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摘 要:英語教學是綜合的認知活動,教師在職業成長過程中應該精通英語、掌握英語教學理論、實踐英語課堂教學。這三者相互聯系、相互促進,是共同發展的動態連續體。在教學實踐中探索課題,教師通過參加全國基礎英語學術研討會,通過走出去,學習更先進的教學理論,改進教學實踐,為基礎教育英語教學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關鍵詞:課程定位;教學理念;教師教育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關于教學目標和課程目標都明確指出提高學生用英語思維和表達的能力,提高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必須以人為本,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一、聽說領先,遵循學習者二語習得規律
無論是聽說課型還是讀寫課型,聽和說是學生主要操練的技能,更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課堂上百分之八十的時間都是學生在聽說,教師盡量少板書或者不板書,為學生構建“聽—想—說”的連續輸入和輸出,而不被忙碌的抄筆記所阻斷。
初中要求學生掌握比較標準的語音語調,如初一課堂上,學生先聽課文,再非常嚴格地、反復地模仿完整句子的語音、語調和情感,基本要求每個學生過關。而高中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高一理解課文內容為目標的教學活動:學生先聽課文理解內容,再根據關鍵詞和教師指令復述相關內容,如以旅行地點為關鍵詞進行復述、以旅行者情感變化為關鍵詞進行復述。
以掌握語音語調和提高閱讀理解力為目標的兩個教學活動,都采用了聽說領先的教學模式。而對大多數普通中學以考試為目的學生來說,四種語言技能的順序通常為先讀寫,后聽說。Krashen的輸入假設理論認為輸入至關重要,聽和讀作為輸入方式應根據不同學習階段的特點有所側重。我國中學英語基礎教育階段等同于英語母語習得的幼兒階段,在遵循二語習得規律的前提下,此階段的英語教學可以將聽作為主要的輸入方式,多進行可理解性的聽力輸入,避免過分強調單一輸入(讀),導致學生只會考試不會用英語交流。
語言學習也是輸入和輸出相互影響的過程。成都實外采用聽說領先、讀寫跟上的教學模式,靈活運用了Krashen的習得—學習假設理論和輸入假設理論,以聽為先,搭配說,構建英語學習基礎階段的輸入和輸出相互影響的結合體。學習者說得多,教師和同學對你交流得多,聽得也多,通過聽提高說,通過說驗證聽,輸入和輸出同時增加。聽說領先教學模式既遵循了外語學習順序和二語習得規律,又應用了輸入和輸出相互影響的關聯,在自然交際中運用語言同時學習語言,滿足了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的綜合發展。
二、采用對話教學
就一堂課的慣例步驟來看,從值日報告到上次課內容回顧再到新內容呈現,師生間的話語交替且持續,少有對與錯的評判,少有權威與膽怯的壓抑,教師不設計學生的想法,鼓勵師生間、學生間的對話。對話教學促進了學習的發生,對話教學的課堂洋溢著精神自由、思維理性和合作探究的民主氛圍。
以課堂上學生用英語講述校園藝術節半天自由活動的教學活動為例。教師首先拋出簡單的話題:你們半天的校園自由活動時間干了什么?學生講述內容豐富多彩:看原聲電影、去校園超市與同學分享好吃的、在圖書館看書、和朋友逛操場聊天、參觀cosplay展、參加游園等。對話中,教師主要以提問的方式,幫助學生講述得更具體,如你和誰在一起、你看到了什么、你感覺怎么樣等,并引導學生緊扣事件發生順序,完整講述。更重要的是,教師以校園藝術節實外人、實外夢的主題為核心,在看似聊天的對話教學中由淺入深,引領學生逐漸感悟到學好外語可以帶給他們更豐富的生活,以及作為實外人的驕傲和責任。這樣的交談避免了虛假對話、空洞對話,也避免了課堂僵化于對話的形式。
對話教學活動中,學生是課堂的中心,學生在智力和情感都安全的環境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形成了個體與集體間交互的、動態的教學關系,學生更自信、開朗,更被大家所了解和接受。同時,教師帶領學生努力將語言課堂營造為與目標語相似的社會環境,鼓勵學生此起彼伏的使用英語,在近似目標語社會環境的課堂中,語言學習和語言使用互動發生,實現了語言能力和語言運用的辯證互動。
通過教學觀摩總結分析,英語教師能將英語教學理論靈活恰當地運用到課堂教學設計中,除了采用聽說領先和對話教學為主要的教學方法,還普遍采用任務型教學,適當采用探究式學習。在明確的課程定位和與時俱進的英語教學理論指引下,成都實外的老師們能呈現高質量、高效率的英語課堂,主要體現在知識內容有深度也有拔高、語言能力和語言運用相互促進、語言學習與知識獲取與思維訓練巧妙的融合在教學設計中、抓得住重點穩得住基礎、注重文化拓展和知識的實用性、使用的教學資源原汁原味且豐富、善于管理課堂。
三、創造性地運用教學法
英語教師要吸收傳統教學法的精華,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法(如對話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更要學習人本主義教學法,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每一種教學方法的出現都建立在具體的教學理論基礎上。通過理論學習,鼓勵教師形成適合自己風格的綜合教學法,即一種教學法不能滿足所有教學目標,從而將多種教學法相結合。如,將聽說教學法和人本主義教學法相結合,將對話教學和人本主義教學法相結合。綜合教學法以認知學習理論、社會文化學習理論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優先選擇并結合多種教學法的優點,教學方法根據具體教學情況隨時變化。綜合教學法為教師提供了開放的教學理念,有利于教師在教學上發揮創造性,展現自我個性。綜合教學法也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苗婷君.新課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談[J].考試周刊,2010(15).
科研課題: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1年度單位資助教育部規劃課題,“人才培養模式變革背景下中小學教師培訓有效模式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批準編號:FHB110125)。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