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 要: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發現能力,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課堂變得生動活潑,使抽象的數學問題有了活力,合理的發現會給我們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為今后學習數學、研究數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數學教學;發現法;合作
發現法是廣泛應用于科學研究的一種方法,它是根據已知的原理和事實,對未知的現象和規律作出的一種探究。縱觀浩瀚的數學發展史,數學家應用發現法找出了各種各樣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美國著名的數學家哈爾莫斯說過:“數學的真正組成部分是問題和解”,“數學研究主要的就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我們的數學教學在教會學生數學知識的同時,也要教會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這就要求教師應該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認知的規律,想方設法地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是一項十分有意義的訓練。通過長期教學的實踐證明,這樣做的好處有以下幾點:
①可以激發學生對所研究問題的興趣,從而產生解決問題的求知欲望。
②可以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有利于培養學生直覺思維能力。
③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可以使學生領會學習和研究數學的思想方法,從而學會探究知識的方法。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獲得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的課題,通過本人二十多年的數學教學經歷,在教學中有以下幾點認識和體會。
1.要發揮教學設計的作用,引導學生從實驗直觀出發,把經驗材料和探索數學規律連接起來。
新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做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因此,教師的教學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學生的學習不同于科研人員的專題研究,它除了有特定的主題之外,也有時間的限制,在課堂上采用發現法教學,就一定要緊扣教學設計,在有限的45分鐘內,要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動手等活動發現新知識、新問題,從而產生解決問題的欲望。
2.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鼓勵學生勤于觀察,大膽設想,有目的地進行思考和探討。
初中生年齡小,智力發育未達到一定的水平,如果沒有教師的引導,就很難獨立發現新的原理和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應充分考慮到這個問題,在預習提綱中有針對性地設計問題,采用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
3.要善于發揮學生集體的智慧,利用學習小組,集思廣益,發揮每個成員的作用。
新課程標準要求在教學活動中合作交流,這就要求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學生獨立思考,還要重視小組內的合作,在充分發表個人見解的同時集思廣益,達到知識的融會貫通。
4.要注重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啟發學生利用歸納和類比推理的方法,從已有的知識推出新的知識的結論。
數學教學中,新的知識和技能都是由已學過的概念、理論、法則、公式等發展而來的。學生原有的知識和技能是獲得新知識的基礎,反過來,在發現新知識的過程中又鞏固和強化了以前掌握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知識的儲備應做到“有的放矢。”
5.要根據教材內容及目標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發現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教法,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現有的知識體系和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做到因材施教。下面通過具體課例來說明。
通過以上兩個課例可以看到,引導學生由具體的問題出發,逐步發現、探究、歸納、總結得到新知識、新思路,自覺探索數學的內在規律和聯系,既可以讓學生從習題的束縛中得到解放,又能逐漸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深入研讀教材,分類整理,為學生更好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張雄.數學方法論與解題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李淑文.中學數學教學概論[M].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2.
[3]陳文河.數學的統一性與思維的相似性[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