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珣(廣東省粵東高級技工學校,廣東 汕頭 515041)
?
關于技工學校會計教學方法的探討
陳珣
(廣東省粵東高級技工學校,廣東 汕頭515041)
摘要:技工學校是為了培養應用性技術人才,會計教學的目的應落腳于“實用”二字,培養“實用型會計人才”,動手能力的培養在會計教學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理論作為實踐的指導也是不容忽視的。在教學過程中,以培養學生能力為導向,以激發學生興趣和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為目標,通過教師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初步掌握會計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實踐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成為真正“實用型會計人才”,達到教學的預期目的,切實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培養;實踐;案例教學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這是古人對教師工作的高度概括。作為知識的傳播者,通過自己的方法使知識的接受者理解、掌握并真正能運用所教的內容,才算是真正實現了教學的目的。經過這幾年的教學,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靈活有效實用的教學方法才是教育之道。
技工學校是為了培養應用性技術人才,會計教學的目的應落腳于“實用”二字,培養“實用型會計人才”,動手能力的培養在會計教學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理論作為實踐的指導也是不容忽視的。
“基礎會計”,對于初中僅僅接觸文化課的學生來說,是一門非常陌生的課程,有許多專業術語不易理解和記憶。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又未免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可以“從零開始”,不需要靠太多的基礎知識,不管過去學習成績怎樣,只要勤奮努力,都一樣可以學得好。在第一節課,教師應該從這個點上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們相信,只要自己付出努力,也可以成為一個學習上的尖子生。在開始講課之前,教師也可以結合當今的就業形勢談談學習會計的重要意義。
在實際教學上,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切實達到教學目的。
基礎會計作為會計知識的入門課,對學生來講一切都是新的,而且技術性較強,趣味性不夠,會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失去學習興趣,難以實現培養目標。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采用啟發、引導,起“主導作用”的教學方法,讓他們從已學習過的知識中或者自己身邊會發生的事件中找到聯系點,培養對本學科的興趣點。而不應運用“填鴨式”的應試教學方法,一味站在講臺上高談闊論,全然不顧下面學生的情緒。例如在第一章緒論中講到會計的產生和發展以及會計的重要性時,為什么“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教材上對此大多敘述比較簡單抽象,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就非常枯燥,而結合遠古社會從“結繩記事”、“以物換物”、“以幣換物”到“以幣易幣”,出現“簿記”的演變過程等,舉出一些生動的例子進行講解,學生就會非常感興趣,輕輕松松就了解知識點。教師如果能將這些知識點和學生們日常生活中的事情緊密聯系起來,不僅可以調動課堂的學習氣氛,也可以提高學生對經濟活動的感性認識,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理解力,以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
對技工學校的學生來說,動手能力強是他們與其他高校學生競爭的主要優勢,也是他們在社會上的立身之本。會計教學必須以“實”與“技”字當頭,因此最好是配備會計模擬實驗室,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培養實際動手能力。首先,告訴學生要進行會計核算必須建立一些規范條件,引入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然后按照實際經濟業務的發生、發展情況,取得和填制會計憑證,辦理會計憑證的傳遞手續,進行有關賬簿的登記,完成會計專業人員的雛形訓練。實踐表明,學生經過系統的操作訓練,利用自己填制的會計憑證和登記的賬簿編制相關會計報表,既可以讓學生親身體會會計工作的過程,增加感性認識,鍛煉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又可以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既便于學生個人的學習,又利于同學們之間互相合作的團隊精神的培養和發揮,提高他們自覺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平時教學中,也可以借助多媒體、網絡等工具將會計理論教學與會計實際工作過程結合起來,展現會計工具,如記賬憑證、賬簿、報表,認識原始憑證,如支票、匯票、發票、差旅費報銷單以及銀行票據的正確填寫方法等,讓學生掌握這些憑證的填制和使用方法,使會計理論的學習具體、生動、形象、系統化。這樣不僅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同時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有條件的學校要發揮校企合作的作用,帶領學生去工廠、企業進行實習,讓學生見識企業的財會人員是怎樣做賬怎樣編制報表怎樣報稅的。這樣,學生能在實踐中體會理論知識的真諦,也能將理論知識靈活的運用到實踐中。由此,我們便真正實現了我們的教學目的。
在教師講解書本上的理論知識的時候,學生往往很容易理解并記住,但那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學會應用到實踐中去。即讓學生對知識點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理性認識到實際應用,最后能夠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將理論很好的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為讓學生做到這一點,必須多做實際案例練習,掌握最基礎的會計帳務處理知識。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不斷采用“案例教學法”。
美國哈佛大學于20世紀20年代首創和倡導案例教學法,并成功地進行了運用,培養了大批杰出的工商界驕子。所謂“案例教學”,是指教師本著理論與實際有機結合的宗旨,遵循教學目的要求,以案件教材,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雙向和多向互動,積極參與,平等對話的研討,并使學生充分理解的重要教學形式。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啟發式教學方法,是實證研究在教學中的運用,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特別是在職業教育中,嘗試“案例教學”更有意義。
(一)利用案例分析,剖析教學難點。
通過案例分析來闡述會計理論知識,把抽象的理論寓于生動具體的案例中,通過分析與思考,便于學生對會計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鞏固。
(二)與學生互動,一起討論案例。
案例討論是案例教學的實質及高潮所在。通過課堂上互動式的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充分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針對某一問題,從多角度進行討論,爭辯、探究,以達到發展學生智力和
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1.發散式思考。案例中采用發散性問題對學生進行提問,能較好地激發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2.變換式分析。對比較難又不容易記住的知識點,可以通過增減問題的限制因素和條件,或變換設問的角度或方向,使學生根據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分析解答問題。
(三)多媒體演示案例。
多媒體演示是現代化教學必不可少的主要手段之一。通過多媒體,可以將聲音、圖像、動畫和文字融為一體,為教學提供了相當優越的條件。在財會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把企業業務的發展過程及其財會處理過程形象、生動、真實地在大屏幕上展示出來,這樣,一方面可以加大信息輸出量,另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尤其是對一些動態的經濟活動,采用多媒體演示手段則效果更佳。例如某公司銷售貨物的案例,在講述這個案例時,從簽訂合同到價款結算,可以將各個步驟所涉及憑證的填制、傳遞、財會人員記賬的過程,通過多媒體形式展示,就像放電影一樣,把業務的全過程通過聲音、圖象、文字,生動形象的展示出來,并且根據需要輔以講解。這種方法對學生來說,可以加深學生對這些過程的印象,收到不錯的教學效果。
技工職業教育的發展正如日中天。教育界的精英們濃墨重彩,論談職業教育的明天將是一片海蘭云天,百炯揚帆,未來的職業教育將演繹新的教育方法、教育思想、教育理念。高瞻才能遠矚,實踐方可暢游四海,得意而領航高歌,引來職業教育的又一輝煌。 而我們,不用去高談闊論教育的好好壞壞,只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教育事業不講回報地貢獻自己,在總結經驗中不斷創新,不斷進步,為社會培養出真正的實用性人才。
參考文獻:
[1]鄢仲天. 高等職業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 ,2007 .
[2]黃纓.積極實施會計案例教學法[J].發展研究,2005,(11).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6-00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