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衛群
【摘要】已有教學資源不僅包括教材,還包括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經驗水平和認知水平,還有不可忽視的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生成的資源,教師要怎樣發掘已有教學資源,怎樣用好資源,是新課改的關鍵.在新課程中,教師不僅應把握和挖掘出已有教學資源,更要精心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我發現問題、自我解決問題.
【關鍵詞】數學教學;已有資源;教學活動;追問
一、課題的思考
筆者用的是蘇科版教材,學生基礎較好,此次區公開課是對本課題開設的一堂20分鐘研究課片段,我將學習目標和重難點制訂如下:
1.學習目標:①理解因式分解之十字相乘法是整式乘法的逆向運用,與整式乘法運算有密切的聯系;②理解十字相乘法的概念及意義;③會用十字相乘法把形如x2+(a+b)x+ab的二次三項式分解因式;④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層次性.
2.學習重難點:①能理解十字相乘法是整式乘法的逆向運用,并會用整式乘法進行驗證因式分解是否正確;②能理解、熟練用十字相乘法把形如x2+px+q的二次三項式分解因式.
二、教學片斷改進前后的實錄
師:結合已有知識,你能嘗試把下列二次三項式分解因式嗎?
(課件打出x2+5x-6;x2-5x-6)
師:請先獨立探索,再4人一小組合作交流.(學生先自主探索一分鐘左右,再進行合作交流開展生生學習,老師參與到交流活動中展開師生學習)
師:請一個同學就第一題上來匯報你們小組的想法.
生:我們的結果是(x+6)(x-1),我們想找到兩個數,使它們的和為5,積為-6,我們知道-6可分解成-1×6,-6×1,-2×3,-3×2四種情況(學生板書出-6=-1×6=-6×1=-2×3=-3×2),而它們的和分別為5,-5,1,-1,所以只有-1和6符合要求.
師追問1:可否先分解和為5的數呢?
生:和為5的數太多了,如1+4,2+3,-1+6,-2+7等很多很多.
師:到底有多少種情況?
生:無數種情況.
師:你有什么啟發?
生:不能先從和分析,情況太多了.
生:應該先從積分解,積的分解才四種.
師:這也給我們一個啟發,在研究問題時還需注意方法的優化.
師追問2:那為什么分解出-1和6,而不是其他情況呢?
生:其他兩數和不為5.
師:這又給我們什么啟發?
生:需要看和是否滿足要求.
師:換句話說就是要檢驗和,那么多種情況我們能否用一個直觀的方法,方便嘗試驗證和是否為一次項系數?
生:列式計算.
生:交叉相乘.
師:你能嘗試借助十字交叉線幫助驗證第二題嗎?其他同學在自己的筆記本上自己嘗試.
……
師: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一起研究重點: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
【設計意圖】相當一部分老師教學程序是這樣的:先介紹分解方法,然后模仿練習,在沒有理解的基礎上,直接成為一種解題技巧,多數是機械記憶、訓練技巧.然而新課標指出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新課標廣泛吸收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有效學習數學的方式:學生的數學學習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的數學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所以我用追問的形式將課堂中生成的教學資源開發起來,以學生的自主生成形式組織起了有效的教學活動,突破了重難點.
三、教學反思
教學中,教師要潛心鉆研教材,讀懂教材,準確定位本節課已有的教學資源、教學目標、重難點,組織有效教學活動最大地提高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的全新發展.通過這次公開課,我也有了一些思考和感悟:
1.問法不同生成的結果截然不同,所以要改進提問技巧及問法的.如:老師的要求是“獨立思考”,結果是學生昂著腦袋在想,沒有一個動筆;如果改成“獨立探索”,產生的結果是大部分會低下頭去拿筆演算,所以提問方式也要多推敲.
2.學生生成受阻時,要學會及時點撥也就是適當鋪墊臺階進行適當引導,而不是無盡地等待有同學能回答出來.及時、適當點撥的必要性,也需要多預設足夠多的生成,想好各種生成情況的應對措施,當然也要注意課堂上的隨機應變.
3.點撥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以老師講出來的形式直接呈現,這樣就變成了老師的直接灌輸,可以用填空等手段讓學生自己感受系數間的關系.
4.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學資源即前面研究得到因式分解的方法.要注重探究、求解過程而不是注重結果性的結論,不要使火熱的發現變成冰冷的美麗.不要入寶山而空返.如類比分數的化簡學習分式化簡時,回顧分數化簡過程進而去類比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