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英
摘 要:我國高職會計專業教育存在結構不盡合理、質量有待提高、體制機制不暢等問題,迫切需要加快改進步伐,促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現代學徒制鼓勵支持職業院校和企業按照職責共擔、合作共贏的要求聯合培養管理學生,有助于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時效性。為有效實施現代學徒制,學校和企業等用人單位需簽訂合作協議,共同研究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協調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努力實現人才培養和人才使用的無縫對接,達到促進就業和改善民生的目的。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配套措施
0 引言
2012年教育部積極推進高職院校教育在校企深度合作等方面的銜接,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和行業實行現代學徒制試點。我國高職會計專業教育一直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弊病,造成學生“高分低能”而無法勝任企業的工作,加快推行現代學徒制改革對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就業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學校和企業等用人單位需共同研究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協調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來努力實現人才培養和人才使用的無縫對接,促進現代學徒制的高職會計教育的改革。
1 現代學徒制下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開發
1.1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新型教學改革
高職院校與企業的深層合作需要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推行項目教學、案例教學、仿真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等模式,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專業技能和社會實踐能力,并實施分層教學、走班制、學分制和導師制來深化新型教學改革。會計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實操性,就業面較廣,所需人才層次和類型劃分明顯,因此,現代學徒制下的會計教育應當以“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模式為主,以案例教學、項目教學為輔,支持高職院校實行學分制和彈性學制,大力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和社會實踐能力。在注重培養學生的會計專業基礎和知識學習的同時,進行專業核心能力培養和專業綜合能力的形成。現代學徒制下的會計教育還需通過“雙導師制”來多樣化和個性化教學方式,科學合理地設置課程,將專業教育、崗位需求、職業道德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培養出具有行業特色鮮明、職業素質優秀、會計業務熟練的學生來無縫對接企業的相應工作崗位。
1.2 創新課程設計理念,加強會計職業教育課程建設
現代學徒制下的會計職業教育需創新課程設計理念,深化會計專業、課程、教材體系的改革,實施重點特色專業建設工程。首先,會計職業教育需要明確教學的培養目標,保證專業課程和教學過程與其良好對接,從而形成對接緊密、特色鮮明的會計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其次,會計職業教育需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試圖由行業部門或行業組織來牽頭統一制定、修訂會計職業教育課程標準,促進學校會計課程標準與企業會計職業技能標準的良好對接,并建立課程內容隨產業發展、技術進步而更新的動態調整機制;最后,會計職業教育需遵循會計專業人才的成長規律,關注會計高職教育在培養目標、課程內容、教學過程、考核評價等方面的延伸性,建成適合高職會計專業人才成長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促進學生在企業的長久發展。
1.3 創新互聯網+會計職業教育新理念
現代學徒制下的會計教育需提升基于互聯網條件下會計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常態能力建設,在“互聯網+現代學徒制會計職業教育”新理念下整合地區、院校信息化教學資源,推動互聯網模式下的專業建設、課程建設、資源建設,推進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良好對接;并試圖探索互聯網支撐下的會計教育教學模式改革,如有計劃推進“互聯網+技術”、“互聯網+技能”、“互聯網+校企合作”、“互聯網+會計主題課堂”等改革試點,制定適合各級各類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創新并推行符合現代職業教育理念的方法、手段及教育教學模式。
1.4 共建實訓研發平臺,高質量促進文化傳承
現代學徒制的會計教育支持會計高職院校與行業企業、產業園區共建會計實踐與教學功能兼備的公共實訓基地,推動行業企業與高職院校聯合建設行業標準研制中心、實驗實訓平臺、電子化學習平臺、名師(技能大師)工作室等,鼓勵學校之間共建共享校外實習實訓基地來培養會計專業學生實訓能力。同時,為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現代學徒制下的會計教育需鼓勵高職院校引進企業文化精神、價值追求、管理理念、先進技術等相關教育,并結合地域文化、傳統民俗,修訂教學大綱,開發校本教材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對文化傳承的積極作用。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入挖掘專業教學環節中的育人功能,突出誠信品質、敬業精神和職業精神教育,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2 現代學徒制下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配套措施
2.1 與合作企業簽訂協議,明確培養目標
為加快推行現代學徒制,促進校企雙主體育人、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雙導師教學,開展帶徒授藝的企業應簽訂師徒協議,明確培養目標、培訓內容與期限、考核辦法、學徒工資和師徒津貼等內容。高職院校則需明確學徒的員工和學生雙重身份,簽好學生與企業、學校與企業兩個合同,形成學校和企業聯合招生、聯合培養、資源共享、協同育人的長效機制。對于實行現代學徒制培養的在校生由企業給予生活補助,政府從就業專項資金中安排經費補助企業,從職業教育專項經費中安排經費獎補學校。
2.2 健全質量考核評價體系
學校、企業、政府等作為考核主體需共同健全現代學徒制下高職會計專業教育的質量考核評價體系,從內部考核和外部評價兩個方面來重點考察學生的會計職業道德、專業知識水平和就業質量。學校導師主要負責內部考核,以“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模式為指導采用筆試、操作等考核方式來形成評價體系,考核內容包括學習積極度(到課率等)、學習能力(交流溝通能力等)、學習成果(工作完成情況等)。而企業考核主要是測試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由企業師傅根據學生在工作期間的表現和工作任務完成的情況進行評價,必要時可由政府、行業專家以面試、答辯等方式進行評價。
3 結語
企業作為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的最終職業歸屬地,其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不容小覷。為促進現代學徒制的良好實行,學校和企業深度合作是很有必要的,對培養出符合企業需求、社會需要的人才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政府也需要采取相應措施來積極鼓勵校企合作,促進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張啟富.高職院校試行現代學徒制:困境與實踐策略[J].教育發展研究,2015(3):100-101.
[2] 竹麗,許桂芳.校企深度融合下的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