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由明
摘 要:結合初中化學新課程教學的內容,來探討發掘化學中的德育素材,以達到對學生唯物主義價值觀、愛國主義教育、社會責任感、科學精神教育等方面的進一步培養。
關鍵詞:初中化學;新課程教學;德育滲透
對學生德育品質的培養是每個學校教育的首要目標和重中之重。初中化學課本中蘊含著許多能體現德育內容的素材,雖然這些德育內容不像思想政治學科那樣直觀地表達出來。但是只要老師認真努力地發掘,就會發現在化學中,也是有很多能夠體現唯物主義、愛國主義和科學精神教育等方面的德育素材。
一、初中化學課程教學與德育有機結合的可行性
在初中化學課程教學中,有很多能體現唯物主義、社會責任感、科學精神的教學內容。在講解這些內容時,除了相關的專業知識外,還應該重點講解知識背后能夠體現德育的內容。例如,在講解空氣時,除了重點講授空氣的組成成分和重要性外,還可以引出空氣污染對人類生活和大自然的影響等相關話題。這種將初中化學課程教學與德育有機結合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又如,在學習元素周期表時,我們可以針對“鐳”這個元素,講解有關居里夫人的故事。居里夫人因常年探索研究放射性元素,最終導致白血病而去世。她的這種為科學獻身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和贊揚的。她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她為科學作出的貢獻會永遠地載入史冊。通過這種方式的教學,不僅能夠讓學生加深對“鐳”元素的認識,也能從居里夫人的事例中,學習到她那種不怕犧牲、勇于堅持的科學精神。這種將初中化學課程教學與德育有機結合的方式教學,不但能讓學生從這些科學家的身上學習到科學精神,還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進而對化學這門學科產生更多的興趣。
一、初中化學新課程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思路與實踐
1.結合教材內容,滲透唯物主義價值觀
在學習《原子和質子》的內容時,通過講解原子、質子和離子的專業知識,讓學生知道任何物體,無論是宏觀的,還是微觀的,都是在不斷運動的。世界上沒有靜止不動的物體。講解元素的性質與核外電子層數及最外層電子數目相關時,讓學生了解在達到量變的限度時,就會導致質變。通過教師講解滲透以上的內容,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唯物主義價值觀。
2.榜樣的力量,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在初中化學課程中,講授《酸和堿》這節內容的時候,我們在教學中可以重點提出課本中關于科學家的小資料。例如,中國杰出的化學家侯德榜,他是侯氏制堿法的創始人,中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19世紀20年代,他主持建成了亞洲第一座純堿廠;30年代,領導建成了中國第一座兼產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銨的聯合企業;40~50年代,又發明了連續生產純堿與氯化銨的聯合制堿新工藝,并使之在60年代實現了工業化和大面積推廣。他的成就來自于先進的創新思想和刻苦鉆研的精神。他是中國人的驕傲。在化學教學中引入“榜樣的力量”,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有利于學生產生愛國情懷和自豪感。
3.依托于環境教學,培養社會責任感
在學習《水的形成》這節課時,老師除了向學生講授水的化學性質和化學成分外,還要向學生滲透水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生活用水、工業用水已經消耗了我國大部分的水資源,所以,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另外,很多的工廠廢水排放量過高,處理不當,導致我國的水資源被污染,環境也被破壞。所以,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們要盡量少使用含磷洗衣粉等對環境有害的物質。在學習CO、SO2、NO等氣體時,我們在教學中也要重點向學生滲透這些氣體過量排放時對環境造成的危害。通過傳授這些內容,培養學生節約用水、愛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感。
4.通過多種活動實踐,助推學生理想教育
初中的化學學科,主要講解的內容就是化學相關的實驗。每一種化學知識的產生都離不開實驗,只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了讓學生進一步地學習化學知識,了解化學實驗,并從中體驗到實驗的樂趣,我們要多展開化學實踐活動。通過多種活動實踐,助推學生的理想教育。例如,組織學生參觀化工廠,通過化工廠的員工,了解工廠的歷史,進而提高學生對化學學科的學習興趣。還可以組織有關化學的演講活動,讓學生圍繞著化學主題暢所欲言。
5.結合材料進行科學精神教育
近年來,我國的航空航天技術迅速發展,自“嫦娥一號”起,我國的航天技術逐漸走向成熟。航天技術形成的基礎就是氫氣和氮氣。學生在學習這節課的時候,我們在教學中可以通過講解現代與化學知識有關的科技,來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在學習《水的組成》這節課時,我們除了講授專業知識外,還應該重點講解探究發現水組成的科學家亨利·卡文迪許,他首次對氫氣的性質進行了細致的研究,證明了水并非單質,預言了空氣中稀有氣體的存在。他一生沉醉于化學當中,為我們后人做出了很多貢獻,我們應該尊敬這位偉大的科學家。
在“非典”時期,SARS病毒奪取了許多人的生命。面對病魔,科學家們體現出了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科學精神,最終戰勝了病毒。這種不畏危險、不怕犧牲,刻苦鉆研的科學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在化學教學中,可以通過講解這部分內容,來滲透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意識。
總之,只要我們努力發掘初中化學新課程中的教學素材,在教學過程中,將專業知識和德育素材相結合傳授給學生,就一定能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社會責任感、科學精神,形成正確的唯物主義價值觀,進而將他們培育成品學兼優的祖國棟梁。
參考文獻:
[1]周勇.論德育教育的敘事方式[J].思想、理論、教育,2004(1):23-30.
[2]丁鋼.我們如何做教育敘事:寫給教師們[M].中國教育報,2004(10):21.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