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寶珠
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已進入“微時代”,在教育領域也產生了一種新興的教育資源“微課”。“微課”打破傳統的資源結構,極大幅度提高課程資源的適應性、傳播性和再創性。具有主題鮮明、精煉短小、資源豐富、結構獨立的個體特征滿足了當下碎片化時代的學習要求,豐富了智能教育需求的優質的學習資源。
【關鍵詞】微課;教學設計;學習者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微課、MOOCs、翻轉課堂,給學習者提供了主動選擇的機會。各類智能終端的不斷普及,讓人類獲取知識的渠道方法也不斷增多,學習也不再受傳統教學方法約束,人人可學,時時可學,處處可學的互聯網+主動學習時代正在向我們走來。
1 什么是微課
60秒課程(60-Second Course)作為最早的微課(Micro-lecture)雛形,由美國北愛荷華大LeRoy A.McGrew教授提出。另一個是一分鐘演講(The One Minute Lecture,簡稱OML) [1],由英國納皮爾大學T.P.Kee提出。到目前為止,國內對微課還沒有一個準確的權威定義。在高校微課大賽官方網站上指出:“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闡述教師基于某個教學環節或知識點開展的完整、簡短的教學活動。南京師范大學張一春教授也對微課作了定義,即為了使學習者可以通過自主學習獲得最佳效果,經過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流媒體形式傳播的圍繞某個教學環節或知識點開展的完整、簡短的教學活動。縱觀各種說法,其實不難發現,微課本身是一個視頻,是圍繞某個知識點來開展的簡短卻完整的教學活動。它的出現,給學習者提供了非常廣闊的自主學習的空間。
微課這種形態很早就存在于我們的生活學習之中。如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曾經播放的以奧運比賽項目為題材的體育系列教學片,每項都是由國內該項目上最具權威的人士擔任指導,由富具實戰經驗和理論水平的人士為示范老師。此類教學片有示范標準、教學權威、意識超前、理論扎實、技術先進、視聽俱全等特點,是國內不多的優質體育視聽教材。每集只講一個知識點,相互獨立、重點突出、簡明實用、互動性強,通過全面的訓練,可以準確地掌握動作要領,每一集都是一門優秀的微課。網上還傳播著各類軟件、工具的flash視頻教材,每集針對一個工具的使用,或是一個項目的實現來進行教學,這也是微課。
2 微課的主要特征
首先微課最大的特點集中在“微”字上,無論是從時間,還是教學內容,或是表現形式,都能充分體現“微”的特點。 “短小精悍”這四個字可以很好的詮釋微課,“短”是指微課的時間短,一般長度控制在5到10分鐘左右;“小”指的是微課的主題小,是圍繞單個知識點來開展的教學活動;“精”是指微課從選題到設計,從講解到制作,要不體現出精心的策劃,精彩的講說,精良的制作;“悍”是在簡短的時間內高效的學習效果。
第二個特征是它具有情境性。從歷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中的參賽作品可以看出,微課較為突出的特點是情境教學。制作者都會根據所授知識點,盡可能的把教學場所與教學主題相結合。例如導游老師會選擇在大巴車上引入教學;體育教學一般選擇在場館內進行,學生著運動服并借助相關教學道具,使教學情境非常明顯;有些文科類的老師會選擇演播廳,或虛擬場景進行展現;有些機械、汽車專業則選擇實訓中心來進行知識的傳授,這讓學習者有種身臨其境的學習體驗,快速投入到教學活動中,極大的提高了學習效率。
第三個特征是傳播便捷,具有互動性。隨著各種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的普及,網絡環境的不斷發展,各類app,甚至有些微信公眾號也成為微課發布的平臺,微課的學習者不再受時間空間所約束。人們甚至利用碎片化時間,都可以用手機等移動智能終端進行微課學習,可以說微課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講授者也可以通過網絡留言、微信、qq等方式與學習者在網絡上進行交流互動,通過學習者的評價來優化教學設計,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3 微課的分類
分類是依據事物的本質屬性或其他特別屬性特征,把各種事物集合成類的過程。分類是人們了解事物、組織事物、區分事物的一種邏輯方法。
從講授者的角度出發,根據所使用的教學方法,一般將微課分為問題啟發類、引導討論類、教師講授類、師生問答類、人工演示類、作業練習類、模擬實驗類、學生表演類、自主學習類、合作學習類、探究學習類;根據課堂教學主要環節,微課類型常分為課前復習類、新課導入類、知識構建類、練習鞏固類、總結拓展類。從學習者的角度,往往通過借鑒學習資源的分類方法來研究微課的分類。汪穎與胡通海兩位學者從已有的微課分類匯總,從實用目的上將微型學習資源分為生活娛樂、理財規劃、醫療保健、體育運動、信息網絡、綜合素質等。
