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曉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要結合不同階段學生的特點,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 核心素養 現代化教育手段 學習興趣 創新思維 教學情境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36-004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應用現代化教育手段,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應用現代化教育手段的優勢
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課堂教學應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等模式,著重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鑒于小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易分散、喜歡直觀具體的事物、接受新事物速度較快、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等特點,這就要求教師合理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知識視野,提升教學質量。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率
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習慣是一大難題。從小學生的特點來看,注意力易分散,比較感興趣于直觀形象的事物。通過現代化教育手段的運用,教師可以通過有機整合文字、聲音、圖像以及動畫的方式,向學生直觀展示知識,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使學生深入理解教學內容,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2.拓展學生視野,突破教學重、難點
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合理應用現代化教育手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因素,將更多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促使其視野得到拓展。對于教學中的重、難點,教師可以借助圖片、聲音、動畫等途徑,降低知識學習的難度,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內容。
二、應用現代化教育手段的策略
1.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創設教學情境
小學生注意力易分散,對生動形象的材料比較感興趣,對有趣的事物比較容易記憶。課堂教學中,應用現代化教育手段,可以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學《小蝌蚪找媽媽》時,為了使學生對教材內容有更好的理解,教師可以借助投影儀播放相關的視頻內容。這些動畫生動形象,學生仿佛進入童話世界,這樣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現代化教育手段的優勢,將圖文并茂的教學內容展示給學生,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記憶所學內容,又可以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提高教學效率。
此外,運用現代化教育手段,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例如,教學《火燒云》時,教師可以借助投影儀將火燒云各種美麗的圖片展示給學生,對火燒云的形成、變化特點等進行生動講解,幫助學生初步認識火燒云。同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積極探究那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并鼓勵學生積極發言,有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2.應用現代化教育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是二十一世紀的關鍵詞,要想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就需要具備相應的創新能力。小學生主要具有形象思維,缺乏抽象邏輯思維,無法結合實際情況判斷對錯。因此,在教學中應用現代化教育手段,可以形象化處理教材中的抽象事物,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及抽象思維。例如,教學《望廬山瀑布》時,詩中的“日照香爐生紫煙”,“生”是關鍵字眼,如果教師單單依靠口頭解釋,大部分學生可能都無法理解,這時就可以借助幻燈片,制作一組反映“生”的動態圖像,并向學生展示。學生觀看之后,不僅可以深入理解語言表層的意義,還可以對詩句的深層含義、感情色彩進行充分感悟,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3.建構虛擬課堂,創設真實教學情境
新課程要求小學語文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模擬教學,師生同時上線討論某一個教學內容,促使教學意義建構得以實現。采取這樣的教學模式,可打破時空限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得到有效培養,教學有效性得到提升。例如,教學《絕句》時,首先,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將杜甫的資料共享給學生,讓學生初步了解作者;其次,教師引導學生對整首詩歌進行泛讀,深入認識杜甫;再次,教師分析整首詩歌,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提出的各種問題。通過構建虛擬課堂,促使多人交互、合作學習得以實現,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和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教師要摒棄傳統落后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積極應用先進的現代化教育手段,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特約編輯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