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由金玉 田明武
【摘要】根據高職教育的特點,課程教學實踐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為切入點,構建了以項目化為主導的水利水電工程設計課程內容,從教材編寫、教學組織、考核與評價等教學環節進行了改革,以適應現代高等職業教育重實踐、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復合型人才的發展需要。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 水利水電工程設計 教學環節
【中圖分類號】G423.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219-01
《水利水電工程設計》是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專業(以下簡稱水工專業)的主要核心課程,是一門融理論性和實踐性于一體、綜合性很強的課程。
在以往的課程教學中,強調各種建筑物理論的系統性,需要講解每一種建筑物的組成部分、結構形式、工作原理、工作特點、設計過程等內容,相關的計算公式和計算內容比較多,重理論、輕實踐,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差。這樣的教學安排已遠遠適應不了現代社會對高職院校學生的要求。為適應水工專業的“一主線、三層次、五模塊、進階入崗”的人才培養模式,現四川水利職業技術學院水利系對其進行全面教學改革,為與之前課程區分將課程名稱改為《水利水電工程設計》,在課程內容中取消各建筑物復雜的計算內容,重點講述建筑物的組成和工作原理及特點,在第五學期綜合項目化拓展教學中進行分建筑物教學(重力壩、水閘、土石壩、渠系建筑物、水電站廠區建筑物設計與施工)。本課程的改革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實施。
1.課程教學標準制訂
聘請行業企業專家參與課程建設。在學院兼職教師管理辦法的指導下,聘請行業和企業的專家以及能工巧匠組建本專業兼職教師團隊,專兼職教師團隊共同研討本專業課程標準,參與教學活動。通過課程教學標準明確本課程是向學生介紹水利水電工程建筑物的基本結構和水力特點,要求學生掌握水利水電工程建筑物的工作特點、型式和構造,熟悉設計計算的原理和方法,學會選定各種的工程常規指標,培養學生應用原理解決水利水電工程建筑物設計中各種問題的能力,并為提高學生職業綜合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
制訂學期授課計劃,嚴格按照教學基本要求,根據學期教學周數、課程設置、內容安排、學生就業要求等情況,提出全學期每周上課的次數、時數、課程教學內容以及課內教學要求、課外教學要求、課外需要完成的作業等。
2.教材編寫
教材編寫過程中,根據國家“十二五”教育發展規劃綱要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2011中央1號文件)、《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等文件精神,和現代水利職業教育要求,本著理論夠用,實踐突出,體現現代水利新技術、新材料、新理念的原則,對水利、水電、防洪工程等在知識體系上進行有機結合,將原來的水工建筑物,水電站等有機整合為一門課程——水利水電工程設計,使專業課程內容結合更緊密、系統更完整,調整以后的理論課時比原來大為減少,同時更加突出實踐性教學環節,在教材中盡可能地插入部分典型工程圖片,能更好地培養學生識讀圖能力、培養學習興趣,體現了教育教學改革教學做一體化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整合以后新編的教材,力求最好地滿足我國現代高職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現代水利發展與水利教育的需要。
3.教學組織
3.1 案例教學
本課程在教學組織中重點介紹各種建筑物的構造認知,即基本概念、基本構造、基本尺寸、基本地基處理方法等,在課堂上應盡量將枯燥、零散的內容與學生熟知的社會問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每個建筑物講解同時,結合本建筑物講一個工程案例,比如土石壩以小浪底水利樞紐為工程案例進行教學,向學生介紹該建筑物勘測、規劃、設計的各個環節,介紹工程工程設計對建筑物的重大意義。這樣,增加學生對實際工程的了解,激發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興趣。
3.2工程現場實踐教學
一方面,為了保證在基本理論教學的前提下,盡量多安排實踐性教學的時間和內容,完善實習實訓教學條件,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我院通過校企合作,在校內建成了水利實訓基地,該基地有各種類型的水利樞紐、攔河閘、重力壩、土石壩、渠系建筑物等多個水工建筑物縮微模型,類型齊全、運行靈活、操作方便。可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到實訓基地現場參觀建筑物,讓學生有更好的認知。
另一方面,在本課程開始前專門安排學生進行水工專業認識實習,時間為一周,主要參觀已建成的大中型水利樞紐,參觀內容包括水庫、大壩、水閘、水電站建筑物、渠系建筑物等。通過參觀,讓學生對各種建筑物有了直觀、感性的認識,既培養了學生的興趣,又使學生在以后的理論學習中,能夠較好地將理論和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到現實中感受水利水電工程的偉大,更加熱愛本專業。
4.考核評價
為全面考核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掌握情況,本課程考核主要包括項目實施、項目成果及期末考試等幾個方面,主要以過程考核為主,避免“一考定終身”等考核缺陷。考核內容涵蓋知識、技能、態度三方面,考核成績的評定以項目完成情況為基礎,既重視項目成果,也重視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職業態度,科學性、規范性和創造性。
5.實施效果
高職《水利水電工程設計》課程通過課程教學標準制定、教材編寫、教學組織、考核與評價等幾方面教學環節的改革,可使學生掌握典型水利水電工程建筑物的工作特點、型式和構造的基本知識,熟悉各建筑物的計算方法、具備根據工程圖識別建筑物結構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實際崗位的適應能力,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為專業技能和崗位能力培養奠定了基礎。
通過我院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專業2012級至2014級部分學生的試點實施后,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對本專業及本課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成績也明顯提高。
參考文獻:
[1]張智涌,雙學珍,張磊.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6(4).
[2]田明武.水利水電工程建筑物[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
張磊(1983—),男,山東齊河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水力學與水工建筑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