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潔 楊麗
摘 要:校本課程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開發校本課程,融學校辦學理念、辦學特色于校本課程之中,有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校的內涵發展。在把握《美術課程標準》的前提下,學校把衍紙、繩編、泥塑作為《益智手工》校本課程的主要內容,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動腦能力,通過開展社團活動、課堂教學實踐、成果展示、編寫教材、課題研究等途徑,進行了大膽探索實踐。在“益智手工”課程實施中,不斷進行總結、反思、改進、提高,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促進了教師“個性化”教學特色的形成和專業化發展,促進了學校特色化建設和內涵式發展。
關鍵詞:益智手工;校本課程;實踐;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1-0010-02
校本課程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開發校本課程,融學校辦學理念、辦學特色于校本課程之中,有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校的內涵發展。三門峽市第二實驗小學在把握《美術課程標準》的前提下,開發與實施《益智手工》校本課程,以衍紙、繩編、泥塑為主要內容,利用課堂教學實踐、社團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團隊合作精神和動手、動腦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藝術素養。在不斷的實踐研究中,收集、挖掘、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滿足學校特色化建設和內涵式發展的需求,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自2013年啟動實施《益智手工》校本課程以來,緊緊圍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動腦能力進行了大膽探索和實踐,并取得了明顯成效。現結合學校實際,談談《益智手工》校本課程的實踐與思考。
一、實施《益智手工》校本課程的實踐
(一)加強學習研究,創新方式方法
為促進“益智手工”課程開發與實施,提高教學實效,學校組織相關教師,積極開展教研活動,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分工職責。通過搜集有關資料,潛心學習研究,了解和掌握國內外益智手工課程的發展動向,更新教育教學理念,進行網絡、專業書籍等資源整合,研究確定把衍紙、繩編、泥塑等作為學校“益智手工”校本課程的主要內容。美術組教師加強教研組集體備課,在教學實踐中加強合作探究,共同探討和解決課程實施中出現的問題和難點,不斷創新和改進教學內容及方式方法,增強教學效果。組織聽、評課活動,相互取長補短,實現教師優勢互補,優化組合,一改過去單打獨戰、各自為教的局面,教師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整體提高。
(二)大膽實踐探索,推進“益智手工”校本課程實施
1、成立社團
學校先后成立了美衍社、繩結部落、玩泥吧三個以衍紙、繩編、泥塑為主題的“益智手工”社團。三個社團一成立,就受到了廣大家長及學生們的歡迎,學生踴躍參加社團活動。學校利用每周三次的課外活動時間,美術教師對社團學生進行學習訓練,專業輔導。
2、開設課程
經過“益智手工”社團活動教學經驗的探索和積累,學校將衍紙、繩編、泥塑作為校本課程教學內容,以三、四、五年級為試點年級,將衍紙、繩編和泥塑引進課堂,美術教師每周分別利用一節美術課對試點年級學生進行衍紙、繩編和泥塑教學。在試點年級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積極性異常高漲,學習效果也非常好,得到了學校師生和家長們的普遍好評。
學校認真總結“益智手工”社團活動和試點年級的教學經驗,多次組織美術教師進行“益智手工”相關技能的觀摩和學習,不斷完善,改進提高。在此基礎上,定教師、定教時、定教材,將衍紙、繩編和泥塑“益智手工”納入學校正常的教學計劃,讓學生全員參與,普及和實施“益智手工”校本課程。在“益智手工”校本課程實施中,注重過程管理,實現課程常規化,保證每學期每班正常授課16課時,學校隨時檢查教師備課及上課情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考評,并將檢查和考評結果納入教師教學業績考核。學校還對學生進行“益智手工”校本課程滿意度調查,關注學生的收獲和體驗,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校本課程建設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3、展示成果
在社團活動和課堂教學中,一件件制作精美、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衍紙、繩編、泥塑手工作品相繼完成,這些作品成為校園內外展覽和賽事中最奪人眼球的亮點,廣受師生、家長及社會好評。在三門峽市歷屆青少年動漫節上,七彩動漫社、美衍社、繩結部落、玩泥吧先后拿出數百件“益智手工作”品參展,連雨潔同學的《風的魔力》、孫一文同學的《爭艷》、劉茜羽同學的《雀之靈》等手工作品分別榮獲市級一、二等獎;美衍社、七彩動漫社被評選為第三屆、第四屆動漫節優秀動漫社團。在歷屆動漫節上,學校的參展作品無論是數量,還是獲獎數量及等級,均占絕對優勢。畢東紅老師設計的《衍紙制作教案—美麗的雪花》獲得市級小學美術學科教學設計一等獎。2016年春季,一件件具有足球元素的衍紙、繩編、泥塑作品,在我校首屆校園足球文化節上,讓師生嘆為觀止,大放異彩。
