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林
摘 要: 教育總是蘊含于生活之中,初中化學知識與生活存在密切的聯(lián)系。開展生活化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從而強化課堂教學效果。文章圍繞四個方面闡述生活化教學策略,旨在找準初中化學教學的價值取向。
關鍵詞: 初中化學 生活教學 實驗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沒有生活的教育是死的教育。”化學學科是初中階段的必修課程,具有很強的實用性。但是,在應試教育大背景下,化學教學忽視與生活的聯(lián)系。長此以往,化學教學就會與生活脫節(jié)。因此,開展生活化教學是學科本身的需要,更是學生發(fā)展的需要。在教學實踐中只有聯(lián)系生活教學,化學教學才能盡顯學科自身的無限魅力。
一、選取貼近生活素材,感受化學與生活聯(lián)系
化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學生們學習了這些化學知識,是非常有助于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難題的。例如,在學習了有關溶液酸堿度的知識后,教師可以事先在課堂上準備一系列生活中常見的液體,供學生們對比檢測PH值,如工業(yè)廢水,超市里買來的新鮮橙汁,肥皂水,礦泉水……學生們見到了這些生活中常見的東西,研究起來既不會感到陌生,又能感受到化學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是十分緊密的。并且相比教師的口頭講述,學生們更加喜歡自己動手進行化學實驗的操作,這樣既能激發(fā)學生們對于化學學科的熱愛,又能使得他們在動手實驗的過程中很容易將一些重要的實驗步驟牢記于心。并且通過一些有趣的實驗,學生們就會從中學習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生活小竅門,例如:書本上有酸性液體可以用去去除油污的表述。學生們發(fā)現(xiàn)自己平時喝的可樂就是一種酸性的液體,并且利用可樂清洗水池馬桶會效果很好。因此,選取貼近生活的素材教學有利于學生感受化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二、課堂教學生活化,使過渡問題輕松化
如果在化學課上,教師只利用書本,只通過講解復述書本上的文字,傳授給學生們化學知識,那么不僅會使得課堂氣氛變得無聊枯燥,而且會讓學生學習起來缺乏動力,使得他們昏昏欲睡。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結合一些生活實例,通過小故事的形式講解給學生們聽,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講解化學課本第九單元的內(nèi)容《溶解度》的過程中,很多學生都會在氣體和液體的溶解度上產(chǎn)生混淆和錯誤,如果單單地依靠書本上的表格進行死記硬背,學生們就只會感覺到化學知識的無聊,提不了興致。此時此刻,教師就可以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可樂,詢問學生:老師第一次喝可樂,不太會喝,請問到底是直接開來喝還是先搖一搖再喝呢?此時此刻,學生們一定會哄堂大笑,更有甚者會主動舉手要求上臺教老師如何喝可樂。之后,教師可以在打開前故意用力搖一搖,打開后發(fā)現(xiàn)全是泡沫涌上來這充分證明了碳酸飲料中二氧化碳溶解在了氣體中,這個小實驗自然加深了學生們對于氣體的溶解性的記憶,在今后考試中遇到這類問題就不容易出錯了。
三、創(chuàng)設實驗情境,培養(yǎng)探究能力
情境教學理論告訴我們,個體信息的接受與外界的刺激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剛剛進入初三年級不久的學生,在初次學習化學的時候,面對未知的實驗器材和一系列稀奇古怪的化學元素,自然而然會產(chǎn)生恐懼的心理。因此,如何將學生們對化學的恐懼轉化為對化學的熱情,這就是化學老師在初次上課時要用到的技巧。在學習化學的第一節(jié)課上,教師可以不急于先進行書本授課,而是通過幾個簡單有趣的實驗,吸引學生們學習化學,使得他們對這門新的未知課程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例如:“燒不壞的手帕”、“雨落花開綠葉出”、“空中生煙”等。學生們對于這樣與自己認知不同的實驗結果,紛紛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減少了對化學學習的恐懼,轉而產(chǎn)生了探究的好奇心。在學習第一單元中有關水的知識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們展示書本上的實驗:有關水的電解實驗,學生們通過觀察水電解過程中產(chǎn)生了很多氣泡,紛紛提出了猜想。最后在老師的講解下,得出水其實是由氫氣和氧氣組合而成的。并且,同學學習水了解到了兩個新的化學氣體,氫氣和氧氣。
四、參與生活實踐,認識化學問題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生在課堂上僅學到的是化學理論知識,還需要通過生活實踐的檢驗。沒有調(diào)查就沒有發(fā)言權,實踐出真知。這就充分鼓勵了學生要在老師的帶領下去實驗室通過小組的形式,動手進行化學實驗,從而學到化學實驗的知識。除了在實驗室里學習化學知識之外,教師如果有機會,就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到社會上,到自然界中尋找所學過的化學知識。比如,春秋游時,經(jīng)過清晨的樹林中,經(jīng)常會看見樹葉間的光線透過來,形成了一道道光柱。教師此時此刻就可以告訴學生,這是化學中的一種名叫丁達爾效應的現(xiàn)象,這里的空氣形成了一種名為膠體的化學狀態(tài),使得光線在膠體中傳播時,可以穩(wěn)定滲透過來……再如,到鄉(xiāng)下去學農(nóng)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借機帶領學生來研究各種氮肥、磷肥和鉀肥的種類,并告訴學生不同肥料之間的區(qū)別和用法,這些肥料都包含了豐富的化學元素。這樣走出學校的實踐活動,有助于學生將平日里所學的化學知識同生活具體實際相結合,從而真正做到在化學這門學科上學以致用的結果。
總之,在初中化學教學中不能局限于課本中,而要積極結合生活實際生活開展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生活化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能夠利用化學知識解答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只有這樣,初中化學教學才能盡顯學科的魅力。
參考文獻:
[1]王瑞智.讓生活走進化學課堂[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5(Z1).
[2]周懷鵬.初中化學概念的教學方法探析[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4(03).
[3]賈金蘋.淺談如何提高化學課課堂效率[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