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春迎(河北省淶水縣求成中學,河北 淶水 074100)
?
因生施教,才能教有所成
董春迎
(河北省淶水縣求成中學,河北 淶水 074100)
摘要:新課改力求改革,重視教學過程,改被動接受、記憶、模仿學習的傾向,力導學生主體探究,并積極倡導組織學生積極開展各種學習活動,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因生施教;數學教學;差異
新課標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求教師必須充分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這就為因生施教提供了必要前提,對于數學這門課,實行因生施教更是尤為必要。
數學課注重科學規律,上好數學課更要講科學規律。但如果過分強調科學,忽視了學生的人文客體,加之有些學生學生數學基礎水平較低、數學知識經驗較少,有些學生漸漸的在學習過程中,就會慢慢分流。這里,我們不能那學生簡單地分為優、良、可、差。而是要清醒地認識到,學生也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可以改變的,理論上說每一名學生都可以變成優良生。教學的目的就是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中,有所收獲,有所快樂,讓每個個體都能進步成長,都能有成就感,這就要求教師,尤其是數學教師,必須實行因生施教。
一些學校,尤其是部分重點中學,把班級分成快慢班和實驗班,還美其名曰這是分層教學。其實,這么做往往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和重視學生的主體性背道而馳的。科學的因生施教,往往是科學地差異教學,或者是分層教學,這里面,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是構建人文數學課堂,因生施教的前提。
1.教師先“因己而異”,再“因生而異”。
我們知道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特色,有的擅長設計教學情境,有的擅長設計課堂提問。但是,無論哪種特色,發揮好,都會對課堂教學起到積極作用。但是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首先了解自己的教學優勢與不足,據此,揚長避短,展開分層分類教學。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數學平時表現,把學生分成優良、中等、后進三個層次。且這個分層不是一成不變的,可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調整。根據學生層次,展開不同的教學。
2.課堂差異教學。
(1)差異備課。
這倒不是說教師要給每個學生都備出一份教案,這也是不現實的,但最基本的教師應為三個層次的學生設計出不同的教學預案。每到一個教學環節積極聆聽學生的反饋意見,及時作出調整。
(2)差異設問。
沒有疑問的課堂,不是好課堂。一個好老師,首先必須是一個善于設計問題、設計懸念、引導學生思考的教師。教師設計問題時要由簡入深盡量不設計齊答的問題。可進行分層、分類設問,給中等、后進生更多思考表現的機會。少些批評,多些鼓勵回答正確給予更多的激勵,提高整體課堂氣氛和學生學習興趣。
(3)差異練習。
現在的課堂注重精講多練,這就要求教師要科學設計習題,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實際思維訓練當中。而且,課堂習題,一定要體現時代特征,并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水平。
(4)差異作業。
教學講究溫故知新,作業無疑是學生鞏固課堂教學的必要手段。為使學生的作業更具有針對性,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動腦筋花大力氣設計好學生的作業。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互留作業,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給自己留作業,還可以通過學習小組,教師指導學習小組之間互相留作業,并互相判閱,然后教師做好檢查,并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分類指導。
(5)差異輔導。
對于學習優良的學生,教師要給予有一定難度和研討類問題,引導其深入思考探究,給學生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注重一題多解,使學生掌握數學問題的一些共性和個性,從而探索出解決數學問題一些規律。以拓寬這部分學生的視野,加強數學能力的深度和廣度;對于中等生和后進生,教師則盡量以“雙基”訓練為主,讓他們緊密結合課堂,查漏補缺,力爭做到課堂學到的盡量都掌握。
(6)課堂評價分層次:課堂評價對于學生發揮主體性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如果用一把尺子衡量不同的學生,本身就是對科學的不尊重,沒有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因此,分層評價也很有必要,甚至包括考試也可以結合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差異考試。
綜上所述,因生施教既符合學生的實際,也符合課堂教學規律,應該大力推廣。當然,也是一家之言,僅供各位領導和同行參考。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5-01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