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笑寧
摘 要:目前,國外的數學校外教育形式多樣,如美國的布魯克林兒童博物館。而我國的校外教育在過去60年里發展迅速,但仍未有一家專門為小學生設計的數學互動中心。礙于應試教育和升學壓力,數學課外輔導班在全國各地受到熱捧。但由于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是以直觀行動思維、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培養興趣才能更好地學習數學?;谖覈慕逃w制和結合新課改以來的國情,借鑒國外優秀的數學校外教育,提出了一種校外數學教育的新設想——小學數學工作坊。
關鍵詞:數學校外教育;動手能力;興趣;小學數學工作坊
一、研究背景
(一)國外情況
在外國,由于資本主義國家在教育制度上與我們國家不一樣,它們在校外教育這一方面比較有經驗。在美國,兒童校外教育場所不僅僅可以是社區活動中心,還可以是博物館、游樂園。1899年,安娜·比林斯·蓋洛普女士在美國創立了第一家兒童博物館——布魯克林。除此之外,洛杉磯迪斯尼樂園、華盛頓的首都兒童博物館都是專門為兒童設計的校外教育中心。除了美國以外,英國的青少年中心可以供學生學習樂器演奏和計算機技能;韓國的青少年修煉院為孩子提供了科學探索、藝術體驗等活動??梢钥闯?,國外的校外教育是立足于本國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在于讓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培養創新型人才。我國在發展校外教育時可以參考其中的開展方式。
(二)國內情況
1.校外數學教育
中國校外教育這60多年來建立了以少年宮為主體的校外教育機構模式,并形成了有中國現代特色的校外教育體制。我們以數學這一學科來看,目前,中小學生接受校外數學教育主要形式是少年宮或者校外教育培訓機構,而少年宮也開始發展成課外補習、學科培訓的形式。
同時在國內專門為兒童設計的數學活動區少之又少,只有上海兒童博物館和互動探宮、北京豆豆科技館等。上?;觾和剿鲗m是由美國留學、工作多年的王寧寧女士歸國后創辦的。但由于六年經營維護經費不足,王寧寧女士不得不帶著沒有實現初衷的遺憾離開。這說明兒童數學校外教育發展在國內遇到非常大的阻礙。
2.小學生數學動手操作能力弱
實施新課改以來,學校老師開始注重學生動手和實際運用能力。在教學設計中不斷給予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機會,但是因為教學任務繁重,升學壓力使得教學中動手操作只是書本實驗的重復演示,沒有涉及過多的人文素養熏陶,學生覺得課堂無趣。
3.國內的小學數學工作坊
國內的小學上學工作坊大多為某地區優秀骨干老師或者特級教師組織起來的教學間交流,如廣西特級教師工作坊。國內的數學工作坊都是以教師活動為主,沒有涉及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
二、調研情況
(一)調研內容
1.調研對象
問卷發放對象:華南師范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學校的小學生。
2.調研內容
(1)廣州地區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2)廣州地區小學生的課堂動手操作問題。
(3)廣州地區小學生期待的小學數學工作坊。
(二)調研方法
1.分層抽樣法
通過對來自廣州市不同小學以及不同年級的學生群體進行分層抽樣調查,了解不同小學的學生的數學興趣、個人的動手能力以及期待的數學課堂。
2.調查問卷法
根據調研內容和調研人群心理特點設計調查問卷,對抽取到的人群發放問卷。
(三)問卷情況
1.問卷設計
在設計問卷時,問卷的開頭設計了甄別題,了解學生是否為廣州學生和年級。這樣能更好地對不同小學不同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進行分析。同時可以比較不同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的不同。
問卷的第一部分主要是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問題,了解學生喜愛數學的原因。在問題設計時專門設計是否因為缺乏動手機會導致學習數學的熱情減弱。
問卷的第二部分主要是調查學生的動手能力強弱。設計問題時,想了解學生期待的課堂與動手操作能力是否有關,并了解廣州地區數學課堂是否真正讓學生參與數學活動。
問卷的第三部分主要是了解學生心中期待的小學數學工作坊。通過多選題,更多地知道學生感興趣的數學課程有哪些,以便日后更好地開展小學數學工作坊。
2.確定樣本量
樣本量的基本公式:
n=Z2σ2/d2
(n=樣本量 Z=置信區間Z統計量 d=抽樣誤差范圍 σ=標準差,一般取0.5)
根據這個可以確定標準,這個公式運用的前提是樣本規模足夠大。因此,根據樣本量基本公式的計算,我們確定本次隨機抽取樣本量為315。
三、調研結果與分析
數據統計與分析:
在問卷數據分析時,我們選擇有代表性的數據進行分析。
1.在“你覺得缺乏動手操作的數學活動是否減少你學習數學的熱情?”這一題中,49%的學生表示有可能。19%的學生認為有一定影響。但在這一題的前面我們還設計了“你是否參與過數學探究、數學活動”這一問題,僅有30多位學生參加過。那么缺乏動手操作的數學活動與減少學習數學熱情是否有關系,大多數選擇有可能已經同意是會影響學習數學的熱情。所以,有68%的學生認為有可能減少學習數學的熱情。
2.在“如果在課后增加數學動手探究活動,你覺得對你的學習有沒有幫助?”這一題中,只有3%的學生認為動手探究活動對學習沒有幫助,甚至還有9%的學生認為對學習有負擔。但剩下的88%的學生都認為數學探究活動對學習有幫助。
3.為了解學生期待的數學工作坊,我們設計了“如果小學數學工作坊成立,你會感興趣且參加嗎?”這一問題。66%的學生會感興趣且參加。仍有24%的學生是感興趣的,則有90%的學生對此感興趣,僅有10%的學生不感興趣。
四、結論和建議
目前,國內外沒有一個小學數學工作坊。國外的兒童科技中心、博物館都是糅合了科學、人文、風俗等其他學科內容。這樣學生不能系統地學習數學。再綜合調研到的結果,我們團隊想出一種校外數學教育的新設想,即屬于孩子的小學數學工作坊。工作坊旨在培養小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創新意識,將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在玩樂中學習。
工作坊可分為展覽區和體驗區,展覽區主要展示國內外小學數學教材、趣味數學書籍、數學史視頻和心算視頻等,而體驗區則為數學實驗、數學模型、數學藝術等動手操作區,主要培養小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根據我們對廣州市少年宮調研的結果,對工作坊進行合理的規劃,同時將對各個區域進行功能展示,做好精確的定位,避免內容上的交叉,為了實現各區域的功能,我們要有功能支撐,功能支撐分為軟件支撐和硬件支撐,軟件支撐即與各個區域配套的教材和微課視頻,硬件支撐即需要的環境設備。
參考文獻:
[1]周婧景.博物館兒童教育實踐模式初探[J].博物館研究,2011(1).
[2]段瑞領.校外教育建筑空間特征研究:以大連市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為例[D].大連理工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