期的牛頓在他父親莊園里讀書和散步的時候,看見了一顆蘋果落地,從而產生了聯想,發現了萬有引力。最后一個就是老年的牛頓在花園里思考問題,突然一顆蘋果掉了下來,使得牛頓想到了萬有引力。
二、提出問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新課改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學生為本,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把學生發展的自主性、主動性放在重要位置。因此,教師在進行初中物理教學時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自主學習的習慣。
例如,教師在教學初中物理(蘇教版)“透鏡”的時候,教師完全可以在對透鏡進行基本講解后,只在黑板上寫出幾個需要思考的問題,然后讓學生自主進行學習。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寫:透鏡的特點是什么?透鏡可以分為哪幾類?各類透鏡的區別又是什么?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表述這些問題的答案,再與教師自己歸納出來的問題答案進行對比,讓學生思考這兩者有什么不同?不同之處對于透鏡的理解有什么影響?為什么會不同?通過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下的反思,使得學生對于透鏡的理解更加全面而清晰。
三、聯系生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在進行初中物理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注意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日常生活和身邊的小事進行仔細觀察,發現其中的問題,找出其中的物理現象,并教授相關的知識來引導學生解釋這些物理現象。因此,教師在課堂上不僅應該將相關知識講授給學生,給學生解決日常問題打下基礎,使得學生有基本的知識儲備量,有能力去解釋這些物理現象,并且還需要教師和學生一起去分析生活中的物理問題,找出所學知識和這些物理問題的聯系,指導學生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解釋這些問題。
例如,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教授與壓強相關的知識時,可以在教授壓強之前問:同學們,知道水庫的攔河大壩是什么形狀的嗎?為什么?學生在解決這一問題時往往忽略了攔河大壩的底部寬這個問題,僅僅對攔河大壩的上部窄進行解釋。這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去想解釋攔河大壩的底部寬,需要從液體的壓強方面入手;而解釋攔河大壩的上部窄則需要從固體壓強方面入手。如此一來,經過教師的指導,學生就會得出完整而正確的答案:因為壓強與水深成正比,則必須使攔河大壩的底部變寬。又因為若上下部一樣寬,則會產生浪費,若上下一樣窄,又會使得底部需要承受的壓強較大,因此,最終攔河大壩的形狀就是底部寬、上部窄。
在新課改進程不斷加快的背景下,如何適應新課改的進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創新能力是現在初中物理教師必須要面臨的問題。本文就如何培養學生初中物理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幾點建議。
參考文獻:
[1]莊雅仁.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現代閱讀,2013(4):182-183.
[2]姜守國.關于初中物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幾點看法[J].中華少年,2016(3):165-166.
[3]陳鐵.淺析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神州,2014(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