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燕
摘 要: 習題課作為課堂教學類型的一種形式,必須深入貫徹落實新課改課堂教學標準和要求,滲透和體現效率與能力合二為一的特質。初中數學習題課教學要由“習題數量”轉向“教學質量”,實現習題教學質量與主體數學能力相輔相成、共同進步。
關鍵詞: 初中數學 習題課教學 教學效率 提高方法
素質教育大背景下的課堂教學類型多種多樣,歸根結底必須緊緊圍繞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主體能力組織實施教學。習題課作為課堂教學類型的一種形式,必須深入貫徹落實新課改課堂教學標準和要求,滲透和體現效率與能力合二為一的特質。筆者發現,新課改習題課教學效率與傳統理念下的習題課教學效率之間,標準和要求有著深刻、本質的變化。同時,參考的依據和考量的標準發生顯著、明顯的變革。新課標下的數學習題課教學更加凸顯以生為本、更加注重能力培養、更為強調情操培樹。這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師教學習題課時,要改變傳統教學理念,由“習題數量”轉向“教學質量”,實現習題教學質量與主體數學能力相輔相成、共同進步。鑒于以上感知和心得,筆者現就提高初中數學習題課教學效率從三個方面作試論。
一、抓住教材內涵要義,設計典型生動案例
典型、精當的數學習題是習題課教學得以有效開展并深入推進的重要前提。部分初中數學教師只注重數學習題講解活動的實施,而輕視數學習題案例的設計和組織,導致習題課教學中設計的數學習題沒有針對性、缺乏實效性、缺少實用性。筆者認為要提高數學習題課教學效率,初中數學教師必須切實做好選題設題這一關鍵環節,為習題課教學奠定良好基礎。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善于研究分析數學教材,重視數學習題案例的收集,圍繞每一章、每一節知識要點或學習要求,綜合現有數學習題,加工原有數學案例,使設計的數學案例更加貼近教學目標要求,更加貼合教材知識要義,更加貼切學生認知探析,為有效習題教學做好鋪墊。如“平行線的性質”習題課教學中,教師抓住該習題課所設計的“探索并掌握平行線的性質定理內容,并且能夠運用平行線的性質定理進行簡單的計算、證明”認知要求,對現有“如圖所示,AB//CD,EF分別交AB、CD于M、N,∠EMB=50°,MG是∠BMF的平分線,MG交CD于G,求∠CNE的度數”數學案例進行“加工”,增加教材學習要求,設計出“如圖所示,AB//CD,EF分別交AB、CD于M、N,∠EMB=50°,MG是∠BMF的平分線,MG交CD于G,求∠1的度數”的數學案例,從而讓數學案例成為教材要義的“承載體”和教師教學意圖的“展示臺”。
二、緊扣教學雙向特性,實施師生互動教學
習題課是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一種形式,其教學進程自然秉承和展現了課堂教學具有的雙向互動性特征。傳統習題課教學活動進程中,教師是習題講解的主要實施者,承擔了整個習題解析、講解的任務,學生作為“聽眾”,被動接受教師的所講所教,缺少互動過程、交流活動,顯得枯燥、乏味,降低教學效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與學生各自特性要充分展現,主導與主體要深入交流,能力與效能要相得益彰。這就決定了現代教育理念下的習題課教學要強化互動交流活動的開展,既要將教師和學生的各自特性充分呈現,又要把教師和學生的交流互動融入其中,圍繞目標任務和解題要求,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師生、生生之間的深入互動、有效探討等,從而推動學生更加積極、更深入地思考、探究,提高學習效能。
問題:如圖所示,在三角形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5cm,BD=3cm,則點D到AB的距離為多少?
在這一問題教學中,采用師引生探的互動式教學模式,向初中生展示所需解答的上述數學問題,然后向初中生出示“該問題要求點D到AB的距離,實際要求什么?”“根據該問題要求及條件,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利用什么知識點內容求解”解題要求,組織初中生進行有的放矢的問題解析。初中生在合作探討學習進程中,初步獲得其解題思路為:“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質和判定進行求證。”教師圍繞學生解析思路強調指出:“需要添加輔助線構建全等三角形,要求點D到AB的距離,就是求等腰三角形ADB的垂直平分點?!背踔猩Y合教師指點完善思路得到其解題方法為:“通過添加輔助線,過點D做AB的垂直平分線,構建與三角形ACD全等的三角形進行求證解答?!?/p>
該習題講解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圍繞解題思路進行了深入的互動,學生個體之間圍繞解題要求進行了深刻的交流。在互動交流的探討式習題課教學中,初中生主體地位顯著提升,教學效果明顯增強。
三、開發主體探析潛能,科學指導主體探究
教育實踐學指出,習題講解的過程就是探究研習的過程,這一過程中充滿了探究特性、研析特征。初中數學教師習題課教學不能全程包辦,而應該充分開發他們的內在探究潛能,善于放手,注重鼓勵,積極組織學生自行感知、深入分析、有效解答數學案例。教師在習題課教學時,要利用初中生內在的探究分析潛能,有意識地組織初中生圍繞解題要求,開展互助性的合作討論活動,并全程參與初中生自助探究習題過程,做好初中生探究活動的觀察、指導等活動,并及時收集存在的缺陷不足,評點教學時及時講解予以糾正,從而推動初中生深入探究解答習題,提高實踐探究能力。
總之,初中數學教師要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全面掌握和理解課堂教學效率的深刻內涵,圍繞“有效”一詞豐富要義,組織實施科學、高效的習題課教學實踐活動,推動初中生在高質量的解決數學問題的進程中,數學技能得到有效培養。
參考文獻:
[1]李德定.培養初中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J].四川教育,2011年06期.
[2]郁原魯.在數學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天津教育,2010年06期.
[3]何欽雄.初中數學習題教學優化研究[J].廣西教育,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