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艷平
【摘要】新形勢下,高校網絡輿情的發展非常迅速,基于高校網絡輿情現狀,研究輔導員在高校網絡輿情中的核心角色定位,是時代的要求,對維護高校校園穩定,創建健康有序高校校園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校 網絡輿情 高校輔導員 角色
新時期,智能化電腦革命及其相關科學技術的革命,促使社會生產、生活、學習的“互聯網+”化,人們以微博、論壇、微信等方式讓“人人記者”成為潮流。激情澎湃的青年大學生群體對高校校園內或社會上的“熱點”、“焦點”等問題表現出的傾向性觀點、言論日漸成為網絡輿情的主要生成力量,眾多學生通過微博、微信參與社會熱點以及各類教育熱點的討論,傳統的輿論和媒體掌控方式在新媒體迅猛崛起的形勢下近乎崩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教育內容,輔導員的地位也發生了變化。同窗相殘、強迫實習打工、校長組織賣淫、科研經費貪污等,新媒體消極輿情的傳播不僅讓部分高校負面事件成為焦點,而且還有極大可能導致爆發不測社會事件,從而影響社會穩定。
基于高校網絡輿情的此種狀況,研究輔導員在高校網絡輿情中的角色,是時代的要求,對維護高校校園穩定,創建健康有序高校校園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校網絡輿情狀況
用戶閱讀興趣變了:年輕用戶的喜好正在重塑媒體的表達;
用戶消費場景變了:晚間場景成為媒體爭奪的“黃金時段”;
內容生產方式變了:內容分發渠道重塑,小微生產團隊崛起;
內容服務方式變了:基于社交平臺的內容傳播和服務引發更緊密的互動……
媒體至此迎來了一場全產業鏈的變革,我們將其定義為一個全新的“眾媒時代”。
高校青年學生知識層次高、求知欲望盛、獵奇心理重、個性化特征明顯,切合青年大學生需要的網絡信息既有社會網民關注的熱點、焦點和敏感問題,也有特定知識層次、特定年齡階段大學生群體所關注的校園問題;技術創新而出的各種網絡工具使獲取網絡信息的渠道廣泛而容易。因此,高校網絡輿情的狀況不容小覷:
1.1校園網絡謠言成為振蕩、危害校園安全的因素
傳播是網絡的核心,廣泛的網絡信息洶潮潛涌,色情、迷信、暴力等信息隨時涌現,網絡信息內容泥沙俱呈、異常豐繁,少部分高校學生會沉溺網絡游戲、聊天交友,看色情影視等活動。觸屏即現,龐雜、浩繁的信息讓學生難辨真偽,如果學生自制力稍弱、鑒別力稍差和外在約束稍遜,容易沉溺網絡不能自拔,迷失自我,給謠言、危言、聳論提供了生存和傳播的環境。一些校園網絡謠言混淆視聽,具有強大的貶毀力,損毀學校形象,敗壞師生名譽,破壞校園和諧環境等,直接損害了學校公信力和校園公共秩序。
1.2校園網絡有被利用的危險
高校青年學生,涉世尚淺,心智尚處成長期,難以冷靜思考,乏理性分析,獵奇性強決定了既是網絡利用率泛高的群體,也是網絡輿情的不可或缺的活躍力量和重要影響對象。境內外分裂國家、破壞社會穩定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種勢力,犬牙交錯在網絡上以各種“靚麗”、“成功”、“高智”者等偽裝身份出現,瞄盯大學生群體,雇用網絡“推手”和“水軍”,制造和利用網絡謠言,對社會熱點、敏感新聞進行惡意炒作,煽動學生的情緒,網絡誘導、影響學生思想,威脅高校網絡輿情和諧環境及安全。
1.3校園網絡情色化傾向
受商業利益驅使,國內外一些商業社團、媒介在引導網絡輿論發展的過程中,唯經濟利益是圖,淪喪社會責任感,甚至“明目脹膽”地做起違反道德和法律的勾當,傳播網絡和手機媒體淫穢色情及低俗信息。如2014年,深圳市政府查處的快播科技有限公司違法傳播各種形式的色情信息,其快播播放器在高校校園中流傳甚廣,敗壞了校園風氣和社會風氣,毒害了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輔導員在高校網絡輿情中的角色
校園網絡的突起和崛勢發展,促使青年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互聯網+”化已經對傳統的以說服教育為主的輔導員管理方式提出了挑戰。因此,在高校網絡輿情中作為特殊的角色輔導員,需以新視野和新境界面對迅速崛起的網絡校園,研究熟悉網絡,學會借助于大數據分析方法,了解學生心聲、建議、意見,在校園網絡輿情中發揮重要作用,是新形勢下對高校輔導員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輔導員核心角色的集中體現。
2.1良好校園網絡輿論環境的營造者
1952年國家在高校設置政治輔導員崗位,輔導員開始擔當青年大學生“政治領路人”的角色,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轉向“思想政治教育”至今,意味著輔導員一直以來都是輿論環境營造者的角色。
伴隨著“互聯網+”化崛起、出現的缺場交往、經驗傳遞和網絡認同等簇新的社會現象,既使高校校園網絡生活充滿樂觀正面期待,也將出現當前無法想象的新事物,遇到當前“搔腦”理解的鮮現象。因此,擔負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務的高校輔導員,應該警惕預防“互聯網+”化帶來的風險。
