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興菊
摘 要:“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追求真理的欲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只有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才能減輕高中生的心理負擔,使學生帶著愉悅的心態來參與學習,這樣的學習更能取得好的效果。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進行興趣教學是當前課堂教學的重點。
關鍵詞:師生關系;創設情境;因材施教;小組合作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235-01
數學是一門非常富有魅力的學科,如果融入較好的教學藝術,數學課可以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美國教育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興趣是一個人積極探求的一種最直接的內部驅動力,他會直接影響學習心理和學習效果。因此,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對提高數學課堂效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高中生面臨高考,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許多學生對抽象性較強的數學學科的學習沒什么興趣,而是為了高考的分數,是純粹地為學而學,學生的學習主要是被動的、沒有興趣的解題訓練。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烏申斯基也說過:“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追求真理的欲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只有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才能減輕高中生的心理負擔,使學生帶著愉悅的心態來參與學習,這樣的學習更能取得好的效果。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進行興趣教學是當前課堂教學的重點。
一、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習熱情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提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管理與被管理,控制與被控制的師生關系只能讓學生產生消極對抗情緒,并將這種情緒帶到學習中來,對學習產生厭煩心理,認為學習是件枯燥無味的事,學生的數學只是在教師的權威控制下被動機械的學習,學生的學習苦不堪言,效率低下。成功的教學依賴于良好的師生關系,興趣的激發與培養也依賴于良好的師生關系。在教學中我們要樹立新觀念,建立民主、平等、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拉進教師與學生間的心理距離,使學生對教師、對學習產生積極情緒,以愉悅的心態參與到數學教學中來。一是平等。教師要把學生作為和自己平等的主體來對待,要從高高在上的控制者走下來,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與指導者,與學生一起學習,使教學真正成為教與學相統一的過程,在共同學習中促進教學相長。二是民主。課堂不是教師的講堂,而是學生的學堂,要轉變教師獨占課堂的情況,由一言堂轉變為多言堂,允許學生對教師的看法提出質疑,允許學生對教材的質疑,讓學生敢于質疑,勇于發表見解,促進學生間與師生間的充分交流與互動。三是愉悅。學習本身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在教學中我們要把快樂傳遞給學生,為學生營造一個愉悅的教學氛圍,促進學生身心愉悅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尤其是高中生面臨高考,壓力很大,我們更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學習的樂場,來調節學生的緊張學習。四是激勵。學生在學習中難免會遇到困難、出現錯誤,此時教師的鼓勵至關重要。作為教師,我們要善于運用激勵性語言為學生送去冬日的暖陽,使學生重樹信心,增強自信。
二、創設情境,引發學生探究興趣
教師通過創設具有情緒色彩的形象生動而又具體的教學情境,能激起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與態度體驗,誘發學生的探究動機,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知識,形成技能。如生活情境、問題情境、應用情境、趣味情境、故事情境、操作情境等,寓抽象的數學知識于具體形象的情境中,使得抽象的數學知識講解更加生動,更富有趣味性,避免了學生單調枯燥的學習,利于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培養,同時使得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上升為理性認識,對于學生的學習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在教學中我們要結合高中生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與認知規律,緊緊圍繞教學內容設計出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富有趣味性、藝術性與挑戰性的教學情境,如問題情境。問題是思維的開端,是開啟創新之門的金鑰匙,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之所在。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可以誘發學生的探究動機,使學生在強烈的好奇心的驅使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以解決心中的困惑,達到釋疑的目的。
三、因材施教,內化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程改革提出因材施教,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受先天因素和后天環境的影響,接受水平和認知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我們要正視學生間的差異,要堅信每個學生都存在學習的潛能。只要我們善于挖掘、付出耐心、細心教導,每個學生都能成才。正所謂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我們要注重激起全體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參與。在接班時我就對學生進行了摸底調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了全面了解,然后將學生分成三個層次,在備課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基于學生自身情況提出不同的問題,讓每個學生在認真思考的基礎上都能夠準確地回答老師的問題,并能享受到成功,同時要注意學生學習的變化,及時調整學生所在的層次,以促進學生取得更大的進步。因材施教,讓學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與學習的樂趣,這樣會激起更大的學習動力,產生持久的學習興趣。
四、小組合作,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不僅是傳授學生知識,而且還是培養學生情感及各種能力的重要途徑。作為現代三大教學之一的小組合作學習利于學生知識的獲取與各種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較大的空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動口,有了全身心參與的機會,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認知、情感和行為不同層次的學習心理的提高,使得學生在親身實踐中收集大量信息,得到大量的感性材料,進而從感性材料中提升為理性認識,便于學生對抽象的概念與定理的理解,同時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協作能力與人際交往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如排列與組合是高中教學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每年高考都有涉及,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個知識點,我在簡單引入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高,各小組展開了學習。他們明確分工,在研讀教材的基礎上從生活與生產中舉出大量的實例,然后再展開討論與交流。在小組成員激烈的討論與充分的交流并通過實例驗證的基礎上,學生通過大量材料得出結論,從本質上理解了排列與組合的聯系與區別。這比教師的直接講解效果要好得多。學生嘗到了合作學習的樂趣,學習興趣倍增。
總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進行興趣教學有其必要性與重要性。我們要理論與行動并行,以高中生的特點為出發點,將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手段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向學生展示數學的另一面,變苦學為樂學,讓高中生真正愛上數學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