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
摘 要: 本文通過對物理教師在常規教學過程中的調查和統計,分析了傳統物理作業的種種弊端,并以學生的個體差異理論、因材施教理論和素質教育理論為依據, 對初中物理作業分層設計展開了探索與研究。
關鍵詞: 初中物理 新課程理念 作業分層設計 個體差異
作業是鞏固消化所學知識的有效手段,同時也是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養的最佳載體。通過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直接反映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完成作業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在物理教學中,作業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但作為教學環節之一的作業設計卻往往被我們忽視,長期以來并未得到很大的改觀,僅僅依靠課本后的幾道思考題或教輔資料中機械重復的試題鞏固,作業模式單一,缺乏層次,不適合每個有差異的學生個體的發展,限制學生的知識視野,制約他們思維的發展。
一、傳統作業設計的弊端
1.作業提出的單向性。傳統作業中,問題都是課本(或教師)提供的,而不是學生自選的。這樣的作業在訓練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方面無所作為。而且面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實施無差異的作業設計,講究“齊步走”、“一刀切”,導致學生“吃不飽”與“吃不了”現象發生。
2.作業形式的單一性。作業本來是一種操作方式,不必限于書面作業,也可以是一項活動或一件制品。廣義地說,教學中教師隨處引導學生設置問題,迫使學生為尋求答案而時時處于積極的思索之中,這是無形的“作業”。但傳統作業幾乎都局限于書面答題,沒有其他形式。
3.作業完成的封閉性。傳統作業片面強調獨立思考,從來不把“合作”、“探究”當做一項必要的素質培養,唯一“合作”、“探究”的東西只限于偶爾的、非組織形式的課堂討論。
二、改進物理作業的分層設計,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
進一步審視傳統教育可以發現,初中物理教師應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確立以學生為本、新穎多樣、面向全體、重視學以致用的物理作業觀,樹立新的物理作業分層設計理念。學生的個性在這里得到張揚,學生的人格在這里得到尊重,學生的情感在這里得到體驗。教學時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物理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我們設計和布置作業應該針對學生在適合自己的作業中獲得成功,獲得輕松、愉快、滿足的心理體驗。物理教師更應在以前的題海戰術中解脫出來,放飛困頓的心,把更多時間用在有效的教學設計上,更好地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1.作業量分層。一個班級中的學生,由于各種原因造成不同層次的發展,教師布置作業的量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節。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適當減少他們的作業量,是必要的。每節課的基礎性練習必不可少,以扎實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至于教師結合課文內容設計的一些拓展性練習,可以選做或不做。適量、適當的作業和練習要求,能有效幫助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培養自信心。
2.作業難度分層。實現基礎目標、發展目標和創造目標的統一。對學困生降低難度,確保實現基礎目標。作業難度適當降低,使之指向基礎目標,后進生才會對其產生興趣。中等生保持難度,努力實現發展目標。這類學生可塑性較大,他們中相當一部分學生努力一把也許就能跨入優等生行列,但如果松勁一些也許就會納入后進生行列。因此,布置作業時,必須注意作業應有一定的難度,使他們在確保實現基礎目標的基礎上,努力實現發展目標。優等生增加難度,努力實現創造目標。這類學生基礎扎實,對知識的領悟能力強,布置作業時就有必要給他們增加難度,促使他們在較高的知識平臺上發展。
利用題目的變式進行物理作業的分層。例如,學習“阿基米德原理”之后,我設計一組變式題,以考察不同層次的學生運用“阿基米德原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這樣分層,可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不斷向更高的目標進取。
如將一重為19.6N的實心金屬球慢慢地浸沒在一個盛滿水的容器中時,容器中溢出9.8N的水,則該球受到的浮力是N,該球的體積是 ?搖 ?搖m3,球的質量 ?搖 ?搖Kg,該球的密度是 ?搖 ?搖/m3。
變式1:給你一個彈簧測力計、一杯水、一個金屬塊、請你利用上述器材測量出這個金屬塊的密度。寫出測量步驟并寫出計算金屬塊密度的表達式。
變式2:給你一個彈簧測力計、一個物塊(p水
3.作業形式分層,做到能力發展與興趣培養的統一。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現象主要來源于生活,物理知識也來源于生活現象。物理作業要密切與生活相關,教師作為作業的設計者,在物理教學中要時常觀察學生的生活,讓學生通過實驗證明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讓學生通過一個現象看清事情的本質,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創新。
每個學生都有不同方面的學習優勢,也有不盡相同的興趣指向。有意識地設計多樣化的作業類型,讓學生針對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作業。如教學“氣體的壓強”之后,我設計了如下三種形式作業:①上網搜索,關于古人利用大氣壓強的例子。②假如用水代替水銀做托里拆利實驗,那玻璃管的長度需要多長?通過計算說明。③展開想象的翅膀,沒有大氣壓這個世界將會怎么樣?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任選其中一題。結果,喜歡上網查詢能力強的學生就選①形式的題。喜歡動手操作和偏理科的學生選做②形式的題。寫作能力、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做了③形式的題。這樣的作業設計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的新課程理念,正視學生的差異,關注學生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作業成為促進學生發展的成長點,把培養學生興趣與能力發展統一起來。
通過一年的實踐研究,學生完成分層作業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完成分層作業的過程中,學生體驗到自主與實踐的樂趣。這樣的嘗試對教師而言,是一次自身繼續學習的過程;對學生而言,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逐步認識到分層作業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完成分層作業的信心大大增強,由被動完成作業變成主動完成作業。如此自主、開放、形式多樣的分層作業,不但減輕了學生的課余負擔和心理負擔,鞏固了課堂教學,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實踐能力,真正為“分層作業有效性”做了很好的嘗試。
參考文獻:
[1]宛新泰.物理作業多樣化的建構與優化.淮北煤師院學報,2003.
[2]毛景煥.談針對學生個性差異的班內分組分層次教學的優化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
[3]蔡劍.初中物理作業設計的幾個注意點[J].中學物理(初中版),2009,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