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生如
【摘 要】課堂不是教師出彩,而是學生出彩。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將生活融入數學,讓學生體會數學樂趣。努力摒棄“教師唱主角”的課,“見書不見人”的課,“中評不中用”的課,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參與者;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實踐者;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研究者;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探索者;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賞心樂學之所,奇思妙想之處。
【關鍵詞】體會;樂趣;評價;出彩
【案例背景】關于用心經營自己的課堂朱永新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教師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因此,教師必須用心投入的對待每一節課,用心經營好自己的每一堂課,使日常課堂變得更為有效,更加具有生命活力,使課堂成為我們工作、生活旅途中的幸福驛站。課堂不是教師出彩,而是學生出彩。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日常生活中好多有規律的事物總是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如節日里各種美麗的彩燈和彩旗都是有規律的排列,很多物品上裝飾的圖案也是有規律的排列,這些都為從數學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規律提供了很多素材。二年級《“重復”的奧妙》一課主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教材呈現的裝飾東西都是有規律排列的,小朋友有規律站成一排等等。另外還要注意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去發現規律。一般來說,一組事物依次不斷重復的排列就是有規律的排列,也就是“重復”現象。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到一些有規律的現象,一年級也初步認識過找規律,只是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在課堂中,只要老師稍加規范的引導,就可以使學生的思路變得清晰。
【案例描述】片段一:課伊始老師以故事的形式激發興趣并引入課題。
師:孩子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
生:喜歡?
師:我知道你們喜歡聽故事,但老師不講,想讓你們講,會講嗎?(學生搖頭,有點茫然)
師:沒關系,老師教你們一個故事,保證都會講。(孩子們笑了,露出期待的眼神)
故事內容: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給小和尚講故事,什么故事呢?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給小和尚講故事,什么故事呢?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給小和尚講故事,什么故事呢?…
師:同學們會講了嗎?誰愿意講給大家聽?(孩子們躍躍欲試,老師指定一個同學講)
生: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給小和尚講故事…
師:咦!剛才你們不會講,怎么現在一下子會講了,說說原因。
生:因為這個故事的內容是重復的。
師:太棒了。看來這個故事中隱藏著‘重復的奧妙。(板書課題)
片段二:出示檢測題:同學們排隊做操,小紅從左邊數是第4個,從右邊數也是第4個,小紅這一排一共有幾個同學?(自由解答)
學生很快舉手,但老師不慌不忙說:聰明的你肯定知道一排有幾個同學,但我的問題是誰愿意把小紅這一排同學是怎么站的很快在本子上用圖表示出來。(學生很興奮)
教師巡視,點名孩子黑板演示畫法。并讓孩子解釋畫法,同時說說其它畫法。
生1:我用圓圈代替小紅和同學們。
生2:我用三角形代替小紅,用圓圈代替其他同學,共畫了7個。
生3:我用筆畫‘橫代替小紅,用‘豎代替其他同學。
……
學生爭先恐后展示畫法,老師都給予肯定。
師:接下來說說你們的解答方法,怎么列式?
生1:2×3+1=7(人)
生2:3+3+1=7(人)
生3: 4+4-1=7(人)…
師:就生3的這個算式咱們重點看一下,為什么要減1呢?
生1:因為多了1個人。
師追問:誰多了?
生2:小紅多了,她重復了。(老師帶頭鼓掌)
師:說的太好了。看來故事中、計算中都隱藏中重復的奧妙,本節課我們再好好研究一下重復中倒底隱藏著哪些奧妙。
出示課本主題圖,觀察并說、畫、擺重復現象(此環節略)。
案例評析:有教育專家指出:“在某種意義上來看,一堂課是否成功,關鍵在于教師是否善于利用課堂上生成資源,并充分利用這些資源促進學生的發展。”本節課內容不是很復雜,主要是讓學生體會、發現、表達、表示“重復”的奧妙。精彩方面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及時評價,讓學生體會數學樂趣
實踐表明,通過尋找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實例,有目的地將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提煉出來,再將數學知識回歸生活,既能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數學,用數學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增強學生生活中的數學意識,又有利于發掘每個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這無疑是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積極性的“活力源泉”。本節課老師抓住二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以故事重復的形式導入,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檢測題的出示即使對舊知的回顧,也是對新知的鋪墊,對學生進一步理解課題起了很大的作用;最后一個片段中讓學生感受音樂中重復的旋律,從而使學生再一次明白故事中、音樂中處處有重復想象,所以在列舉生活中的重復現象時學生才有了精彩的發言。
二、互相評價,把課堂還給學生
過去的課堂教學評價注重教師教的過程,現在重視學生學的過程和體驗;過去關注教師教的行為,現在更多關注學生的創造;過去是有條不紊的程式化模式,現在是注重個體的差異,突出學生的個性特點。這樣,面對新課程教師必須走下“一言堂”的講壇,多給學生機會,讓他們能就所學的內容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互相取長補短,集思廣益,使課堂成為“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學習天地。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做到讓創新與實踐充滿課堂。只有營造和諧、自主、有創意的課堂氛圍,摒棄那種教師高壓式、灌輸式、一問一答式等單調乏味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大膽地表現出好奇心、挑戰心、想象力、動手能力等,才會使學生的思想無拘無束,創新靈感凸顯。
由此可見,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才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中讓“學生動起來,課堂更精彩”,這樣的課堂也定將融知識、技能、思維、情感、創造于一體,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的主場所,在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課堂教學革故鼎新對教師來說就是要走出傳統教學的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的內因,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把課堂變為師生共同創造的場所。努力摒棄“教師唱主角”的課,“見書不見人”的課,“中評不中用”的課,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參與者;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實踐者;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研究者;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探索者;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賞心樂學之所,奇思妙想之處。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多元評價在學生學習評價中的運用”階段性成果,課題立項號為:GS[2015]GHB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