從資源呈現方面又分為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從微課時長角度分為小于一分鐘、三分鐘以內、三到十分鐘、超過十分鐘。從目標受眾角度分為在校學生、職場人士、老年人和其他人員。從學習結果角度區分資源,分別為記憶型、應用型、方法型、態度型、動作模仿型。這種分類方法更加方便我們深化認識微課的內涵。
此外,我們還可以從微課的展現形式來看,可分為課堂實拍,討論式,場景實地拍攝,訪談式,課件展示講解,百家講壇,可汗學院,畫中畫式,虛擬摳像式,2D與3D動畫式等。在制作時要充分考慮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授課對象,選擇合適的微課類型,能夠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 打造精品微課的幾點注意事項
首先我們要明白,微課并不是簡單的課堂實錄,或者是課堂情境記錄,后期切片分塊,而是針對某個重點、難點,具有完整的教學設計,明確的教學目標,精心組織策劃,制作精良的微視頻。
4.1 教學設計方面
從授課老師的角度來說,首先應該選擇較有特色的教學內容,配上極具誘惑力的標題,讓學習者首先有種引人入勝的感覺。一節好的微課是一個精彩的短課,要盡可能的該課程的特色。在選定所講內容之后,設計團隊應從教學分析、教學實施、教學評價這幾個環節來參與到微課的整體設計中,選擇最貼切的展現方式,然后進行下一步設計,主講人要做到:
4.1.1 切入主題要迅速
主講人可以設置問題引入,可以從生活現象、實際問題引入,一般以兩三句話為宜,也可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4.1.2 講授線索要清晰
在微課的講授中,最好可以有一條索貫穿前后的主線,突出主旨,重點進行主要知識點的分析和講授,合理啟發,充分引導,在合理時間內完成既定的教學內容與目標。
4.1.3 教師語言要得體
在微課中常常忽略了學生活動,那么教師每個措辭都將倍受關注。授課語言生動具有感染力,富有強邏輯性,同時應做到準確精煉。
4.1.4 總結要簡短
每節微課的結尾,都要用簡短的時間對本節講解的目標知識點,其中的重難點進行歸納和總結,達到“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完整性效果。總結內容的同時更應注重學科方法的總結。
4.2 制作技術方面
優秀的講解,完美的設計,都必須靠技術手段來實現。有了好的教學設計,還需要優秀的制作團隊。從技術方面來講,應注意以下幾點:
4.2.1 片頭片尾短而精
精彩的片頭,配上合適的伴音,能夠較為容易的抓住學習者的眼球,應控制在10秒以內,其中包含作者、主講內容等關鍵信息,信息停留時間在6秒左右為宜,在片尾提供版權單位、制作單位、錄制時間等信息。
4.2.2 影音錄制。
給學習者較好的試聽感受,是一門微課成功的關鍵。在拍攝視頻畫面時,因盡量選擇高清攝像機,室內要注意布光均勻,盡量使用人造燈光環境來進行拍攝,保持畫面色調統一。在畫面構圖上,應特寫與全身相結合,人物以靜止畫面為主,忌抖動,盡量避免視角的頻繁切換,從而分散學習者的注意力。同一節微課內,主講人音質要前后統一,音量一致。在錄音時盡量選擇專業的領夾話筒,或專業錄音筆,攝像機配有提詞器。
4.2.3 后期編輯
景別的過渡要自然、合理,光線、色調的過渡要自然。在課件畫面視頻處理技術方面,課件的長寬比應與視頻比例保持一致,制作精美,PPT盡量使用高版本的Office進行制作,可直接導出視頻格式,方便后期編輯。用其他軟件制作的課件,可以由講課老師根據授課錄音來進行畫面的切換,用錄屏軟件進行錄制,后期編輯合成。
在微課發展中,良好的資源平臺,是微課傳播的重要途徑。但作為微課前驅者的高校中,存在著微課的制作都是老師個人行為的情況,學校對講課人、制作人員沒有相應的配套支持,導致后續的積極性不高。因而完善制度建設,也是推動優秀微課建設的重要保障措施。激勵青年教師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學理念,進一步反思自己原有教學思想和方法的,構建更新的教學思想體系;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適應新環境下的新型教學模式,熟悉不同環境下教學行為的變化對策,以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為導向優化教學設計,恰當運用微課教學,在日新月異的大環境與形式下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行為。
參考文獻
[1]胡鐵生,黃明燕,李民.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04):36-41.
[2]胡鐵生,周曉清.高校微課建設的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24(02):5-13.
[3]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 :61-65.
[4]胡通海,汪穎.面向成人學習者的微型學習資源分類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1(01):36-39.
[5]張一春.微課建設研究與思考[J].中國教育網絡.2013(10).
作者單位
淮陰工學院信息化建設與管理中心 江蘇省淮安市 22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