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蝌
【摘要】影視特技特效專業將成為了一門新型的實踐性專業,并且它也在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地變化。目前,影視特技特效專業尚未發展成熟,高等院校應當努力抓住時代發展的契機,結合社會需求和自身的辦學條件,深化教學改革,加大人才培養的力度,讓學生真正成為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為我國影視行業的長足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高校教育;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教學現狀;教學改革
近幾年來,影視行業進入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電影特技伴隨著電影的發展,在經歷九十多年的輝煌后,邁入了數字時代。電影的數字化發展,更讓電影工業將重心轉移到運用數字特技特效制作大投資的營銷領域。再加上中國大力扶持和發展文化產業,影視相關產業的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學習影視特效相關專業,綜合類院校高等教育紛紛開設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大部分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也設置了影視特技特效課程。然而在這“供需”兩旺且影視教育極短急速的發展勢態下,綜合類高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影視特技特效課程教育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和有待改進的地方。
一、教學現狀
(一)學科概念混淆,設置單一
影視特技特效從廣義上說,可以劃分為傳統電影特技和數字電影特技兩大類。傳統電影特技包括特效模型、特效化妝及特效拍攝;數字電影特技包括,三維模型數字化建立、數字攝影攝像技術、特殊效果數字模擬、合成特輯軟件等一切用數字技術拍攝、制作及加工出的完整影片過程。當今影視特技特效呈現的是傳統特技與數字特效相結合的局面。傳統特技特效在專業的電影院校已經建立相關的學科,還有一部分技術掌握在各大電影制片廠里,以原有的“師傅帶徒弟”的形式存在,近幾年來也有從國外學成回來開辦的專門培訓機構。在綜合類院校來講,目前不存在廣泛開設的可能。就數字特技來說,目前大多數綜合類高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僅停留在專業課程的設置上,但理解卻大有偏差,有的院校理解僅僅為后期制作,課程設置為影視特技特效合成課程。而講到后期特技,又有很多院校把它片面地理解成Premiere之類的視頻剪輯。有的院校甚至連合成課都沒有,只是在影視攝影攝像基礎課程里做一些當前影視片里的特效分析。
(二)師資薄弱
課程設置單一很大部分程度原因是目前專業教師稀缺。面對影視行業的蓬勃發展,不少高校紛紛開設各相關專業,盲目擴招。這種在沒有教學經驗積累的基礎上進行的擴招,往往會應時所需臨時開設一些專業課程,加之又缺乏專業基礎深厚的教師,很多專業的教師都是從其他非該專業的院系抽調過來,其教學質量可想而知。特技特效專業師資隊伍薄弱的主要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受行業特點限制,影視特技特效屬于新型的技術型尖端行業,其在國內的發展也僅僅數十年,國內相關專業院校所輸出的人才太少,培養的高端人才大部分進入各大特效公司工作,因為特效公司的高薪是當前教育行業所不能企及的;第二,影視特技特效行業同時也是實踐性的行業,長期在實踐第一線上的人員在學歷上必然有所取舍,而高校的招聘師資的硬性條件是高學歷,導致一些擁有豐富實踐性經驗的技術人員不能進入高校;上述這兩項是導致廣播電視編導特技特效專業師資薄弱的重要原因。
(三)教學與實踐脫節
因為師資力量薄弱,大部分在編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教師多是從其他專業抽調或轉來,不少教師只是理論基礎較豐富,卻沒有太多的行業實踐經驗。在影視特技特效專業來講,很大程度上技術是藝術的基礎,沒有雄厚的技術支撐,理論也無從實現。同時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2+2”教學體系比較流行,學分制導致專業課減少,大學一、二年級主要理論授課,三、四年級才落實在具體的操作課上,這時,學生們即將踏入社會,作為技術性強的高端專業,課時量不夠,學的也不夠深。隨著行業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套模式的弊端也逐漸凸顯:學院派的編導們普遍存在“上手快,后勁不足”的缺點。理論為實踐服務,兩者的關系是相互融合而絕不是涇渭分明。將理論與實踐生硬的分開,日后學生獨立完成實踐操作時可能會產生不適應、無所適從的情況。
(四)教學設備老舊
特效行業最大的投入是設備和技術的研發,是典型的重資產行業。目前大多數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在特技特效的教學環境上是完全跟不上時代的。且不說高端的攝影設備,動態捕捉這些系統,簡單的藍綠屏影棚都不能配備。拿計算機來說,目前家庭個人電腦都普及了64位系統,而不少教學機器卻還在32位系統上,也就是說一個制作軟件已經更新到了R17版本,而學校的教學機因為條件的限制只能裝CS4的版本,對這種情況,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我們已經落后了“幾條街”了。
(五)人才培養
在師資和教學設備都跟上的情況下,對人才的培養也是要因行業做相應的對策調整。在過去,我們對于人才的培養往往在談“復合型”人才。但特殊行業有其特殊性。就特效行業在目前來講,有一條準則就是越大的公司分工越細。小的視覺特效工作室或部門分工就不那么明確,建模、動畫、燈光可以是同一個人,一個崗位的工作可以貫穿整個流程。大公司可能更看重員工的專項技能,希望個人在某一領域有所建樹。作為“復合型”來說,學生拿出去的簡歷往往顯示不出任何專項性特長,或者往往顯示出你并不了解團隊合作。影視特技特效是一項團隊工作。所以從要求來說在學習各個領域的知識與經驗的同時,專精你最在行的那個領域。
