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可
摘 要 對工程制圖小班化教學改革試點進行回顧和總結,思考如何在實踐中有效地開展教學。根據本課程的特點,提出工程制圖小班化教學的方法、模式以及考核方式。
關鍵詞 小班化教學;工程制圖;自主學習;裝配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20-0120-02
Abstract This paper makes a review and summary of the pilot pro-ject of small class teaching reform in engineering drawing and how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teaching in practic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course, the method, mode and examination method of small class teaching in engineering drawing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small class teaching ; engineering drawing; autonomous learning; assembly drawing
1 前言
從教育發展趨勢來看,教育的價值取向從重視書本知識的傳遞逐漸轉向追求人的全面發展,這必然要求教學組織形式從先前批量生產式的大班教學到適應個性發展的個別化教學轉化,小班化教學符合其發展的方向[1]。前些年高校擴招使大班上課成為普遍現象,但隨著學生總人數的減少,小班化教學將成為今后高等教育的主要方式。南京工業大學為了提高本科教學質量,正在積極推進教學改革,進行小班化教學試點。
工程制圖是工科大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之一,它理論嚴謹且與工程實際緊密聯系,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形體設計表達能力,為今后運用計算機對形體進行創造性的構架設計打下基礎。本課程一般對大一新生開設,課程性質決定了大班上課效果不理想。近些年隨著課程總學時不斷縮減,學生的繪圖能力有所下降,尤其是畫裝配圖,這直接影響后續課程的學習。要改變現狀,就需要改變教學模式,提高效率。本學期,筆者對過程裝備1501班進行了工程制圖小班化教學。
2 教學實踐
更新教育觀念 所謂小班化教學是指按較少人數組成班級,但并不是簡單地把大班拆成小班,繼續延續以前的教學方法,而是在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改變傳統課堂教師教授、學生作為知識的被傳授者這一關系,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從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出發,引領他們去探索、去思考,不是直接告訴學生答案。
采用新的方法施教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不斷涌現的各種精品課程、慕課、微課等網絡教學深受學生喜愛。筆者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每次課前布置學生觀看相關視頻并提出問題,課堂上融合講授式與討論式的優點,首先采用啟發、討論、提問等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主動質疑、探究問題,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然后結合實物模型補充講解,幫助學生消化所學知識,課堂教學效果得以優化。
培養學生思考提問的學習習慣 長期以來,學生習慣了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不善于發現問題、不主動探索,也就不會有創新。在教學活動中如何幫助學生最大限度地自主學習,改變應試教育形成的不會提問的狀況是目前的一大任務。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注意愛護和尊重學生,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引導者、合作者、傾聽者、欣賞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面前,消除他們的緊張感,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展示自己。同時,嘗試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為出發點,根據他們現有的知識、能力,把要傳達的信息精心組織在一些能夠使人疑惑的關鍵處,讓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主動質疑。
根據課程特點,增加實踐環節 測繪裝配圖是工程制圖課程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測繪過程是在了解裝配體工作原理的基礎上,繪出機器或部件裝配示意圖,測量并繪制出所有非標準零件的草圖,查閱國家標準上的標準件,然后根據裝配示意圖整理繪制裝配圖,再由裝配圖拆畫出零件圖。這是對工程制圖整個學習內容的綜合訓練,前期的機器或部件裝配示意圖和零件草圖鍛煉徒手繪圖能力,后期用尺、規等繪圖儀器畫裝配圖、零件圖鍛煉手工繪圖的能力。
由于課時所限,多年來學生掌握裝配圖不夠好,影響他們大三、大四做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現在通過小班化教學,采用輔助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了效率,才有時間增加裝配圖的測繪練習。筆者要求學生拆畫齒輪減速箱教學模型,他們很有興趣地用游標卡尺和內、外卡鉗等測量工具測量模型中的每一個非標準零件的所有尺寸,查閱相關的國家標準,經過努力全部完成繪制裝配圖和拆畫其中零件圖的工作。通過這一集中、大量的強化訓練,學生既學會繪制和閱讀裝配圖,也掌握了零件圖,還系統地復習了前面學習的齒輪、鍵、銷、滾動軸承、螺栓、螺母、墊圈等內容,可以說是學用結合,在用的過程中使所學知識得到鞏固和深化,最終起到提高繪圖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的作用。
強化過程考核 考試、測驗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整個教學工作中的主導因素和主要矛盾,起著“指揮棒”的作用[2]?,F在大多數的考核方式是期末考試占主導,盡管平時成績占一定的比例,但也助長了一部分學生的惰性,他們著眼于期末考試這個大頭,以至于只關心課程結束時的復習,一再要求教師劃重點。這種為高分而考試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考完就忘記課程的內容,因此很有必要建立創新考試體系,即建立在內容方面以平時考核為主、期末考試為輔,在試卷構成方面以理論測試為基礎、能力測試為導向,在考試形式方面以書面筆試為主、口試或實際能力測試為輔的多元評價方式[3]。
筆者平均每8學時設置一次階段性測試,及時掌握學生的情況,做到過程控制他們的學習效果;改變成績評定方式,做到平時成績在最終課程成績中所占比例不低于期末考試成績所占比例;依據本課程的特點,測繪成績在最終課程成績中所占比例也較高,具體為“提問討論”:“練習和測試”:“測繪”:“期末考試”=2:2:3:3。
與學生保持聯系 以往學生只能在上課和規定的答疑時間與教師聯系,完成課程學習后,絕大多數學生即使有問題一般也不再主動找教師詢問,主要原因是缺乏溝通的渠道??紤]到95后大學生比較擅長使用網絡社交工具,筆者建立QQ群,讓學生能及時聯系教師;鼓勵他們在QQ群里提問,由其他學生回答并進行討論,教師點評,收到很好的效果。筆者將保留這個群,跟蹤服務學生后續課程的學習。
3 結語
筆者共帶6個同類型班級,上學期各班水平相當,由于這學期改變了教學模式,試點班的學生普遍熱情高,學習效果好,課程結束時,學生形容自己“收獲滿滿”。學期結束統一考試,試點班學生的卷面分數普遍比其他班級學生高;90分以上共有18位,其中一半是試點班的學生。
這次試點是在學生學習本門課程的第二學期開展的,第一學期有些學生已經養成依賴教師的習慣,試點中要改變有點兒吃力,加之時間倉促,還有很多內容來不及引導學生學習。今后學校小班化教學改革試點項目將作為常設項目,現已申請新學年從學生開始學習工程制圖課程就實行小班化教學,相信新一屆學生收獲會更大。
小班化教學只是為教師提供了一個互動平臺[4],關鍵還要看教師如何利用這個平臺組織教學,這對教師提出更高的素質要求,也就需要教師更多地關注教育的未來發展趨勢和動態,注重學習、加強交流,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在把握教育理念的基礎上不斷探索,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促進學生的發展為目標,尋求更適合所教學生、更適合所教課程的課堂模式。
參考文獻
[1]楊中樞.我國小班化教學研究綜述[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2(2):107-111.
[2]劉繼紅.對高??荚嚫母锏膸c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0(5):28-29.
[3]高向東.高等學校應構建創新考試體系[J].中國高教研究,2005(5):72-74.
[4]劉徑言.高校實行小班化教學的構想與可能途徑[J].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報,2013(4):11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