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蕓+趙娟
【摘要】財經專業實習實訓受到專業限制,無法大批量多人次同時上崗,“名師工作室化”校企合作模式是基于財經專業“工作過程”項目化人才培養,達到順利解決財經類專業實習實訓弊端的目的。本文以YC學院財務管理專業“名師工作室化”校企合作新模式為例,從工作室“職業化”情境設定、團隊建設、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探討,對應用型本科高校特別是財經類高校校企合作模式選擇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名師工作室化 校企合作 項目化
一、引言
目前各大高校都高度重視校企合作工作,都不同程度地與各類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在初步合作的基礎上開展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業務,并取得了顯著成效。相對于工科類高校各專業的校企合作,財經類高校及普通高校財經類專業的校企合作因受制于專業特性相對落后,建立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的難度也明顯大于其他類型高校及專業,其原因主要有:一是財經類畢業生的實踐能力與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之間存在差異。部分財經類高校及普通高校財經類專業的課程設置仍以理論課為主,教學模式仍以傳統的講授為主、動手為輔的模式居多,部分實踐教師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差,無實際工作經驗等,造成財經類專業畢業生對專業工作的實際操作能力不足,難以勝任相關崗位工作。二是財經類專業的專業特性影響校企合作的長期運轉。財務管理崗位是企業管理核心崗位,會計信息數據保密性非常重要,對于企業而言希望上崗員工穩定性強,但是財經類專業畢業生的專業技能有較強的通用性,就業流動性較大,造成企業與學校合作積極性下降,影響校企合作的長期有效運轉。
二、 “名師工作室化”運行模式
(一)名師工作室與學生成員的構建模式
“名師工作室化”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是以某位財經教師為項目負責人,聯系財經專業不同年級學生,形成項目梯隊,對外承接與專業相關的財經業務,如工商稅務登記注冊、變更、年檢、注銷等基礎業務;會計準則應用與日常財務業務:銀行貸款業務的辦理、納稅申報、手工會計綜合操作、手工會計分崗位操作、會計電算化分崗位操作等。實訓過程中采取“師傅帶徒弟”的方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形象比喻成“在水中學游泳”。這里的師傅帶徒弟不僅指教師帶學生,還包括高年級學生帶低年級學生,項目梯隊形成后,高年級學生承擔難度系數高的業務,低年級學生負責基礎業務,借鑒會計師事務所的崗位遞進模式,名師工作室的項目梯隊如下表所示。
名師工作室成員年級分布自大一年級的見習生開始,財經專業學生可以按照學校統一安排到某名師工作室見習,了解工作室基本工作環境和業務內容,對大一學習企業基本理論和會計基礎理論有實踐幫助。大二上學期開始選拔學生進入工作室,采用雙向選擇制,名師可以采用筆試和面試相結合的方式錄用大二學生進入自己的工作室,進入后采取傳幫帶的模式。高級別同學按照相關的規章制度對低級別的同學有傳授義務,針對不同項目的業務需要,要求各級別成員分配合理,共同完成項目工作,期間名師需要跟蹤,必要時借助實踐案例授課。
(二)名師工作室與企業間的業務聯系
傳統的理論課程教學教師只需要備課、講課即可,但是隨著互聯網+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提出,現代財經類教師僅關注課本知識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要拓展視野,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實習實訓空間。這需要每一位名師展開點對點的合作關系,聯系工作室業務,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
“名師工作室化”校企合作模式,是以學校為依托,借助學校教育教學資源,以學生為本、以工作室為中軸、以實際企業項目為具體內容、以有針對性的項目內容,在工作室完成學生與企業雙向合作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也是一種新型“師傅帶徒弟”的傳幫帶模式。這種校企合作新模式突出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促進應用型本科教學與就業的自然融合,使學生“入校即入室,專業更專、業務更實、見多識廣,技能更高”。每一位名師既是理論教師,又是實踐教師,在項目運作過程中使教師的專業實踐技能得到提高。建立“工作室化”校企合作模式,是以行業實際需求、職業能力為導向,以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為目標,實現理論學習與實際工作的“零接軌”。“工作室化”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突破了傳統的集中實驗實訓模式,從一鍋煮到按照能力級別承接項目,是具有重要實踐意義的改革和創新。
三、財務管理“名師工作室化”校企合作模式優勢
(一)校企共建工作室,實現“項目化”實踐環境
“名師工作室化”的載體是工作室,一個工作室與多家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多家聯合共建是實現“工作室化”校企合作的有力保障。學校利用現有的場地資源、電腦設備等,引入合作企業,合理配置工作室成員,讓不同年級的學生形成學習梯隊,學校方、教師方、企業方、學生方四方聯合設計項目、管理機制等,實現資源共享,共建“職業化”實踐環境,實現四方共贏。在工作室“項目化”實踐設計中,首先對財經類企業崗位進行調研,如不同類型企業財經崗位人員需要情況、業務勝任能力情況、崗位具體業務技能、對畢業生的需求等,獲取第一手資料。在掌握最新材料的基礎上,名師及企業雙方進行研討,按照項目化設計項目小組,對工作室環境空間設計、硬件配套等進行統一規范,對項目實行成本控制,計算成本效益,有效規范教師和學生在項目進行過程中的不合理行為。
(二)實現“名師教、學生學、共同做”三位一體化
