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貴民
摘 要: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相關政府部門開始推行改革公共財政管理體制的活動,例如:部門預算管理改革、政府分類化收支改革、國庫集中化收付制度改革等。除此之外,由于我國公共財政管理體制綜合財務管理、會計核算、預算管理等多方面的內容,需要現代化會計制度、高標準會計體制作為支撐,因此,傳統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與新時代事業單位發展規劃不相符。本文通過深入研究傳統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在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局限性與不同,提出新型《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內容更新帶來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事業單位會計制度》 對比 變化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8-0098-01
上世紀末,我國公布了《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相關內容,并提出于1998年1月1日起開始貫徹該制度提出的會計工作標準,該制度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為增強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體制的規范性發揮了關鍵性作用[1]。然而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公共財政管理制度逐漸進入革新軌道,同時,在事業單位推進自身改革的基礎上,我國財政部門開始陸續開展預算管理、收支分類管理、核算管理、收付管理等改革措施,這在根本上對資產水平、會計核算質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標準與要求。
一、原《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局限性
1.會計科目不足
公共財政管理制度的建立與完善,表明我國已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推行全額撥款等國庫支付方式,在此背景下,傳統時代的現金支付方式逐漸被現代化公務卡支付方式所取代[2]。與此同時,在新型財政管理模式中,現金被額度所替代,即財政管理體制逐漸顯現出了預算管理指標的重大特點。現代化公共財政管理制度明確規定,在市場經濟體制中,采用零余賬戶方式,并逐漸剔除在實務中使用庫存現金的消費方式。這就表明,財政部門將會全面負責已撥賬款與結余指標的核算工作[3]。除此之外,由于傳統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并未包含財政管理制度的新生內容,因此,我國財政部門應通過及時公布與時代發展要求相符合的會計規范的形式,統一各地指標核算方法,從而提高會計工作的綜合質量與水平。
2.不能反映資產實際價值
傳統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提出:屬于非營利性的事業單位不具有攤銷無形資產、計提固定資產的權利,由賬面上的原值反饋表體現資產負債情況[4]。然而在事業單位具體的財政管理工作中,由于固定資產存在高效的利用性,因此,大部分固定資產無形損耗與有形損耗的賬面原值與實際價值并不相符[5]。除此之外,我國事業單位內部將固定資產歸類為國有類資產,因此,事業單位自身對固定資產的管理與使用采用相對嚴格的制度,例如,相關部門在領取固定資產之前,必須上交審批手續,該種制度要求極易造成事業單位的部分固定資產雖已經列入報廢資產的行列,但是其仍屬于原值賬面。除此之外,針對事業單位核算無形資產的方法,傳統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采用原值反應法,即不計提事業單位無形資產的減值項目與攤銷項目。
3.會計報表體系不完整
傳統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明確指出:基本意義上的會計報表包含事業單位收支明細表、收入支出表、資產負債表等。這就表明,傳統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無法規范會計報表附注表格的格式與內容,同時,由于事業單位自身的資產負債表采用靜態報表形式,即在會計專項工作中,結余部分存在一定的資產余額,因此,傳統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存在缺乏合理化與科學化的問題。
二、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主要變化
1.新增國庫集中支付
新型《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增加了公務卡結算管理方式、政府分類收支管理條例與集中支付國庫內容,從而增強了公共財政體制的改革力度,使新型《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與我國財政改革的整體步伐相一致[6]。與傳統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相比,新型財政管理制度在國庫支付方式一節中提出,貫徹實施“財政返還規定額度”與“零余賬戶支付款額度”原則[7]。與此同時,我國事業單位以國家財政部門下發的零余賬戶支用與收付計劃為依據,對國庫進行集中核算,并當事業單位得到財政部門傳送的《支付款用款額度通知書》之后,才可在財政報表中顯示:借方:零余賬戶支付額度:提供服務、購買商品、國家財政補貼,借:事業類支出材料費用;貸方:零余賬戶支付額度。除此之外,在購買固定資產的報表中顯示:借方: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貸方:事業單位固定資金。事業單位財務部門在進行年終結算工作中,根據銀行所提供的注銷額度,在年終賬單中顯示:借方:應返還財政額度;貸方:零余賬戶支付款額度。
2.計提折舊和無形攤銷
對于事業單位而言,新型《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規定固定資產計提攤銷與無形資產計提折舊不包含文化資產范疇,從而體現事業單位在使用資產的具體行為中,需減少資產的價值消耗行為的產生,以便真實的反映出事業單位資產的總價值。與此同時,新型《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將攤銷與折舊的創新方法作為規范財政行為的主要標準,例如:財務人員在核算攤銷與折舊額度時,對非流動類資金或資產進行沖減,即不將上述內容加入支出行列。該處理方式不僅能夠體現財務管理與預算管理的重要意義,還能在規范事業單位預算額度的同時,規范資產評估在反映價值消耗方面的相關內容,從而帶動我國事業單位財務部門在實際工作中充分結合價值管理與實物管理,并在此原則指導下,為事業單位完成成本核算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與此同時,新型《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顯著特點在于:對于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財務部門需采用計提折舊的核算方式,在報表中清晰顯示事業單位自身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這就表明,固定資產核算方式的不斷更新,使其能夠與事業單位資產負債表的內容相吻合,從而帶領事業單位財務部門將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內容相結合。除此之外,該種固定資產核算方式,還能夠充分體現部門預算管理、政府分類支付與集中支付的現實意義。
3.完善科目設置和相關核算
針對財務部門所采用的會計科目列表,新型《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完善并梳理了會計科目的類別。除全面調整會計科目內容外,現代會計管理制度還對文博類、文物管理類事業單位增加了創新化科目類別,即“文化資產”與“文物資產”科目。除此之外,為了增強分析財務風險的高效性與科學性,新型《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規定:將“借入款項”劃分為“長期借款”與“短期借款”兩大科目;將“應付賬款”劃分為“長期應付賬款”與“短期應付賬款”兩大科目。
4.完善財務報表體系和報表格式
針對財務報告內容,新型《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增加了事業單位“財政撥款收支報告”的相關要求,以便改善事業單位收支表與資產負債表的項目與結構。例如:新型《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剔除了單純的支出項目與收入項目,同時,為了增強事業單位財務部門的現實分析能力,需財務人員按照資產的流動性制定資產負債表。除此之外,為了提高事業單位收支平衡體制的合理性,財務部門應采用多元化收入與支出統計表。相關調查顯示,完善財務報表的格式與體系,不僅能夠協調事業單位自身財務規劃與國際慣例之間的平衡點,還能夠強化事業單位財務報表的完整性。
新型《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相關變化,引導我國事業單位財政部門管理體制與國際企業規范相統一,曾強了財務報表的通用性與可靠性。同時,會計制度的創新還在健全財務報表模式的基礎上,滿足財務部門對預算管理與財務管理的綜合需求。
參考文獻
[1]方國玉,李偉峰.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主要變化及影響探析[J].商業會計,2013,09:93-95.
[2]宗曉潔.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視角下的中職教育成本核算和控制研究[D].山東大學,2013,06:181-183.
[3]劉菁.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影響評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4,04:172-173.
[4]楊周南,畢瑞祥,吳鑫.會計核算和管理模式的影響現代信息技術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和管理模式的影響[J].會計研究,2015,05:66-70.
[5]殷文紅.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及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財會研究,2013,16:41-43.
[6]李繼華.《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新變化資產類會計科目的核算舉例[J].時代金融,2013,32:350-352.
[7]周震,朱愛萍.淺析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有效實施[J].新財經(理論版),2013(6):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