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昀
例談“學講計劃”下的高中地理教學
楊 昀
“學講計劃”的實施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可以說,“學講計劃”目前在我市已經到了攻堅克難的關鍵時刻。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攻堅克難,值得大家去探討和研究。
高中地理 學講計劃 攻堅克難
“學講計劃”在我市已經推行了三年多,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梢哉f,“學講計劃”目前在我市已經到了攻堅克難的關鍵時刻。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深入地運用“學講計劃”,如何攻堅克難,這是值得大家去探討和研究的問題。下面筆者以《濕地資源的開發與保護》一課為例,談談本人的思考和探究。
“學講計劃”的精髓是讓學生“動”起來,這種“動”要是真“動”,而不是假動,最好是“心動”。教學《濕地資源的開發與保護》,首先要考慮的是怎么讓學生“學進去”(動),要讓學生想學。因此,導學單中的指導就顯得非常重要,導學單的設計要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要讓學生能學,任務難易適中,構建學習平臺;要讓學生會學,運用多種學習方法,豐富學習技能。在導學單中,要設計讓學生“學進去”的形式,如自學、互學、悟學等。“學進去”之后,要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講出來”。怎么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講出來”呢?筆者認為,要讓學生有話可講——從生活體驗出發,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要讓學生有話要講——從生成質疑激發,設置學習過程沖突;要讓學生有話會講——從考察要點出發,規范答題表述方式。學生在課堂上,“講出來”的方式各種各樣,如講出來、做出來、悟出來、辯出來、考出來等等。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靈活地運用其中一種方法或幾種方法。筆者所說的“學”和“講”,其形式都是多種多樣的。
要實施“學講計劃”,就要設計導學單。在導學單中,要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稘竦刭Y源的開發與保護》本節課要求達成三個目標:區域環境問題——環境問題的危害——環境問題的綜合治理。細化課標,其基本要求有:通過對典型區域進行綜合分析,能初步掌握分析一個區域內資源合理開發等。通過這樣的分析,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可以確定為如下幾個方面:(1)能夠說出什么是濕地,濕地有哪些類型。(2)學會運用資料,找出不當開發利用濕地帶來的危害和相應的解決措施。(3)通過對洞庭湖這一區域環境問題的綜合分析,初步學會分析“任一區域環境問題”的思路和方法。(4)理解“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5)學以致用,強化家鄉環保意識。在一課時內,要達成五個學習目標是不現實的,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可以靈活地從中選擇一至兩個學習目標,或分幾課時完成這五個學習目標。學生“自學”的主要方式有情感體驗法、自主探究法、小組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等,我們也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靈活地采用,不必“一刀切”??傊?,只要學生達成了學習目標,不管采取何種方式,都是允許的。學生采用的方法,只要適合他們,并且行之有效,我們就應該尊重和提倡。
教學《濕地資源的開發與保護》這一課內容,可通過一些活動來開展。如先呈現濕地的美,讓學生討論與展示,講出所見過的濕地。老師要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如播放云龍湖圖片,背景音樂為《在水一方》,幻燈片自動播放三幅云龍湖風景圖片后定格在云龍湖暴走隊和捕獲大魚的畫面上。這時再問學生:同學們喜歡云龍湖嗎?云龍湖給徐州人民帶來了哪些好處?讓學生思考、討論、交流。再讓學生欣賞圖片和音樂,思考云龍湖的好處體現在哪些方面?老師可作適當點評。這樣開門見山切入主題,從家鄉地理環境入手,激發學生興趣,調動他們已有認知,使課堂能夠順利地進入新課的學習,即進入課堂小組合作討論的環節,也是“學講計劃”的關鍵環節。
“學講計劃”的主要方式是小組合作學習。合作的內容可以由學生自己擬定,也可以由教師布置任務,如讓小組成員交流家鄉云龍湖的好處,將討論結果在小黑板上有條理地寫出來。對于高二學生來說,他們學習《濕地資源的開發與保護》并不是太難,因為他們已經儲備了一定的地理知識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尤其對于環境問題,他們也并不陌生。因為他們不僅從地理、化學、生物等學科中了解的環境問題,而且通過身邊的環境,也切實感受到了環境的威脅。所以學習本課內容,學生應該能夠有話可說。各小組要全員參與合作討論云龍湖的好處,梳理匯總后寫在小黑板上。之后,小組依次展示,其他小組找到展示組成果中的“亮點”,即本組沒有涉及的云龍湖的好處,展示組負責簡要給其他小組解釋。通過傾聽學習,每個小組選擇吸收其他小組的成果,對本組的答案進行補充完善。這樣,就達到了“學講計劃”中的“互學”即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這樣,本節課通過學生的“學”和“講”,他們談了自己的生活體驗,談了對環境的再認識,更談了對家鄉的環境認識。在小組合作中,課堂有許多生成性資源,這些資源都是非常寶貴的,作為教師,要認真引導學生利用這些生成性的資源。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生成性的資源比教材資源更有利用價值。應該說,小組合作只要是真合作,每個小組討論成果都會有閃光點,組間互講互學,達到了“兵教兵”、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學講計劃”是新生事物,它需要我們去珍惜和愛護?!皩W講計劃”是教學改革,它需要我們大膽地實踐和探索。生活體驗精彩地“講”,濕地效益輕松地“學”,新知的生成水到渠成。如此的學講課堂,不僅增強了學生“學”的信心,也增強了他們“講”的信心。學生有了信心,我們老師就會更有信心。如此良性循環,“學講計劃”就會在高中地理課堂上大放異彩。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建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