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艷
摘 要:從營造濃厚的民樂文化氛圍、開展民樂興趣小組、展示民樂成果等方面,研究如何弘揚民族音樂。要讓更多學生參加校民樂團,使學校里的民樂氣息越來越濃,讓民樂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使學生體驗到民樂帶來的成就感。
關鍵詞:音樂教學;民樂;文化氛圍;審美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34-0069-01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為保障和促進課程適應不同地區(qū)、學校、學生的要求,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由此可見,校本課程是課程改革的焦點和亮點。以校本為載體,推進民樂教育的研究,對促進學生民樂的欣賞和弘揚民族音樂有著重要意義。首先,學校必須重視,營造良好的民樂文化氛圍,讓學生更多地了解民樂知識。其次,讓民樂走進音樂課堂,力爭使學生人人都能演奏民族樂器。最后,要通過集體演奏民樂,弘揚民族音樂,讓學生體驗民族音樂帶來的成就感。
一、營造濃厚的民樂文化氛圍
現(xiàn)在多數(shù)學生比較喜歡聽當下流行的歌曲,對一些民族音樂可以說是視而不見。這種現(xiàn)象,反映出民族音樂在學校教育中的缺失。民族音樂是我們國家的藝術瑰寶,博大精深,包含著豐富的內容。為什么部分學生不喜歡民族音樂?歸根結底是沒有一個很好的藝術氛圍,學生接觸得少,自然就不會產生多少興趣。所以,學校要讓學生對民族音樂產生興趣,就應該注重營造濃厚的民樂文化氛圍。首先,注重校園環(huán)境布置。在校園的宣傳欄、走廊以及班級的特色墻上,要布置一些關于民樂的小知識,包括民族器樂、民族音樂的發(fā)展史、民樂演奏家等各種知識的介紹,讓學生對這些有所了解,豐富他們的音樂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其次,利用教材資源。在音樂教材中,每一冊都會有民族音樂方面的知識內容。比如低年級音樂教材中,介紹的打擊樂器有碰鈴、沙錘、串鈴等,打擊樂曲有《老虎磨牙》等。教師可以結合音樂教材,詳細地介紹鼓類樂器的演奏方法,通過敲打、刮奏表現(xiàn)出不同的音樂形象和場景。要讓學生多多嘗試,感受民族音樂并不遙遠,而且學起來也并不困難。要從小開始培養(yǎng),提高學生對民樂的學習興趣。中高年級接觸的民樂就更多,教師可以結合音樂教材,向學生介紹民樂團有哪些樂器組。一般包括拉弦樂器組、彈撥樂器組、吹管樂器組、打擊樂器組。要了解不同的樂器在民樂中扮演什么角色或有什么作用,有什么樣的效果。在音樂課欣賞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引導學生一一分析,讓學生逐步了解民樂知識,讓學生領略中華民族音樂的獨特魅力。
二、開展民樂興趣小組
了解民樂知識是學習民樂的前提,但如果沒有音樂實踐,就只能是紙上談兵。因此,學校要組建民樂團經常練習,這才談得上真正弘揚民族音樂。
(1)師資要充足。學校的民樂教師師資,通常不是很充足。學校可以聘請琴行里的民樂教師來當輔導教師,學校里會民樂的教師也可以選擇自己擅長的樂器作為輔導項目,保證二胡、琵琶、古箏、揚琴、笛子這幾件重要樂器都有教師輔導。然后,在主要輔導員的帶領下進行一個階段的培訓,要有詳細的教學計劃和教案,并準備相應的民樂教材。
(2)組建樂團。在學校的發(fā)動下,每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報名參加。老師根據(jù)學生的情況進行歸類,有民樂基礎的學生可以歸入高級班,沒基礎但樂感好的歸入中級班,其余的歸入初級班。對于高級班的學生,采用繼續(xù)提高的方式,練習難度級別較高的樂曲;中級班的孩子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和老師的推薦,學習相應的樂器,從最基本的開始學起,每天都安排練習的時間;對于初級班,要學習樂理知識,先從簡單的打擊樂器開始,從小開始接受民樂的熏陶。
(3)漫長的訓練過程。首先是基本功的訓練。俗話說,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二胡從發(fā)出嘈雜不堪的聲音練到發(fā)出富有磁性的聲音,琵琶從簡單的彈撥到流暢的輪指,古箏從簡單的《小星星》到行云流水般的彈奏,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成。所以,大家都要從最初的基本功練習開始。其次是樂隊的排練。一件樂器的學習要花很長時間,更別說一個樂隊。只有每件樂器各司其職,才能奏響民樂之聲。第一,每個人要知道自己的任務,在課后勤于練習,然后老師分別指導,看是否演奏有錯。第二,分組練習打擊類、彈撥類、拉弦類、吹奏類樂器,教師要分組聽每組是否演奏整齊,情感表達是否正確。最后是大合奏,聽每種樂器進入是否正確、速度是否一致。一首樂曲的演奏,凝聚著所有人辛勤的付出。一遍完整的演奏結束,相信每位學生都能體會到器樂合作帶來的快樂和滿足感。音樂與音樂之間的交流是任何交流都無法比擬的,學生對民樂的情結肯定會更深。
三、展示民樂成果,弘揚民族音樂
學校每年藝術節(jié)都有器樂大賽,這無疑是學生展示才藝的舞臺。每到這時,學生們都非常激動,他們不光想得到自己老師的認可,也想得到其他兄弟學校的老師和同學的認可,所以表現(xiàn)欲望非常強。在學校舉辦六一慶祝活動或藝術節(jié)活動時,教師要盡可能地給予學生表現(xiàn)的機會,讓更多的人看到學校民樂團的教學成果,讓更多的學生參加校民樂團,讓民樂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陸鷹.讓小學音樂課趣味迭出[J].江西教育,2015(09).
[3]汪麗娜.論中小學生音樂表現(xiàn)能力的培養(yǎng)[D].湖南師范大學,2009.
[4]鄭莉.小學音樂教學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