二、改革方案
(一)優化專業課程設置
合理制定教學計劃,進階性安排教學課程。使學生更好地領悟這門課程,掌握好課程涉及到的技術,在教學計劃上可靈活性的做改革和調整。加大課時量的設置,在制作課程上分階段分層次進行,確保學生的學習具有延續性和進階性。同時可采取選課法和導師制的做法。選課法為學生自主選課,這也是針對之前所說的專項人才的需求來設置,學生選取自己最感興趣的領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也會是學生能定下心來潛心學習某項專能的基礎所在,學生有學習的自覺性,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動手,突出重點,以點帶面,也能帶出精品課程和專業人才來。導師制為學生自己選導師,從低年級開始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和喜歡的教師,從進學校初始便有相對明確集中的目標,也促使教師和學生多溝通,教師感染和引導學生不僅體現在專業上,在思想上和人格上,甚至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都受影響,這才是教育的終極目的。而不是象目前普遍存在的現狀,教師在學生畢業的時候還無法叫出學生的名字,這樣的狀況何談傳道授業解惑。
(二)大力提倡創新性教學
在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上,可廣泛采用案例教學法及任務驅使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強化學生的操作技能。從以往的教學實踐來看,在一些較難的知識點上,光靠課堂的多媒體演示,學生當時能夠理解,但涉及自己動手操作就會遇到瓶頸,更別談擴展延伸創意。案例教學法在運用典型案例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教學情境中,通過學生的操作或小組協作完成任務。任務驅使法可以給學生課后加強練習,將課程的要點進行分解融合和發展延伸,在完成教師指派的實際任務過程中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最終形成自己掌握的技能。同時院校可多渠道與企業合作,盡量為學生創造企業實習機會,爭取讓學生對影視特技特效的發展有全面的提前的了解,早日與行業接軌。
(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加強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深化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首先,影視特技特效的發展日新月異,教師應當進行知識更新,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與社會實踐聯系緊密,社會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帶給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新的研究課題和教學上的挑戰。如果教師不能及時進行理論的更新,將會無法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也更無法滿足教學的需要。其次,教師也應當提高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理論來源于實踐,實踐能促進理論的深化提高。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教師只有將自己投身于實踐當中,才能進一步提升自身的理論素養,才能進一步豐富自身知識結構和儲備,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期望和要求的學生。最后,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教師應當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不斷豐富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夠贏得學生的尊重,也才能為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明天作出更大的貢獻。
(四)加強教學設備更新
在加強教師隊伍同時,學院的硬件設施也應當適時更新。古人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教學設備和教學環境無法跟上時代的步伐,無法跟上教學的進程時,一切都是紙上談兵。
三、結論
對影視特技特效來說,中國市場無比廣闊,但制作方面仍處在“散兵游勇”的階段,很多國內特效制作團隊的人員來自于社會上的培訓學校,完全沒有形成學科狀態。影視特技特效專業勢必將成為了一門新型的實踐性學科,并且它也在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地變化。目前,影視特技特效專業尚未發展成熟,高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學生作為專業人才,最終將投身于國家的影視事業,對影視事業的發展起推動作用,高等院校應當努力抓住時代發展的契機,結合社會需求和自身的辦學條件,對于教學中的諸多問題,應該進行深刻反思,也要從根本的教學理念創新上去解決問題,從實際的需求出發,從現代社會出發,認真總結經驗,努力吸收國內外先進的教學思想及先進技術,深化教學改革,加大人才培養的力度,在教學理念上和實際操作上有大的轉換與提升,讓學生真正成為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為我國影視行業的長足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美)Ron Brink mann,《數字合成的科學與藝術》,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2].王鴻海、劉戈三編著《數字電影技術論》,中國電影出版社,2011年版。
[3].陳志,《影視特效藝術與設計》,湖南美術出版社,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