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振東
【摘要】
如何使數學教學變得生動、有趣、鮮活,不拘泥于傳統說教、又能促使學生突破常規與經驗的禁錮,成為富有生活能力、創新能力與創造能力的一代新人,如何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很好的發揮,我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和學習感悟總結出以下幾種方法.
【關鍵詞】數學教學;教育理念;課改精神
一、依托教材,開發教材
順應課程改革的需要,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把數學史和鄉土文化適當融入日常的教學中.數學史的融入提供給學生一個整體的數學框架,開闊了視野.例如在“二項式定理”中“楊輝三角”的教學中,數學家楊輝在艱苦條件下的問題研究提升了學生解決問題的勇氣和信心.鄉土數學是學生生長地的數學,情感上的親近,記憶上的融合,使得數學不再是抽象的數字和乏味的公式,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可觸可摸的存在,從而達到通過所熟悉的身邊的事物進入數學世界的目的.我在和學生共同學習“空間幾何體”柱體錐體的體積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就引導學生來講講我們身邊的數學.同學們都很活躍,他們一個個自告奮勇地介紹華西的金塔.好多學生都說他們就和父母一起去參觀過,所以他們都能暢所欲言.有的介紹了旁邊的山和各種建筑,我通過學校層面在社會實踐中申請了到華西遠足,在生活中體會數學的實用和數學之美,讓數學教學根植于火熱的現實生活和學生真實的生活世界里.本著“活動中學,生活中學”的原則,突出“活動”與“滲透”,強調“實踐”與“體驗”,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數學,在活動中接受數學的教育,這樣的數學定是充滿生命力的數學.
二、改換傳統教學模式,開辟寬松民主教學環境
在數學教學中我開辟了寬松的民主教學環境,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擔任主角,加強學生個體間的信息交流.課堂上學生可以自主交流、有效合作.每名學生都有自我表達的需要,即使性格內向的個別學生也不例外.我在教學中總是想盡辦法,根據學生的數學基礎、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成績的差異和提高學習效率的要求,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學習水平,再結合高中階段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及性格特征實行動態分層,設計出不同梯度的問題,向不同層次的學生發問,這樣,不同的學生都可以感受到成功,也體會到被認可的快樂.而有效合作是,我依據成績將同學們分成多個學習小組,在課堂上加以討論,集體合作,讓他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從知識、能力和修養等方面進行溝通和交流,取長補短,獲得感悟和啟發.
比如:學習“二次函數的最值”的有關內容時,我針對這些內容放手讓學生收集課本習題和高考實例進行展示和交流,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求知欲和組織能力.采用電視綜藝節目的形式,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把重點知識做成問題卡片,教師擔任主持人的角色,學生充當被采訪的主角.在形式上根據教學實際和學生情況靈活機動,既可以是小組對抗,也可打亂重組為男女生對抗,不拘泥于固定的組合.并設“課冠軍”,最后教師做“畫龍點睛”的匯總.這樣既體現了“新課改”中“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學理念,又讓學生感覺到“學習就在身邊”,學習就是我們的自主探究,就是我們自己在學在做,這樣才能很好地做到教、學、做三者的統一.
三、運用情境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情境教學以優化的情境為空間,以創設情境為主體,根據教學內容、知識特點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在課堂上營造一種富有行真、情切、意遠、理蘊、生動的氛圍.
數學教學的實踐可以證明,實施有效的數學情境教學,有助于體現數學的生動,也有助于理解生動的數學.這是因為:(1)學習的本質是體驗,體驗需要適宜的環境和情境.數學情境教學,縮小了學生與數學的距離,使之目睹“數學的真實”,變被動地“聽”“記”為主動地看,這樣就能引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而學習興趣是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的心理前提.(2)數學情境教學可以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有血有肉,不僅豐富,而且生動,學生在接受數學知識的同時,也受到了形象的思想教育.(3)數學情境可以把形、聲、色、態同時作用于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同時接受多種信息,從而引起學生的積極思維.正如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在我們的記憶中,憑直覺得來的印象是特別鞏固的,甚至對于抽象概念,也可以輕易地鞏固地揉在已經嵌入我們腦中的圖冊上.”(4)數學情境教學,還可以使學生在美的形式和愉悅的內容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陶冶情操、豐富情感世界,從而培養其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例如我把投影和體育活動課整合起來,選擇“主題活動型”的課堂教學設計.通過讓學生觀看陽光下的球體、柱體等的投影,在書本與實例的轉換過程中,加深對這部分知識的了解,培養從現實中尋找數學信息的能力,再通過投影儀幫助教學,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學習.用“活的方法”來講“活的內容”.
置學生于一種特定情境之下的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的學習到主動學習,由主動學習到主動思考,挖掘自身潛力,培養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正符合了新形勢下數學教學的要求.
四、導演數學小劇,充實主流教學
我在講完排列組合和概率內容后,讓學生接下去講概率的發展,各種與現實結合(如抽獎、坐座位等)的例子,提前布置任務.專門留一節課時間讓學生講、讓學生表演.學生準備得都很充分,有的將書上題目進行改編,有的翻閱各種參考書,有的上網查閱資料,以小組為單位整合資料和進行討論.
例如在學習“排列組合”后,由學生坐凳子來模擬題目的情境,通過游戲的形式來切身體會.既避免學生產生重復的乏味感,又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將編號為1、2、3、4、5的5個小球放進編號為1、2、3、4、5的5個盒子中,要求只有兩個小球與其所在的盒子編號相同,問有多少種不同的方法?
我將題目轉換為: 讓學號為1、2、3、4、5的學生坐到編號為1、2、3、4、5的五張凳子上,要求只有兩名學生與其所坐的凳子編號相同,問有多少種不同的坐法.
解決問題:這時我再選另一名學生來安排這5名學生坐位子(學生爭著上臺,積極性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班上其他同學也都積極思考(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觀能動性),努力地“出謀劃策”,接著我讓學生之間互相討論,根據自己的分析方法對這一類問題提出一個好的解決方案.(課堂氣氛又一次活躍起來)
愉快充實的一節課很快就過去了,學生非常投入,潛移默化中知識得到了加深,學生不由感慨數學也可以如此有趣,進一步激發了學習興趣.
我們的教育理念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放手讓他們去學,提升信心和實力.通過這樣的努力,教師可以更好地駕馭課堂,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數學教學擺脫沉重的枷鎖,重新煥發活力,在教學管理上自己也由之前“拉牛上樹”的纖夫變成了組織他們學習的領頭羊,收獲了更深層次的職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