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儒婷
【摘 要】探究式教學是區別于接受式教學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它借鑒了科學研究的一些程序和方法,主張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一些探究性活動,使學生獲得能力、學會方法、體驗情感。在高中政治教學中運用探究式教學方式,不僅能夠達到“激情引趣”的目標,而且還能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引導學生自我構建知識體系。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高中政治;運用策略
在實施新的《普通高中政治課程標準》的今天,政治課堂教學改革仍然進行的十分緩慢。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習慣于追求統一和標準,學生喜歡按照一定的思維模式去思考問題,這樣的教學,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因此,如何加快政治課堂教學改革的步伐,如何把探究式課堂教學融入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就顯得迫在眉睫。
一、以學習興趣為導向,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學生只有對政治課有濃厚的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和富有創造性地去完成學習任務。高中學生在身心發展狀況、知識能力基礎、社會生活經驗等方面都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在政治學習過程中已有能力以書本理論為指導去發現、分析、解決問題。政治教師必須打破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大膽引入和滲透探究式教學,增強教學針對性,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過于簡單的東西是不能引起人們興趣的。政治探究教學既要有深度和廣度,還有新鮮度而非枯燥度。學生對自己完全不熟悉的東西不感興趣,感興趣的是他們暫時不懂但經過努力可以弄懂的東西,既新穎而又有一定難度的知識;一定難度可以增強學生的智力負荷,使學生達到一定的激奮水平,促使學生智能的發展,磨礪他們思維的敏銳性和創造性。教師要讓學生體會學習政治課過程中克服困難的樂趣,在克服困難中激發自身情趣,愿意去探究學習。
二、以問題設置為手段,傳授給學生探究方法
要使課堂探究有價值、有創新、有突破,教師必須合理設計問題,讓學生在新知識的生長點處探究;在知識的重難點處探究;在探求結果不確定處探究;在新舊知識發生碰撞處探究。它們不能是深不可測的,而必須能夠通過學生的觀察和從可靠的渠道獲得的科學知識來解決。學生必須掌握解答問題的基本知識和步驟,這些知識與步驟必須是便于檢索和利用的,必須適合學生的發展水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設疑引思,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有很大的作用。教師應針對教材中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問題。這類問題主要是學生沒能提出而又是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問題。
三、以小組合作為形式,提升學生的探究效果
探究式教學極力倡導學生在新知學習中積極合作、群體參與。正確選擇進行合作學習的教學內容,動員全員參與合作學習是探究式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學實踐中,一些教師片面理解合作學習的含義,不對具體教學內容進行分析,為迎合聽課者的心理,烘托課堂氣氛而設計的某些討論教學程序,聽起來嘰嘰喳喳,看起來舌戰群儒,實質上空洞蒼白,有探無究、有名無實。致使學生不會進行合作學習,有的心不在焉,有的詞不達意,有的一言不發;有些小組各說各的、互不相干;有些小組在悄悄的嬉戲;有些小組一人做題,其他成員等待結果。這嚴重背離了小組合作探究的初衷,與新課程的理念格格不入,無疑是紙上談兵的小組合作,從根本上失去了小組合作的意義。為了使小組合作探究取得實效,教師應該劃分出探究小組、指定或推薦出組長。先在組內討論,然后各組派出代表來交流想法,讓其他學生學會傾聽與尊重,允許小組間有序地相互指出矛盾,矯正不足,從而共享成果。
四、以習題設計為評價,豐富學生的探究體驗
開展探究式教學需要有一定探究性試題練習,高考政治卷中的一些具體設問是:“假設你……”。“請你為某某提出建議。”這些試題在設問中巧妙地運用“轉化”技巧,成功地把本是被考查對象的學生“轉化”成了試題的有機組成部分,通過“轉化”,把學生從被動的答題者變成了主動的探究者。這樣的試題真正使學生成了考試的主體,考試過程不再僅是一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更是一個深化學生個體體驗、表達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過程。新課程理念下的試題設計,必須要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試題的體驗性。設計試題時,通過對情景材料的優化設置,恰當地把國內外政治經濟生活中的大事與地方特色相結合,把似乎離學生非常“遙遠”的大事,“拉”到學生的身邊,以便學生融入情景,實實在在地進行探究,使學生真正地感受到強烈的現實性。試題的答案不必完全局限于書本知識,最大限度地去實現試題的開放性。
總的來說,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學法就是嘗試對課堂教學形式的轉變,做到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新,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規律讓學生自主發現,方法讓學生自主尋找,思路讓學生自主探究,問題讓學生自主解決。
參考文獻:
[1]李雪梅.淺論探究式教學法在高中政治課堂中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下),2012(7).
[2]白志萍.高中政治課中開展探究性學習的嘗試[J].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