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超 王義龍
【摘要】學分制有利有弊,并不完全適合所有專業。飛行技術專業更加注重培養過程,是過程導向性專業。學分制帶有明顯的目標導向性,對于飛行技術專業學分不能完全代表學生的能力。所以教學制度的選擇取決于學生素質和學生所學習的專業。
【關鍵詞】學分制;飛行技術專業;學生能力
學分制緣起于德國的選修制,選修制被引入美國后得到發展與完善進而催生出學分制。導師制由英國高等學府創造,因為學分制并不完美,因此美國又從英國引進了導師制。學分制把學分作為衡量學生修習課程學習量的標準計量單位,學分制以一定學習量的時數作為學分計算的基礎,視學生能否取得規定的最低學分數判定學生是否提前畢業或延遲畢業,相對于古老的學年制最大的特點是學生的學習自由有了制度保證。隨著教育制度的發展,學分制也衍生出了很多分支,為了避免歧義,本文學分制指完全學分制。
學分制由哈佛大學校長艾略特首先確立并實施,并主張“一所大學應向學生提供三件東西:選擇學習的自由;在單一學科追求卓越的機會;對自己的習慣、行為負責的紀律”。從而奠定了學分制的理論基礎,構成了學分制的三要素。
一、學分制的優勢
對于大部分專業而言學分制不僅優勢明顯,而且更加符合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更加符合人才培養的教育理念,也得到國內外眾多高校的認同。
1、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學分制繼承了選修制的優秀傳統,“對于選修制的根本目的,伊利諾斯學院院長曾在1893年作出這樣的界定:選修制學習的目的并非僅是允許學生選擇那些與其未來職業相關的課程,而是激發學生選擇的興趣并以最旺盛的精力學習自己選擇的課程。”
學生的個性發展是培養創造性的重要因素,只有個性的發展,才能孕育真正的創造性。學分制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承認學生身心特點的差異性,差異性又決定了教育實施的多樣性。從人才培養的標準來看,現代高等教育認為高校是否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和多樣化的教育是衡量高校教育質量的重要指標。學分制為實現學生教育個性化提供了相應的保障。學分制要求的學生自主選課和彈性學習的特點較之學年制更能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愿望,也有利于學生按照自己的稟賦發展創新能力。而且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習活動中的創造性。
2、學分制是優化教育資源的重要途徑
教育教學資源的優化組合不僅可以降低學生的學習成本,學校的教育成本,而且更加符合人才培養的需要,學分制的實施為學校教育教學資源的集約提供了可能。
學分制為課程優化提供了有利的環境。在當下,高等教育已經把厚基礎、寬口徑作為設置課程體系的重要原則,而學分制正充分體現了這種理念。通過學分制改革,一定程度的打破各類課程之間的界線,允許學生根據興趣愛好靈活組織適應于自身的課程,通過選擇和編排課程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和專業結構。對教學組織者而言,當課程資源的供應量足夠大的時候,課程之間的優化組合才具備條件,此時教師便可以根據專業發展趨勢和人力資源市場需求對課程體系進行重組和調整。學分制迫使教師成長。在傳統制度中,教師的工作被限定在相應的課程內,教師缺乏主動開設新課程的愿望,也缺乏主動改進課程內容的愿望。由于教師的調配權事實上屬于各部門所有,這就造成師資力量的分配不均,冷門專業可能出現師資嚴重不足,而熱門專業則可能師資過剩。在學分制下,學生可以在教學資源允許的條件下自主選擇專業和教師。當教師面臨學生的選擇時,教師間的競爭性就被激活,教師為了贏得學生則不得不提高教學質量,增強競爭力。這種競爭性將最大限度地激發師資潛能,淘汰劣質師資,在滿足學生需求多樣化的同時也實現了師資的不斷優化。
3、有利于減輕學生學習費用負擔
完全學分制可以使每一個學分都有統一的收費標準,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使學生的資金得到更有效的使用。學生上課沒有指定的教材,學校不再統一征訂教材,學生獲得教材參考書籍的渠道更加廣泛,從而減少學生購買教材的費用。經濟困難的學生,也可以壓縮在校學習時間,提前完成學業進入職場。實質上等于減少了接受高等教育的總費用。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延長修業年限,通過半工半讀、自籌資金等辦法解決學費問題,順利地完成學業。
雖然學分制有以上優勢但是并不完全符合對飛行技術專業學生培養的要求,只是符合了通才教育的要求,而飛行技術專業恰恰是專才教育的碩果,學分制的這些優勢在專才教育的領域蕩然無存,如若非要在專才教育領域事實學分制則會暴露其弊端。所以選擇什么樣的教學制度并不能盲目跟隨潮流,而要根據學生所學的專業,學生的職業取向,學生學有所獲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保證學生學有所用,并以所學能夠在社會上立足并謀求發展才是高等教育真正的成功。否則就會出現“讀書無用”“畢業就失業”“學歷不等于能力”等,雖然這些社會認知不完全正確,卻暴露了學分制在培養職業能力方面的不足。
二、學分制的弊端
學分制并非天生完美,學分制本身存在的弊端也迫使學分制本身不斷衍變,而這些弊端在面對飛行技術專業更是暴露無遺。
1、時間成本難以控制
單純的學分制可能會使有怠惰情緒的學生陷入泥潭,也可能使學生逐漸怠惰,從而延長理論學習的時間,對于學習飛行技術專業的學生而言,身體素質是極其重要的。而學生的身體狀況會由于時間與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如果時間過長身體素質就會相應變化,對于飛行技術專業的學生而言身體的變化可能使其不再適合這個專業,即使學生的身體素質一直保持良好,但也必然縮短今后的從業時長。而飛行員的職業壽命本來就不長,時間更是浪費不起。所以學分制并不完全符合飛行技術專業,相反這個專業對時間的控制要求極其嚴格,學生必須在相應的時段完成對應的知識或技能學習,否則無法進行下一個階段的學習和訓練。
