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輝毅
摘 要: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創設問題性和探究性教學情境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教師要針對教學內容選取情境創設的素材,把握好情境創設的方向,以難易適中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探究興趣。關鍵詞: 高中物理 教學情境 學習興趣
對于物理教學,新課程標準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我們的教學任務是通過課堂教學完成的。結合新課標的要求,教師不能再像以往一般做一個單純的知識講述者,還要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及學生知識學習的引導者。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就要努力為學生創設一些合理巧妙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物理教學效率。
一、教學情境的創設方式與作用
1.在新課導入中創設情境,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激發出來。
物理的學習是與問題分不開的,進行情境創設時教師要考慮到問題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讓學生意識到物理問題的存在,引導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促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對物理知識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更有創造意識和創新能力。精彩的導入能夠使學生對知識產生強烈的渴求之心,在較短的時間內沉入問題的世界中,引發積極的思考。對于課堂教學來說,學生的思維是否活躍是一堂課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
新課導入方法有很多,常見的有教師提問法、實驗演示法、物理名人介紹法等。如進行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學習時,筆者就采取了一個“鐵球碰鼻”的實驗,利用它進行新課導入。筆者上課時將一個重鐵球拿到了教室里,實驗時,利用一根細線將鐵球懸掛到教室的天棚上,一名學生將鐵球往后拉,放到自己的鼻尖處,當鐵球靜止時放手讓鐵球自由擺動。在鐵球來回擺動的過程中觀察學生的反應,學生開始不自覺地躲避鐵球。在鐵球停下來時由教師再次進行實驗,當學生看到老師毫不畏懼迎面砸來的鐵球,腦袋一動不動時,都為老師捏了一把汗。當他們發現鐵球根本不會撞到老師的鼻子時,都覺得非常不可思議,感受到了物理實驗的神奇之處。利用這一實驗讓學生看到了動能和勢能之間的相互轉化,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的導入進行得非常順利。
再如進行機械波的學習時,筆者先為學生播放了一段視頻,視頻中,幾個小朋友一起踢足球,一不小心球踢到了水里。為了使球隨著水波的震蕩漂到岸邊來,小朋友都紛紛往水里扔石頭。看完視頻后筆者向學生提出了問題:這幾個小朋友的辦法可取嗎?球能夠被水波震蕩沖到岸邊嗎?在學生進行了簡短的辯論后,我們進入了新課的學習。當完成了機械波的學習后,筆者繼續為學生播放未完的視頻,只見時間過了30分鐘,球仍然在水里。這樣做就起到了首尾呼應的作用,學生對機械波的特點——機械波傳播的是震動形式,質點并不隨波逐流這一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記憶得更牢固。
2.創設探究性的情境,促進課堂互動,突破教學重難點。
物理學習對學生的探究精神與探究能力有著很高的要求,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些具有探究性的教學情境,結合所學內容進行合理設置,引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完成對物理知識的發現、獲取與理解。物理教學的重點主要是一些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難點的形成多與學生自身情況相關,如他們的思維發展水平、認知結構和知識的難易程度。教師在教學中要多在重難點上傾注一些時間和精力,重難點掌握不好,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就會受到很大的阻礙,思維水平也會受到限制,難以得到長足的發展與提高。教師要聯系新舊知識,利用知識之間的聯結點與生長點,針對具體知識的規律,為學生設置一些具有啟發性和探索性的情節,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使他們掌握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
如對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中的剎車問題進行講解時,筆者先以一道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一輛汽車以20m/s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駛,在某一時刻,汽車開始剎車,受阻力的影響,汽車以大小為15m/s的加速度進行減速運動,問剎車15s之內,汽車的位移是多少?學生經過計算后得到了兩種答案,筆者就根據他們的答案將學生分為了兩組,分別根據自己的計算方式與所得答案展開辯論。辯論進行得非常精彩,通過辯論,學生的思路更開闊了,從中掌握了剎車問題的正確解決方法,有了正確的思路,他們對此類問題的印象更深刻了。
二、進行情境創設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情境的創設不是隨心所欲的,教師必須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為學生選取最有效的情境,利用情境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教師用來創設情境的素材要針對教學內容進行選擇
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全面的分析和挖掘,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如他們的知識經驗、學習能力等,將教材內容中蘊含的能力價值與情感價值進行深入的挖掘,并利用這些素材進行情境的創設。這些知識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使問題更具代表性。
2.掌握好情境創設的方向。
進行情境創設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利用問題引導學生思維的方向,在學生容易產生疑問的地方設置相符的問題,利用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使學生的認知產生一定的沖突。當學生經過自己探究解決了問題時,就會覺得豁然開朗,有一種“柳暗花明”之感,學生享受到了成功的樂趣后,就會對探究產生更濃厚的興趣。
3.情境創設中的問題要難易適中
在情境創設中,問題的提出是用來激發學生的思維,引起他們的探究的,因此,問題不能過于簡單或過于復雜,簡單了會使學生喪失探究的興趣,過難則會使學生覺得超出自己的能力之外,他們不知道該從何處入手,也會失去探究的積極性。
總之,教師進行情境創設時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主,利用趣味濃厚的物理情境發揮主導作用,將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充分地激發出來。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觀察、多思考,通過物理現象對物理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使學生逐步養成科學的學習習慣,形成正確的物理思維方法,最終促進學生物理學習能力提高。
參考文獻:
[1]李徽.試論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問題情境創設.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04,03.
[2]徐芬芬.淺談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學情境的創設.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