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勝
摘 要:一直以來,受傳統教育思想觀念的影響,教師常常偏重于填鴨式教學與保姆式教學,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被教師攙扶著摘果子,與現代教育教學發展趨勢相悖。如今的課堂教學,更加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和學生自學意識的培養,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也成為新課改背景下廣大教師都在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話題。以初中化學為例,結合實踐,談談對學生自學能力培養的幾點做法。
關鍵詞:自學能力;導學案;自學指導;實踐活動
當前的初中化學教學,教師通常采取的是灌輸式教學,學生幾乎沒有獨立學習的機會,這對于學生日后的學習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對自己在化學課堂上的教學方法進行改變,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注重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方式的引導,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逐漸形成化學學科的自主學習能力。那么,如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呢?下面,筆者就從以下幾方面對此問題進行闡述。
一、制定預習導學案,使學生初步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
導學案,即教師根據即將教授的內容所設計的教學過程的方案,它是教師“導”和學生“學”的腳本,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路線圖。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我們可以在講授化學新知之前給學生制定一份預習導學案,讓學生借助導學案,對化學教材中的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索,這樣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就不會再產生迷茫心理,而是思路清晰,從而使學生初步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打下扎實的基礎。
比如,在學習“燃燒與滅火”這一節時,我就給學生制訂了預習導學案,要求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方式對導學案中的內容進行研究與探索,導學案內容大致為:(1)寫出以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木炭燃燒,紅磷燃燒,鎂條燃燒。討論:這些物質燃燒有什么特點?總結燃燒的定義。(2)探究:是不是什么樣的物質都能燃燒?物質要燃燒起來需要哪些條件?(3)面對火災,你有哪些方法來滅火?(4)過年時很多孩子喜歡撿一些沒有點燃的小鞭炮撥開了點燃,那樣會爆炸嗎?這樣點燃與原來的爆竹點燃的現象為什么不一樣?(5)思考:爆竹的爆炸與吹氣球爆炸有什么不同?然后讓學生依據這份導學案對化學課本上的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和分析,課堂上對于其中不懂的問題與同學、老師進行交流,如此我便做到了讓學生自主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初步樹立了自主學習的意識。
二、加強對學生的自學指導,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自學態度和自學習慣
教會學生學習比直接傳授給學生知識更重要。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學生的自學指導,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自學態度和自學習慣,這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基礎和保障。
比如,我們可以通過給學生講述一些同學自學成功的實例,讓學生認識到自學的作用和自學的意義,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自學動機,讓學生產生穩定的自學意向,形成積極的自學態度。另外,我們要通過對學生的指導,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如在學生進行化學實驗的設計與操作時要求他們獨立進行,實驗過程中,讓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獨立思考,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思考空間,減少學生對教師的依賴,試驗完成后,讓學生有疑必問,并及時對實驗中的化學知識進行學習鞏固。這樣,通過對學生的指導,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自學態度和自學習慣,便為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三、開展化學課外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除了在課堂內進行,我們還可以延伸到課外,如開展化學課外實踐活動。化學課外實踐活動具有開放性、自主性、靈活性的特征,與課內學習活動相比更加富有趣味性,既能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幫助學生深化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也能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動機。
比如,在學習“化學與環境保護”這一節時,課前我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對水污染問題進行了調查,調查內容為:通過走訪觀察,看學校周圍是否存在水污染情況,如果有,調查水污染的主要來源和主要危機以及是否采取了有效的解決措施等等,并要求各個小組將整個調查過程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這樣,我通過組織學生開展這項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依靠自己能力實現了對水污染情況的全面了解,如水資源的緊缺、水污染的危害、處理的重要性以及解決的有效措施等等,同時也因為形式的趣味性,激發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調動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動機。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形勢下,我們必須轉移教學重心,將教學注重點從教會學生“學會”轉移到“會學”上,讓學生有獨立學習的機會,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對學生進行自學能力的培養,從而為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崔建華.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J].中華少年,2015.
[2]湯立志.如何培養初中學生自學化學的能力[J].考試周刊,2012.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