學校除了積極組織師生參與上級部門開展的賽事活動,每學期還通過教學開放日、“六一”兒童節、素質成果展示、校園足球文化節等多種途徑搭建平臺,展評師生的“益智手工”作品,讓學生充分體驗收獲的喜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編寫教材
學生是教科書的使用主體,學校在編寫教材時,盡可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技能發展規律,在內容選擇時把握繼承、發展與創新的關系,所編寫的內容大部分是在吸收、研究以往同類書籍的基礎上進行的,不強調知識的全面性、系統性,而注重知識的代表性、趣味性,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積極開展“益智手工”校本課程課題研究
為推進“益智手工”校本課程的實施,我校積極開展“益智手工”校本課程課題研究。開展的《<益智手工>課程開發與實施研究》課題于2015年9月在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立項。課題組成員召開課題會議,確定研究方向,篩選課題資料,開展社團活動和課堂實踐,保證課題研究扎實有效地開展。結合課題研究,開展了實驗研究課活動,展示了課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效。課題組成員聽課、評課,認真總結和反思實驗研究課的得與失,進一步明確了下一步課題研究的方向,理清了研究思路。
二、由《益智手工》校本課程實踐引發的思考
1、創造性是藝術教育的精髓。在“益智手工”課程實施中,教師注重引導和激活學生內在的創造潛力,讓學生通過模仿親身體驗嘗試,讓學生在模仿的基礎上不斷發現新的創作題材,產生新的創作靈感和新的表現形式,進而推動“益智手工”的不斷創新。
2、“益智手工”教學活動主要是直覺感性的活動,但也有理念的參與。通常所謂做做玩玩的提法是不夠全面的,應當包括: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在做的過程中需要思考,需要有豐富的聯想和靈活思維的支持。傳統教育的缺陷忽略了學生的“想”法,過多的是教師的“灌輸”或“給予”。比如:做一件手工作品,教師事先設計好了制作的全過程,然后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地教,造成了學生在活動中的被動接受和依賴,實際上是剝奪了學生思考的權利,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益智手工”校本課程的教學形式更加多樣化,教學環境更加開放,教學空間更加廣闊,不僅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也給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舞臺。
4、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能有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是培養和打造名師的有效途徑。校本課程的開發賦予了學校和教師更大的選擇權和決策權,極大地調動了教師的主動性,通過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的探究、鉆研、教學、反思,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和課程實施水平。
5、學校堅持質量立校、特色興校的辦學理念,校本課程是促進學校特色發展的需要,它承載著學校的文化價值取向,這種文化價值取向將會逐漸積淀,形成學校的特色。
三、《益智手工》校本課程實施中的困惑
1、目前,我校開設的“益智手工”校本課程很受學生歡迎,但是由于受課時和學生在校時間的限制,加之“益智手工”課程的特殊性,使得任課教師普遍感到教學時間緊張,不能很好的滿足學生對“益智手工”課程的渴求。
2、校本課程開發要求教師具有關于課程建設的基礎知識和經驗、課程問題意識、課程改革意識以及課程開發意識。但是學校教師基本上沒有學習過校本課程開發的理論和方法,更沒有課程開發實踐的鍛煉。因此,任課教師對于校本課程開發、評價體系等問題還處于摸索階段,還沒有成型的和可供借鑒的經驗和模式,缺乏開發校本課程所必要的知識、技術和能力,因而對校本課程的認識難免存在一些偏差。
(作者單位:河南省三門峽市第二實驗小學)
本文系2015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一般課題“《益智手工》課程開發與實施研究”(課題編號:JCJYC151512009)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王一軍,呂林海.校本課程開發:小學案例.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3.
[2]朱立群紙藝術館.衍紙的藝術.中國畫報出版社,2015,1.
[3]陳佳.新編中國結圖解百科.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10.
[4]7號人,糖果猴.7號人輕松粘土魔法書.中國青年出版社,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