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
摘 要: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對人才的要求不斷趨于嚴格,注重人才的團隊意識與合作能力,這在教育中也受到重視。對初中數學教學中合作學習方式進行分析,針對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設計應用,并提出幾點建議來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
關鍵詞:初中數學;合作教學;實踐
初中階段數學教學環節中,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進行培養,在學習中開展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以此來提高數學教學的時效性。同時,通過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方式的設計來創新現有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合理分組,注重教學活動的時效性,運用科學的評價方式來對教學改革不斷深化。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合作學習的作用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傳統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充分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環節中掌握部分主動權,通過對小組探究內容的合理設計來提高教學效率,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效果。數學教學自身具有繁瑣、枯燥等特點,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讓學生通過分工合作的方式來加強知識的交流,集思廣益來解決數學中的問題,進而達到掌握知識的效果。例如,在對三角形進行學習的階段,小組的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方式來對其內角和進行推斷,小組內的成員分別有自己的想法,通過總結與分析來獲取三角形內角和的探究方式,這種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一些不必要的問題,也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來加強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二、合作學習活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設計
1.加強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數學教學以其自身的特點讓很多學生在實際學習產生厭煩的心理,這不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很多教師對教學方式的運用也相對單一,這就要求教師加強課堂設計,將合作學習的方式與實際教學實踐有效結合起來,讓其在教學中發揮自身的作用與效果。初中階段的學生心理并不成熟,所以,對新鮮的事物會產生好奇的心理,探索意識相對較強,面對這一現象,教師在對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設計時,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有選擇性地制訂合作學習,總結教學的規律,對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進行培養。教師還應該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來拓展現有的知識范圍,培養學生的探索思維,可以靈活應對數學知識。
2.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是現階段我國教育中所倡導的,但很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依然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給學生合作學習的時間有限,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數學課堂教學的環節中,教師應通過對課堂的合理設計來讓學生掌握學習的目標,將所學習的知識連接起來。教師應該積極創設相關的情境來讓學生體驗合作學習的效果,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環節中,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在小組中樹立明確的分工,在互助的合作條件下,小組成員對學習任務具有明確的責任感,保障小組合作的方式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效果與質量。
三、初中數學教學中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實踐
1.注重創新意識的培養
合作學習方式是讓學生的想法可以更好地交流,在學生遇到數學難題的時候,往往通過自己的力量難以解決,這時就可以通過小組的方式來共同探討這一問題,小組內部的探索來激發自身的創新思維,這也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作用,帶動學生一起學習,也可以對自己的思維意識進行培養,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例如,在對周長進行測量的時候,不同的學生會想到不同的方式,教師在這時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小組提出兩種以上的測量方式,并對測量方式的優勢與不足展示出來,再通過實踐來展示大家的測量方式是否有效,并在之后由教師來對相關的知識與公式進行講解。此外,在數學教學中具有很多創新性的題目,小組教學方式可以在這一時候充分發揮自身的特點,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2.注重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知識來源于生活也運用于實際生活,所以,小組合作方式應該注重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全面的提高,也加強了對知識的理解效果與應用能力,為數學知識在實際問題的解決效果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在小組互幫互助的環節中,學生可以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深刻的理解與記憶,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鼓勵與支持,讓其對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進行探究,并在不斷探究與實踐中加強知識點的融會貫通。例如,在對三角形的穩定性進行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相關的例子,并對穩定性的原因進行分析,這種方式可以為學生提供幫助,加強學習的效率與質量。
小組合作學習在新課改背景下受到廣泛的關注,其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強化了教學的效果,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加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運用,從根本上實現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孫志滿.小組討論式合作學習辨誤及導正[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4(9).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