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朋
【摘要】數學教師應從學生以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恰當地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索有價值的知識、能力、情感的全面發展。如何創設有效的數學教學情境,是教師進行教學設汁時必須思考的問題。本文從四個方面提出了個人見解。
【關鍵詞】數學課堂 教學情境 生活 設疑 演示 資源
教學情境是指在課堂教學環境中,作用于學生而引起積極學習情感反應的教學過程。它可以綜合利用多種教學手段,營造一種學習氛圍,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參與對所學知識的探究、發現和認知過程。《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創設有效的數學教學情境,是教師進行教學設汁時必須思考的問題。
一、聯系生活,創設真實情境
數學來源于生活,最終又服務于生活。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教學,讓學生逐步體會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興趣盎然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知識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案例1.八年級上冊《生活中的軸對稱》,我們可以這樣引入:
在現實生活中,和諧、美麗的對稱形式隨處可見,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奇妙的數學現象吧!
師出示:春節的窗花、端午節的葫蘆、結婚用的雙喜字······
師:你還可以舉出生活中哪些類似的圖案?
師:你想怎樣說明這些圖形的這種對稱性?
把生活實際問題引入課堂,學生最感興趣,也最容易接受,這樣不但使教學內容具體形象,也能使學生主動參與。
二、設疑激趣,創設問題情境
教師以問題作為教學的出發點,根據教材內容,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或懸念,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案例2.八年級上《隨機事件與概率》的教學,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
(1)我今天買了5張福利彩票,王老師沒有買,誰可能獲獎?
(2)你見過彩票搖獎嗎?彩票搖獎過程中,事前你能確定搖出幾號球嗎?
(3)搖出每個號碼的可能性各是多少?
應該注意的是,教師設計的問題情境,應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力求從學生實際出發,從現實生活中選擇學生所熟悉的、感興趣的,或者具有懸念的生活素材,以增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直觀演示,創設形象情境
學生的思維方式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在學習高度概括、抽象的數學知識時,會感到一定的困難,因此,在教學中,要運用直觀教學手段,讓學生借助形象的事物學習數學。
案例3.八年級下冊《旋轉》
觀察電扇或鐘表:
(1)正在轉動的物體,由一個位置轉動到另一個位置后,物體的大小、形狀是否發生了變化?
(2)在物體的轉動中,同一物體的不同部位轉動時是否繞著同一點?轉動的方向和角度是否相同?
應該注意的是,直觀演示是為了由形象到抽象的思維過渡,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聯想能力。
四、提供資源,創設研究情境
根據教學目標,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由學生選擇學習、探究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積極探索新知。
案例4.七年級下《三角形的再認識》
資源提供:
(1)冀教版七年級課本第十一章;
(2)一組長度分別為3cm,4cm,6cm,8cm的小棒;
(3)問題目錄:
① 三角形的定義是什么?
② 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是什么?
③ 任取三根小棒為一組,共有幾種分組方法?列舉;
④ 用哪組小棒使其首尾順次連接能構成三角形?哪組不能構成三角形?
⑤能構成三角形的一組小棒中,每兩根的長度之和與第三根的長度有什么關系?不能構成三角形的一組小棒呢?
給學生提供的資源可以來自教材、工具書、網絡等各個方面,同時,教師要給以問題提示以及研究活動中的必要指導。
數學教師應從學生以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恰當地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索有價值的數學知識,獲得知識、能力、情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