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本友
摘 要:長期的語文教學實踐證明,朗讀對于學生學好語文十分重要,是一項基本的訓練方式。因此,有效的朗讀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更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學生提高語文素質的一項重要技能。就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朗讀提出一些訓練措施和提高有效朗讀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朗讀;訓練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必須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朗讀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記憶,有助于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體會到作者的寫作思想感情,有助于學生在學生過程中促進自身表達能力的提升,有助于開發學生的想象力、智力等,是學生學習語文不可或缺的一項基本的學習方式。但是,朗讀不是沒有章法地讀課文,不是漫無目的地對課本的多次重復,在朗讀中要采用正確的方法。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有效朗讀,才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欣賞能力。
一、掌握技巧,提升朗讀正確性
1.讀準字音技巧
字音是朗讀的第一步,沒有字音就無法涉及朗讀。在朗讀過程中將字音讀準對于小學語文的學習非常重要。字音的準確性直接關系到朗讀能否順利進行,直接關系到朗讀的效果和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要知道,不同的字音對學生產生的意識是不一樣的。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字音是他們為以后長期的語文學習打基礎的關鍵時期,讀準字音是他們在小學階段要完成的基本任務,也是教師努力的方向。字的讀音包括前鼻音、后鼻音、平舌音、翹舌音、輕聲、兒化音等。這些類型的讀音應該從小學生入學開始就進行學習,要求學生能夠準確分清這些類型的字音。這樣才能為有效朗讀訓練打好基礎。特別是對于語文中的一些虛詞,要倍加注意。例如,在《秋天的雨》一文中:“它帶著清涼和溫柔,輕輕地,輕輕地,趁你沒留意,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一般情況下,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對于“著、地、了”等虛詞是會出現朗讀錯誤的,這時候就需要教師站出來為學生做示范,將這些虛詞正確的讀音讀出來給全班同學聽,并為學生分析,這些虛詞在什么情況下,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朗讀。大家聽完老師的示范后,自己在下面認真朗讀幾遍,體會一下這些讀音的正確方法,在以后的朗讀中就會相應的好一點。
2.讀正語調技巧
在朗讀的時候,語調的把握也是影響學生閱讀效果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朗讀時語調的正確與否直接反映出學生對語言文字和標點符號發的正確把握能力,能夠從中反映出一個學生的基本閱讀素養。因為在朗讀中,語調的不同會帶給讀者不一樣的心理感受。比如,陳述句的表達方式會使句子顯得平緩,沒有較大的情感起伏,疑問句會是一種帶有疑問的方式提出的,是對事物的一種質疑、判斷和好奇,代表著感情的一種起伏狀態,感嘆句是對事物的一種感嘆,是有感而發的,往往是一種比較明顯的感情變化等。很好地掌握了這些語調,才能進行有效朗讀。
3.把握節奏技巧
朗讀是要求有節奏的,沒有節奏的朗讀是很累人的,也是很枯燥的。節奏的把握就是對句子的標點停頓、邏輯停頓的正確把握。標點停頓是在文章中有注明標點的地方停頓,給自己喘息的機會,也是很好進行文章內容理解的主渠道之一;邏輯停頓就是對于文章中沒有標點的地方,讀者要有意識地停頓,以利于讀者對文章的領悟,這取決于學生個人能力的大小。比如,教師在平時的課堂上會遇到叫學生起來朗讀課文,但是很多學生讀完課文會出現氣喘吁吁的狀況。一方面是由于學生一定程度的緊張造成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學生在朗讀課文時,不僅不會有意識地在適當的地方進行斷句,在有明顯的標點的地方也沒有讓自己得到喘息,才會造成這種情況。所以說,把握節奏進行朗讀是有效朗讀的重要策略。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朗讀音頻為學生播放,在長時間的耳濡目染之下,學生就會慢慢地模仿音頻中的節奏進行朗讀,使朗讀更加具有美感。
二、理解文章,激發感情朗讀
1.比較關鍵詞句,指導感情朗讀
在長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不難發現,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十分有效的朗讀方式,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會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會使學生在對理解文章上更進一步,會使學生更加容易領悟到作者在寫作時所蘊含的感情。但是,學生對于一篇文章的感情不是拿起文章就會產生的,學生的情感需要教師用一些方法對其進行引導,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師的引導十分重要,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自身是沒有能力也沒有意識對一篇文章產生感情的。因此,在進行朗讀訓練時,可以將句子或段落的關鍵詞整理出來,先對關鍵詞進行一些分析和理解之后,再放入句子中去朗讀、去體會,效果肯定會好很多。比如,人教版三年級教材《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中這樣寫道:“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在這句中,將“抽出”和“長出”提煉出來,讓學生進行感受,教師在一旁給學生一些講解,學生很容易能夠感受到句子表達了樹木朝氣蓬勃、富有生命力的思想感情。
2.享受畫面美感,指導感情朗讀
在進行朗讀訓練時,要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配合著自身的想象進行,這樣會使學生在對課文的朗讀中,自然而然地根據自己對文章的理解產生畫面。畫面的出現對于學生理解和領悟課文是有效的,有利于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記憶和掌握。學生創造的畫面有的是偉大祖國的壯麗河山,有的是自然界的花鳥蟲魚,這些畫面的創設都會使學生在朗讀的時候身臨其境。比如,在學習《美麗富饒的西沙群島》《黃山奇石》《九寨溝》等,這些都需要學生主動去創造畫面,有了畫面學生就可以增加對文章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會依據自己所想象的畫面在朗讀的過程中充分享受,并很投入,有利于學生快速領悟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插上想象之羽,指導感情朗讀
想象對于學生學習語文是很重要的,語文的朗讀、寫作等都離不開想象。其實,對于文學來說,每一篇優秀的文章都帶著一定的想象力誕生的。因此,插上想象的翅膀,會使學生更容易投入作者的意境中。教師在進行朗讀訓練的時候,需要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對學生的想象力進行有意識的引導,培養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作者的深刻內涵,去領悟文章內在的美。此時,教師積極的引導會使學生通過將抽象的文字變成具體化的審美感受,讓學生的感官通過審美實踐的積累去促進其對音韻方面的體會。例如,在學習《望天門山》這一首詩時,教師應該利用多媒體設備,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用插圖、文字解說等方法,引導學生在這些輔助教具的支持下發揮自己的想象,還可以放一些音樂來放松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閉上眼睛去神游到詩中的意境,去感受長江的雄偉氣勢和兩岸青山的高聳。經過這樣的引導學習,學生對于這首古詩中的場景就不會模糊了。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對詩中景物的理解和記憶,也很容易激發學生對大好河山的向往和熱愛,讓學生在朗讀的時候更加具有情感。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朗讀訓練是十分必要的,對小學生來說是養成良好朗讀習慣的關鍵,是學生初步培養語文學習興趣的關鍵時期。所以,要對學生進行朗讀的訓練和培養。文字是有一定溫度的,朗讀就是要發現文字內在的溫度,并把對它的理解讀出來,這就需要對學生進行有效朗讀的訓練。只要堅持以讀為本,以學生為準,優化朗讀教學的方法策略,真正做到朗讀訓練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完整性,就一定能使朗讀教學走進語文課堂,以有效的形式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馬宏.優化小學語文朗讀訓練之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0(1).
[2]朱麗娜.對加強小學語文朗讀訓練的認識[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16).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