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繼和
摘 要: 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沒有了心理負擔,在課堂上學得輕松,記得牢固,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需站在輔導地位,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求知、探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發展的能力,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關鍵詞: 民主和諧 以讀為主 語文素養
語文一直都是人們交流溝通及表達情感的十分重要的工具,在學校教育階段及學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學語文一直都是學生學習中文的啟蒙課程,具有奠基石的作用。伴隨著當前社會及時代的不斷進步,社會對于人才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小學語文教學手段及教學形式必須與時俱進。為培養學生基本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我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實施改革,初步嘗到一點甜頭,現就教改點滴與各位共勉。
一、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教學活動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雙邊活動過程。只有教師善教,學生樂學,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首先以情感優化師生關系,提高教學質量。學生的學習意向、學習情緒,除了受教學內容、形式和方法的影響外,還與學生對教師的情感有很大關系,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應充分發揮情感的感染作用。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沒有心理負擔,在課堂上學得輕松,記得牢固,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其次,激發學生的興趣,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獨立、自主學習,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知識有濃厚興趣時,就會產生不斷前進、渴求新知、欲求明白的強烈渴望,就會全身心地投入所感興趣的學習中。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進而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唯有如此,才能既培養學生的能力,又激發其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比如我在教《邯鄲學步》這篇文章時,一上課就問學生:“誰看過《喜洋洋與灰太狼》這部動畫片?”全班學生都舉了手。我又問:“誰能說出這部動畫片里每只羊的特點?”學生興致勃勃地說著:喜洋洋是智慧的羊,美羊羊是漂亮的羊,懶羊羊是懶惰的羊……接著我問:“這些羊的特點一樣嗎?你能不能想辦法讓他們都變成智慧的羊或是漂亮的羊?為什么?”我又問:“咱班48名同學,每個人的相貌、衣著、走路都一樣嗎?你從中明白了什么?”學生回答后,我話鋒一轉,今天咱們學習《邯鄲學步》這則寓言,看看故事里的這個燕國人是怎么做的?結果怎么樣?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因為有好的開頭,所以這節課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完課文。
二、開展以讀為主的語文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都是在強調。教師需站在輔導地位,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求知、探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發展的能力,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如在小學低年級古詩詞的教學中,因學生的年齡小、知識面局限,所以對古詩詞所蘊含的意境難以理解。我打破以往逐字逐句、字字落實的翻譯,采用反復誦讀法,通過初讀—初悟—再讀—理解—體味這五步,使學生在特定的語文氛圍中整體感知文章的內涵。經過反復誦讀,學生領會文字所承載的思想內容和所滲透的情感韻味。
三、創建開放式課堂,鼓勵學生質疑
古人云:學貴有疑,學則有疑。有了疑,才會探其究竟,才會獲得新知。我們在教學活動中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認知結構、用自己的獨特視覺審問前人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大膽詰問任何現成的東西。只有質疑才能求異,才能另辟蹊徑,勇于創新。教師要重視和發展學生的好奇心,注重學生質疑精神和質疑能力的培養,使他們養成想問題、問問題、挖問題、延伸問題的能力和習慣。面對學生的質疑,老師不可越俎代庖,避免完全依賴于標準答案,應讓學生討論,適時加以點撥,使學生獲得“質疑而后答疑”的快感。在學生質疑、解疑的過程中,教師要始終扮演好“配角”,起到主導作用,以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質疑—解疑—答疑的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比如,在講《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時,我引導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作者是怎樣評價地震中的父與子的?父與子的“了不起”體現在哪些方面?父與子之間靠的是什么力量支撐下去的?學生在小組內合作交流提出問題并討論解決,然后進行展示,我適時點撥指導。課堂上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提出疑問,并說出對課文的理解和體會,而不是被動地接受老師的見解。
四、讓愛心打造高效課堂
教師要讓“愛”充盈課堂,愛每一個學生,細心呵護每一顆幼小的心靈,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我在教《小獅愛爾莎》這課時,課文講完后,我問:“你贊成把小獅子愛爾莎送回大自然嗎?”大多數學生按照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都同意把愛爾莎送回大自然,可有一個學生不贊成,她說:“現在我們的家里不缺吃的,能養得起愛爾莎,而且愛爾莎也愿意和主人生活在一起,可以看出他們相處得很和諧,這樣也體現了人類的愛心。”她一說完,就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之后這一個同學就和其他同學進行唇槍舌劍。學生在愉悅、和諧的課堂上學習交流,我真正體會到這才是學生的課堂,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頭。
教師要讓“愛”充盈課堂,用自己的快樂為學生打造快樂的家園,每一個孩子的潛能都得到淋漓盡致的開發。
總之,新課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學生為本,還課堂給學生。教師應著力構建自主的課堂,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狀態中高效學習,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給學生一些權利,讓他自己選擇;給學生一些機會,讓他自己體會;給學生一點困難,讓他自己解決;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自己找答案;給學生一種條件,讓他自己去鍛煉;給學生一片空間,讓他自己去開拓。“教無定法,各有各法”,新時代的教師要不斷學習,與時俱進,才能在教改的路上越走越寬,才能更好地教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
參考文獻:
[1]鄭善兵.教學改革下的課堂變化之我見[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5(07).
[2]于德鋒.“能動學堂”教學改革初探[J].新課程(小學),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