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篤光金玉嬌(.聊城大學,山東 聊城 5000;.東昌府區鄭家鎮聯合校中心小學,山東 聊城 5000)
?
教學情境中創造力的培養策略
路篤光1金玉嬌2
(1.聊城大學,山東 聊城 252000;2.東昌府區鄭家鎮聯合校中心小學,山東 聊城 252000)
摘要:隨著21世紀的到來,我國進入了以人的創造力為為依托的知識經濟發展時代,然而,當代大學生創造力匱乏依然是我國高校教育面臨的突出問題.因此加強當代大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已成為高等院校改革和發展的主要課題。本文從培養 大學生創造力所需的自身素質,即探究能力、創新精神、創造性思維等出發提出了大學生創造力的培養路徑。
關鍵詞:教學;創造力;培養策略
創造力的科學研究始于20世紀50年代,中國引進創造學也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了。在這個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國內外有許多專家學者對它進行研究,各個領域的研究者對創造力的內涵、類型和培養等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總的來說,創造力是智力活動的一種表現,它是指人們通過一定的智力活動.在現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一定的重新組合和加工在頭腦中形成新思想以及發現或創造新事物的能力。
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抱有這樣一個信念:每一位學生都有著創造的潛力,這種潛力都會在他們的學習、訓練、實踐等活動中體現出來并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教育應該盡量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環境,創造適當的機會,使學生的這種創造潛力轉化為創造力。
(一)學校要建立鼓勵教師與學生創新素質提升的管理機制。
1.學校要建立起真正的激勵與競爭機制。
一方面,學校要實行真正的教師聘任制,從制度上激勵教師,實現教師隊伍的優化;另一方面,鼓勵教師做科研型教師,教學具有獨特的風格。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一個無任何個性特色的教師,他培養的學生也不會有任何特色”。為此,要使教師創造性地進行教學,就要鼓勵教師不斷超越自我,推陳出新,形成自己的教學藝術風格。
2.學校要營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圍。
只有在民主、寬松、和諧的環境中,個體的創造性才容易得到發揮。為此,學校要制定充分發揮教師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管理制度。既要建立科學的教育教學評估機制,從制度上將教師創造性的勞動成果納入教師評估考核制度,鼓勵教師發揮自身的創造才能,開展創造性教學;又要構建教師開展創造教育的激勵機制,大力宣傳教師的創造事跡和創造成果,及時表彰創新成果獎,鼓勵致力于創造性教學研究的教師。
3.學校要重視學生創造力的發展。
一方面,開設創造學或專門的創造性思維訓練等與培養創造力相關的課程,并在教學計劃中增加學生實踐鍛煉的時間,讓學生參與創造性勞動;另一方面,改革考試方法,積極提倡“探索性命題”。此外,學校要建立學生發明創造的獎勵制度,為學生創造力發展提供校園文化氛圍,形成追求創造、學習創造、勇于創造的良好校園文化風尚。
(二)教師要改變教學方法,善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1.教學理念:從注重“學”轉變為關注“問”。
傳統的學校教育為“學”提供了很好的環境,對“學”提出了很多的要求,而對“問”則很少關注,對學生也不做太多要求,鑒于此,教師極有必要從注重“學”轉變為關注“問”。首先,教師應對學生的問題感興趣,認真對待和思考學生提出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要向“問題教學”傾斜;其次,在布置作業上要體現注重問題和創新的內容,引導學生運用發散思維去練習。
2.教學氣氛:激活問題意識,增強學生提出問題的動機。
心理學的研究早已表明:自由、民主的心理環境能促進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易于提高創造力水平,而緊張、壓抑、受限制的心理環境則會阻礙個性發展,扼殺創造力。
3.教學過程:培養問題意識,提高提出問題的能力。
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主要是通過教學活動完成的,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出問題,這是創造力培養的第一步,但這種能力的獲得不是靠專門課程的訓練,而是要把這種訓練貫穿于一般教學的整個過程中。
(三)重視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
1.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好奇心、求知欲和創造力是緊密聯系的,一個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的人對于新奇事物總是能主動地進行探索,提出各種問題,并尋找問題的答案,發現事物的內在規律。在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單純以傳授知識為基本出發點的教學模式,精選教學內容,嘗試讓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利用啟發式教學、發現法教學等,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和發現去掌握預定知識,從傳統的單向知識灌輸轉變為雙向學習交流,激發學牛的學習動機,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和思考的方法。
2.開設創造學課程,加強創造性思維訓練。
創造性思維是創造力的核心,也是一切創造活動的靈魂。創造性思維從思維方向上講,包括逆向思維、側向思維、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其中發散思維在創造性思維活動中起著舉足輕蓖的作用。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要從培養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人手,著重引導學生從不同方面對同一問題進行思考。
3.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創造性活動
鼓勵學生參與創造性活動,讓他們親身體驗創造的樂趣,能夠讓他們以更高的熱情來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與開發,這對于學生進行創造力的培養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創造性活動有著豐富多彩的內容,包括科學探索活動、制作操作活動、技術發明活動、社會協調發展教育活動、科技文藝和科技講座等。此外還有組織興趣小組和各類競賽等。
參考文獻:
[1]中國陶行知研究會“九五”教育規劃課題組.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現代價值[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1:221
[2]張靜.初探當代大學生創造力的培養路徑[J].青年與社會,2014(16)
[3]陳興華.淺議當代大學生創造力的培養[J].教育探索,2009(9)
[4]許華等.高校校園文化對大學生創造力培養的促進作用[J].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綜合版),2003(2)
[5]胡衛平.韓琴.國外青少年創造力培養的理論與實踐[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6(3)
[6]楊春梅.王艷霞.論碩士研究生創造力培養:教師教學的視角[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2(3)
[7]于德弘.陸根書.論創造與創造力開發[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4)
[8]楊志東.劉玉利.王效政.芻議當代大學生創造力的培養[J].教育與職業,2009(18)
金玉嬌(1992.12. -),女,漢族,籍貫:山東省桓臺縣,聊城市東昌府區鄭家鎮聯合校中心小學。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5-0109-01
作者簡介:路篤光(1991.02-),男,漢族,籍貫,山東省汶上縣,單位:聊城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聊城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小學教育專業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