傳統的財經類校企合作模式是校方將企業請進來,選派個別學生到企業實踐鍛煉,對于選派的學生質量和學生實踐鍛煉的效果難以考量,實踐學生沒有延續性,實踐案例普及度不高。 “名師工作室化”校企合作新模式改變了這一現狀,將合作企業的真實項目引入工作室,實現“名師教、學生學、共同做”三位一體。以工作室形式,通過項目化環境體驗開展校企合作。項目內容按照難易程度分配給工作室成員,讓不同級別的學生見識到不同的案例,以培養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為主。名師和學生共同對項目進行分析討論,項目組以學生為主導、名師進行引導,實現名師教、學生學、共同做 “工作室化”模式,以名師承接的項目為任務,給工作室成員提供自主、協作的工作室氛圍。
(三)優化“雙師型”教師隊伍,促進教師水平提升
“名師工作室化”校企合作新模式要求名師走出教室走進企業,與所從事的教育行業市場行情緊密對接,內引學生外引項目。因此,“ 名師工作室化”本身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能力、業務能力雙向提升的同時,還要兼顧社會宣傳和帶動能力,以此吸引更多的企業與校方合作,名師角色類似于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的角色定位。現階段在職教師大多是碩士或者博士畢業后直接進入高校工作,沒有具體實踐工作經歷,“ 工作室化”對專業教師知識結構要求有更高的要求,應從課本知識型向職業技能型轉化,教育應從填鴨式教學向職業技能教學轉化。名師不僅有教師資格證書,還應該具備職業技能證書,如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等。利用寒暑假等時間到企業掛職鍛煉,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實踐能力,在更好勝任“工作室化”項目的同時,也提高了“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另外,工作室可進入企業,導師負責具體項目,積極利用企業資源提高校企合作效果。
(四)促進工學結合,實現校企共贏
“名師工作室化”校企合作新模式構建了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橋梁,將學生實習實訓與企業業務項目有機結合起來,促進了工學結合。名師工作室的建立與相對應的專業方向是一致的,與相關企業建立深度合作關系,名師工作室之間也有合作關系。如會計專業名師工作室與工商管理專業名師工作室的協作關系,管理類名師工作室與法律專業名師工作室的合作關系,使其成為校內的合作圈,讓學校的資源得到最大化利用,企業的需求可以以點連線,以線及面,立體式滿足。
每個名師工作室都與一家或幾家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工作室依托企業項目開展實驗實訓教學,工作室與企業是一體關系,學生在工作室具有“學生”“學徒”“執行者”多重身份,企業為工作室提供業務項目,學生通過對項目的實訓練習,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實現了工學結合、校企共贏。
四、財務管理“名師工作室”校企合作模式實踐
(一)開展基于工作過程的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
“名師工作室化”校企合作新模式運行,依賴于新型人才培養方案的執行,特別是課程體系的設置必須體現工作崗位特點,傳統的授課模式已經不適應現代職業化教學實訓的需要。可采用企業導師進入課程的模式進行教材開發、課程開發,引入具體企業項目作為教學內容。在分析職業能力崗位需要的基礎上,根據基于工作過程的“典型工作任務”,將項目轉化為各個子模塊并安排到教學課程中。在課堂教學的組織過程中,將企業項目分解成各個任務模塊,導入工作室教學計劃中。同時也可以將各類專業比賽引入項目模塊,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建立“名師工作室”考核評價機制
工作室考核機制分為內部考核和外部考核。內部考核主要針對不同項目組不同級別學生的考試,對于低級別學生晉級時的考核,主要考量學生對業務的處理能力和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團隊協作能力。外部考核來自于學校方和企業方,首先企業方對于具體項目工作室的完成情況進行考核,根據項目完成的質量進行考核,商議進一步合作關系或者是否擴大合作范圍等。學校方考核主要集中在工作室工作量完成情況、工作室之間競爭項目等方面進行,并對年度校企合作中突出的工作室給予獎勵。
(三)健全“名師工作室化”校企合作運行管理長效機制
完善的組織機構是“工作室化”校企合作新模式順利開展的保障,在學院相關部門特別是就業指導處、學生處、教務處等部門的組織協調下,各名師工作室應聯合合作企業,定期召開研討會,對工作室項目的引進和完成情況,以及制度建設激勵措施的實施等進行研討,為“名師工作室”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校方基礎和企業基礎。
以經濟與管理學院為例,學校方應積極利用專業資源組建名師工作室,如會計師工作室、企業咨詢工作室、知識產權工作室、法律咨詢工作室等,并且以學院為中線,設立工作室協調小組,為各工作室良性運轉提供保障,在工作室名師的配備過程中,要注意教師自主意愿與學校專業發展相結合,一切以學生為主。 設置三級管理機制,校方就業處負責,二級學院辦公室負責和三級工作室三級管理。一級學院主要對工作室的場地、資金等提供支持,二級學院具體實施工作室籌建與管理工作。名師工作室設定負責人,具體負責工作室的校企合作項目、日常事務管理等。
五、結語
“名師工作室化”校企合作模式的開展實施,是以企業項目為載體,通過職業環境體驗,提高學生實習實訓能力,符合應用型本科高校財經類專業特點和校企合作需要,實現學生畢業后接受崗位工作零過渡,為學生早日走上工作崗位提供了保障,也提升了“雙師型”教師的發展平臺,實現學校和企業共贏。
參考文獻
[1] 馬克和.產學研合作教育與應用型人才培養探析——以銅陵學院為例[J].池州學院學報,2014(6):109-111.
[2] 孟春芳.基于工作室模式下的實踐教學管理思考——以江蘇建院模型制作工作室為例[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7):64-65.
[3] 孫瑩.高職會計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的探討[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2(6):31-33.
[4] 童亞玲.關于會計專業創建校內財務公司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討[J].科技經濟市場,2016(1)242-243.
[5] 鄒景璐.財經類院校校企合作問題探討[J].科教導刊,2012(10):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