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婷 臧斌
摘 要:當前,中職生源素質下降給中職數學課堂教學帶來了許多問題,數學作為基礎學科對中職生的專業學習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須提高中職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在中職數學課堂上要善于分解教學目標,貼近學生實際創設情境,引發中職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主動性。
關鍵詞:中職;教學效率;分解目標;創設情境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5C-0022-02
當前,中等職業學校生源素質驟降,許多學校為了爭奪生源,取消了錄取分數線,學生的數學成績更是不理想,平均成績只有數學總分的30%~40%,面對數學學習的自卑感較強,自信心不足,而數學作為基礎學科,對于中職生的技能學習有深遠的影響,面對職教形勢和現狀,如何實施技能教育和素質教育,使他們成為合格的中等職業技術人才,就成為當前中職數學教師不得不認真反思的問題。
數學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本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掌握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具備必需的技能與能力,為學習專業知識、掌握職業技能、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中職數學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計算技能、計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數據處理技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引導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實踐意識、創新意識和科學態度,提高學生就業能力與創業能力。
然而,在中等職業學校的數學課堂上,學生上課睡覺、玩手機、思想開小差等現象已經成為常態,筆者曾經問過學生,他們的回答是:“老師,你不知道上課聽天書對我們是一件何等痛苦的事。”顯然,中職學生這樣的課堂表現與中職數學教學大綱提出的目標任務有著較大的差距,因此,提高中職數學課堂教學效果,讓學生在課堂上領悟到數學學科的真諦,需要中職數學教師的實踐智慧。
中職學校教師的實踐智慧是教育科學與教育藝術高度融合的產物,是教師在探求中等職業教育、教學規律基礎上長期實踐、不斷反思的結果,是一個教師個性化的教育理念、知識結構、教育情感、教育哲學、教學風格等多方面素養的高度綜合體現。它既包含了在整體認知、直覺把握基礎上形成的知性智慧,也包含了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的經驗積累、教學反思的基礎上形成的實踐智慧。教師實踐智慧是教師整體素質的核心構成,它決定著教師教學工作的態度和情感、質量、水平,進而深刻地影響著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的規格和質量。
在當前中等職業學校生源素質下降、經濟社會的發展對技能型人才提出了許多新要求的背景下,如何發揮數學教師的實踐智慧,培養學生掌握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具備必需的技能與能力,為學習專業知識、掌握職業技能、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就成為中職數學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而這一問題的解決,需要中職數學教師運用實踐智慧,提高中職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一、研習中職數學教學大綱,體現學生認知水準
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學大綱規定的課程目標的實現并不是立竿見影的,特別是對中職學生而言,初中數學教學目標可能還未完全實現,給中職數學教師的教學帶來極大的困難,要實現中職數學教學大綱中的課程教學目標,就需要教師把大綱中規定的總目標分解成若干適應學生認知水準的具體目標。在中職的數學課堂上,如果教學目標能夠引發中職學生的求知欲,就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熱情,激發他們學習的潛力,從而有助于他們培養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為專業課的學習和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美國心理學家奧蘇伯爾認為:學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與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的有關概念和經驗有很大關系。數學學科最大的特點是系統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大多數數學知識點有前期的基礎、后期的深化和發展。
為此,需要中職數學教師在生活化原則的基礎上,仔細研習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學大綱,根據中職一、二、三年級學生智慧生成的不同特點,把數學課堂教學目標制定在處于中職學生數學思維發展水平的最近發展區,讓中職學生感覺到其可望又可及,同時又能讓學生感覺到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識和能力是能夠參與數學課堂活動的,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刺激學生的學習欲望。因此,在中職數學課堂目標的制定過程中,教師必須把重難點目標作適當的處理,循序漸進,把教學大綱中要求學生掌握的新知識想方設法變成中職學生似曾相識的東西,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完成教學任務。
二、在教學實踐中創設情境,幫助中職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學習數學
情境本來是指一個人所處的社會環境,把它借用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就成為學生的學習情境,學習情境就一般意義上而言,指的是學生產生學習行為的環境和背景,是學生從事學習活動某種動因,最基本的作用就是給學生提供思考問題的智力背景、生成一定的情感體驗,并在此基礎上誘發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刺激性事件。具體到數學學科中,數學情境是中職生產生數學概念、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背景、前提、基礎和條件,在教學中創設數學情境,就是提供一定的素材給學生形成刺激性數學信息,從而達到激發中職生的好奇心、引發中職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啟迪中職生的數學思維、誘發中職生的認知沖突、喚醒中職生的問題意識,從而使他們能夠發現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
中職學校數學情境教學的運用就是從中職生熟悉的數學情境出發,強調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課堂,從而改變中職數學課堂教師單獨教和學生單獨學的現狀,注重的是“以生為本、依學定教”,著眼于課堂上的數學生成的元素。
情境教學由于恢復了中職學生原本就有的主體性和創造性,突破了教材條條框框的限制,使中職生學習數學的空間更為寬廣、學習的數學的思維更活躍、生成的數學信息更豐富,讓他們自己成了教學資源的生成者,課堂成為他們自己的舞臺,改變了數學教師是紀律的管理者、知識的呈現者的狀況,教師的角色變為課堂教學中信息的重組者和引導者。
在中職學校創設數學教學情境來源于兩方面:
一是生活中的數學情境。數學教師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問題,聯系實際,貼近生活,讓生活中的數學情境走近中職學生,讓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引起興趣,從而保證數學課堂的生動性。
二是專業課程中的數學情境。中職學校側重于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數學教學歸根結底是為專業課程的教學服務的,因此,數學教師要加強與專業課程教師的溝通,展現在專業學習中數學獨特的運用價值,從而創設專業數學情境,讓學生感覺到數學不僅對他們的生活有極大的幫助,而且有助于他們專業課程的學習。
參考文獻:
[1]鐘啟泉.數學教育展望[M].上海: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翁凱慶,袁南橋,張紅,陳瓊.數學教育學教程[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2.
[3]吳慶麟,胡誼.教育心理學——獻給教師的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4]周小山,雷開原,嚴先元.新課程視野中的數學教育[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3.
[5]王培德.數學思想應用及探究——建構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