2、知識結構難保完整
學分制強調知識積累,潛在忽略了學生的應用能力,造成部分學生“唯學分論”的學習理念,進而使學生無形中忽略了知識結構的完整性和應用性。學分制也可能使學生只去學習自己喜歡的課程,或者只去學習容易完成的課程,或者相對簡單的課程,而破壞了知識的系統性與完整性,最終使學生學到的破碎的,零散的知識片段。對于飛行技術專業而言必須掌握完整的系統的飛行知識,任何相關知識的缺失都可能引發今后的飛行事故,而飛行本就是高危工種,對誤差的控制及其嚴格,所以必須保證知識結構的完整性。早在1928年5月,弗萊克斯納就表露出對學分制的不滿。他認為:“用算術方法簡單累計學分的做法,無意中起了極大地減少學生智力努力的作用。四年的課程先被分割成一小塊一小塊;掌握一小塊知識比掌握知識整體要容易;學分則可一年年累積。分而治之,流行的教育哲學不相信艱苦的學習。”
3、與專業要求不符
飛行技術專業要求學生遵循規律,遵章守紀,強調規范的操作流程。學生可以有個性,但是在學習、訓練和今后的職業生涯中卻不可以展現個性,相反必須實現行為甚至思維的高度統一。這些都是飛行員必須具備的職業素質,因此學分制不能充分體現飛行技術專業的培養要求。
制度規范是一種強調教學過程的結果。學分制忽略了教學過程,過分強調了教學成果。而飛行技術是一個更加注重過程的專業,學分不能代表飛行技能,只有相應的學習與訓練的過程才能培養出相應的能力。關于過程的重要性杜邦大學校長約翰早在1890年就指出“新教育則把把學生品德與能力的培養歸因于對具體學科課程的學習過程,既然學生的品德與能力的造就主要在于過程而非具體課程,那么在一定限度內,學生對課程的選擇就應該基于學生本人的興趣以及課程與學生未來職業的相關程度。”
三、行技術學院飛行技術專業學生培養的啟示
飛行學院并沒有盲目的跟隨學分制改革的潮流,而是根據飛行技術專業的培養要求,結合學分制的優勢與弊端,以及國家教學制度的改革要求,在完全學分制的基礎上進行了演進。繼承了學分制的部分優點,補充完善了飛行技術專業的教學制度,使其更加符合專業發展的要求,更加全面的培養學生。
1、飛行技術專業與學分制相結合的周期學分制
飛行技術學院并沒有采用完全學分制,學生的畢業總成績還是根據學分制的計算方法,給出了最低學分要求。相對于其他專業,飛行技術專業更多的采取了學分制的計分方法。在教學上更多的體現了學年制的精髓: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相應的學習內容。飛行技術學院飛行技術專業施行的教學制度更符合國內“學年學分制”的提法,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相應的學分,否則直接影響下一個階段的學習。所以學分制的衍生分支——學年學分制更加符合飛行技術專業的培養要求。但是飛行技術專業的學習周期并不是完整的日歷年。各個學習階段的周期是根據學習內容設定的,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階段設定不同時常的學習周期,并且根據學生差異適當設置了各個周期的時間上限和時間下限。在摒棄了學年制的日歷年設定下靈活的設定了學習周期,不同的周期完成相應的學分或科目,否則不能進入下一個學習周期。如此不僅靈活使用了時間,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避免了學生怠惰,也體現了差異化教學。因為飛行技術專業沒有采取日歷年的周期設定,并且各個周期長短不一,所以根據飛行技術專業的培養要求,結合學分制、學年制的特點,我們命名為周期學分制,即在規定的學習周期中完成相應的學分,并以最終完成的學分決定是否畢業的教學制度,而其中的周期并不是一個完全固定的時間期限,而是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學習內容設定了周期相應的時間上限和時間下限,以賦予學生相應的學習彈性。
2、獨具特色的準軍事化管理
飛行技術專業是一個高危專業,畢業生從事的也是一種高危職業,為了確保安全制度規范的遵守顯得至關重要,任何一個不符合制度規范的動作都可能釀成災難,如何培養學生準守制度規范的習慣呢?進行準軍事化的管理,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軍人素質,使學生令行禁止,遵守規范,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而這些并不能一蹴而就。所以準軍事化管理的日積月累,使學生潛移默化的養成相應的習慣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如果完全依托學分制是不能高效率的培養民航飛行員的,只有令行禁止的管理制度才能確保培養的效率。
采取什么樣的教學制度取決于學生素質和學生所學習的專業。教學制度的選擇不是潮流,不應盲目跟隨,不應完全將就社會制度的改革,教育制度的發展自有其內在的邏輯。尤其是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學府的教育,應當引領教育的發展,行業的發展,甚至是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滕大春. 美國教育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516-517.
[2] 王保星. 選修制的實施與美國現代大學的成長[J].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 2005:87.
[3] 亞伯拉罕弗萊克斯納. 現代大學論美英德大學研究[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37.
[4] 李其泰. 美國精神[M]. 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 1998: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