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必躍
【內容摘要】物理現象與規律來自于現實生活,并且在真實的情境中按照自身的規律在運行。因此,真實的情境可以誘發學生探究物理現象與規律的興趣。文章圍繞四個方面闡述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創設各種教學情境來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物理 創設情境 教學 課堂
情境教學理論告訴我們:“人的知與行是交互的,知識是情境化的,通過情境可以讓人理解。”教育的目的在于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那么,如何使學生樂在其中呢?首當其選的就是情境教學。作為新時代課堂教學的一大亮點,情境教學有著基于學生的興趣愛好,融入各式各類的新式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在教師創造出的活躍的氛圍中完成物理學習的特點。當然,這些情境也得由教師從物理學科和物理知識的特點出發,有著其不可取締的存在性。
一、創設趣味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物理興趣
日常生活中,物理現象可謂隨處可見。教師可以選擇學生較為感興趣的現象,并通過PPT展示,讓學生對展示出的物理現象的能力進行分析。例如,教師在給學生展示吸塵器的工作狀態和原理后,學生的腦海中突然出現了靜電吸塵這一現象,那么一個別開生面的、富有趣味的教學情境就這樣被創設出來了。隨后,教師先在桌子上擺放了一堆撕碎了的廢紙,隨后要求學生在不用手接觸的前提下,將這些廢紙全部地運放到一個廣口瓶中。學生之間便展開了討論,大家踴躍思考并提出方案。這時教師便可以借由多媒體的立體化這一特點,將吸塵器的工作原理展示出來。以真正的科學知識應用為實例,激發出學生在已學知識的基礎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親眼見識到吸塵器的工作原理后便會反復思考,吸塵器之所以會運作,靠的是真空吸附這一原理,那么如何將這一原理運用于瓶口小的廣口瓶呢?不久有些學生就會想象到摩擦起電這一現象,那么一切就都簡單了。玻璃棒摩擦起電會吸附一些紙屑。就這樣,從作為外部誘導因素的教學情境,逐漸的步入了正題,課堂導入也就成功了。
二、創設開放情境,讓學生嘗試創造的快樂
雖說初中物理課堂的問題情景對于教學很是重要,但其難度也得恰到好處,否則學生的求知欲會很難被激發出來。例如,在講授《物質的比熱容》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親自做實驗。為保證“質量相等”、“升高相同的溫度”,實驗室所有的酒精燈的火焰都是相同的,這樣就確保在相同時間內,水和煤油所吸收的熱量相同。在實驗過程中,學生不難發現,相同時間內水與煤油升高的溫度數不同,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煤油升高的溫度比水還要多。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提出“如何滿足實驗開始時‘升高相同的溫度呢?”這一問題,并讓大家踴躍思考,“減少水的質量”、“增加煤油的質量”、“停止加熱煤油,繼續加熱水”等等方案也就從學生的腦海中出現了。教師可以就這些方案進行展開分析,并從中篩選出合理的方案,并將已設計好的方案教給學生,達到原先試驗設計的目的。讓學生一邊討論一邊領悟出合理的方法,并以小組形式展開交流,取他人之長補記之短,從而達到更好的學習目的。
三、創設生活情境,感受物理與生活的聯系
生活中物理現象可謂應有盡有,不僅只限于實驗室,家庭、學校、社會也是充滿了物理現象。選擇一些較為常見且會引發學生興趣的事例,并帶入到課堂中,可以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初中學生接觸過形形色色的科學現象,對于物理這一學科的構架也有了大致的了解,因此在學習物理后,學生會發現,有很多現象與自己之前對其的認知是不吻合的。在物理教學過程中,聯系實際,將生活中的物理帶入課堂,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生活經驗進入課堂。例如,在聲現象的音色一課中,當教師講解到“未聞其聲,先見其人”時,教師不難發現學生對此現象并不陌生,那么這堂課也就會很順利地進行下去。
四、創設實驗情境,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
眾所周知,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作為物理教師,認真仔細觀察實驗中的每一步,找出那些容易發生失誤且不易被發現的細節,并以此創設問題,使得學生集中注意力,從微妙之處發現并改正問題,從而提高學生觀察事物的耐性和解決問題的定性,可謂一舉兩得。例如,初中生常常把“浮力”和物體的質量、體積、密度聯系到一起,或者以為“浮力”與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有關,再或者就是與物體空實心以及物體形狀無厘頭的結合在一起,這種來自生活經驗的自我判斷往往都會成為學習物理的絆腳石。因此,為糾正學生對于物理的錯誤概念,教師要從初中生的心理活動入手。首先可以通過多媒體放映,將海底世界展示在學生眼前,并提出“為何有時浮力可以托起一艘巨輪,但有時卻連一片薄鐵片都托不起?”“船從海里駛向河里,浮力是否會發生變化?”“浮力受哪些因素的影響?”接下來展示木塊浮于鹽水的實驗,吸引學生的眼球,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總之,作為物理教師首先要主動備課,在已有書本知識的基礎上,結合生活中的相關物理現象,多元化設計教學過程,并不忘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巧妙地將學生帶入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中。這樣,才能使學生身臨其境,親身體驗用知識學習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呂鴻舒. 新課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學情境[J]. 現代閱讀,2015(16).
[2] 高尚啟. 中學物理運用“情境”教學有感[J]. 現代閱讀,2014(16).
[3] 李小會. 物理教學的有效性探究[J]. 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4(08).
(作者單位:江西省于都縣第二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