高校輔導員在校園網絡宣傳上,必須堅持正確輿論導向,主動地發布信息,主導輿論,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主流輿論。首先、正面針對性地宣傳黨和政府、學校的有關政策、規定,積極化解矛盾、理順情緒,保持正常的高校教學和生活秩序的輿論氛圍;其次、引導學生對重大事件和熱點問題的正常關注,對曲解的事實、偏激的言論進行循循善誘的澄清,疏導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的的合理訴求;擴大正面聲音、引導中間聲音、化解和消除負面聲音,形成正面宣傳的輿論強勢,創造良好的校園網絡輿論環境,從根源上減少網絡輿情失控,保障校園網絡輿論的良性發展。
2.2校園網絡“意見領袖”的引領者
交互開放的校園網絡中,普通大學生會無所適從一些虛假信息和極端言論,此時,有見解、條理清晰、代表性的言論能影響甚至左右青年學生的看法,并由此引導、控制著整個輿論方向。高校輔導員積極介入校園論壇,學生聚集的版塊、Q群、微信圈等,培養“輿論領袖”,以強烈的號召力和感染力引領“輿論領袖”,用醒目的字號和色彩強調正面主流言論,并放在網絡突出位置,進而引導網上輿論,強化主流言論,孤立非主流言論,成為校園網絡世界中的真正的輿論主宰和引導者。
2.3校園互動網絡平臺的積極參與者
校園網絡將教學、科研、管理等各個系統連接起來,實現彼此間的信息交換和信息服務,擴展和延伸了校園師生的現實交往,高校輔導員工作的空間和教育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搶占校網絡平臺,保持網絡思想性和知識性,征求學生意見和建議,暢通學生訪求渠道和網絡輿論通道;豐富校園網絡文化,設置線上和線下的“學生熱線”專欄,對學生提出的有關學習和生活的各種熱點問題、焦點問題和難點問題,積極回應,化解隔閡和對立情緒。在一些特殊敏感期:教學改革新舉措、學生管理新規定、提高食堂飯菜價格、宿舍收費標準調整等,通過集中解釋,詳細解釋新政策的內容和實施的意義,建立與學生的良好輿論互動,激發學生參與管理學校事務的積極性,減少與學校之間的摩擦,消除彼此間的誤會,促進學校與師生的和諧共處;及時接收網絡輿情動態,收集相關資訊,提供輿情引導參考等成為新形勢下高校輔導員必須承擔的角色。
2.4校園網絡輿情素養提高的教育者
校園網絡輿情素養的培養、提高是一個長期性、復雜性的系統工程。盡管輿情處理方法和技巧可以臨時應對突如其來的負面輿情,但提高校園網絡輿情素養融入到日常的教育和研究工作當中是建設和諧、平安校園的重要保障。
高校輔導員是學校與學生之間的“媒人”,“溝通的品質決定了工作、生活的品質”,不僅要以“朋友”的身份承擔“上傳下達”聯絡人的角色,還要承擔“教育者”的角色。首先,輔導員以豐富多彩的網絡話題討論,吸引學生在校園網絡中尋找學習材料,降低學生對網絡負面輿情信息的關注度;其次,發揮教育優勢,開設網絡媒介素養課程,增強學生甄別信息的能力,自覺遵循網絡道德規范,自覺維護網絡輿情的穩定性;再次、引導學生在熟練運用各種網絡交流平臺,加強溝通學習、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逐步形成正確、合理的網絡意見表達方式,教育、警醒學生注意自己在校園網絡中的言行,警惕校外社會人員匿名傳播虛假消息和不良輿情,避免不必要的輿情危機。讓愛國敬黨、法制紀律、文明習慣、誠實守信,逐漸內化成大學生自覺的思想和行為。
“互聯網+”化下,“眾媒體”(傳統媒體、網絡媒體、自媒體等)高度繁榮,高校網絡面臨著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輿情信息,輔導員急需時刻關注社會與教育變革,將自身主動地置身于一場變革的洪流中,“洞察自己”,把握變化,洞察先機,用全新的理論和方法,有創見的解除風險輿情,敏銳的輿情覺悟,通過對校園網絡的有效管理,提升輔導員自身網絡工作技能的基礎上,積極研究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不斷地從大學生的立場出發,全面地、聯系地、發展地辯證地去分析、研究新情況,占領校園網絡輿情的主陣地,為和諧校園建設、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成才“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劉毅.網絡輿情研究概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50-52
[2]李昌祖.高校網絡輿情及其研判的若干思考[J].江蘇高教,2010(09)
[3]曾潤喜.高校網絡輿情的控制與引導[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9(11)
[4]馬淩峰.基于高校網絡輿情下“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
[5]鄔江 谷泉.網民何以成為網絡暴民[J].網絡傳播,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