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校企合作是以培養基礎實、素質高、技能強能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急需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為目的,校企合作中的學分置換是學院在積極探索適合自身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改革上地一項創新,文章通過介紹校企合作中學分置換的實際應用、制約因素等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 校企合作 學分置換 實踐學習
作者簡介:蘇媛媛,福建師范大學閩南科技學院,助理館員,研究方向: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2.252
校企合作是以市場需求和社會發展為導向,通過有效地利用企業特殊的教育環境和高校豐富的教學資源,將課堂集中教學和參加企業生產實訓有機結合,注重培養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適應市場發展需要的本科層次應用技術型人才的教育模式。 它是促進學院專業建設、提高學院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同時把“產、學、研”有機結合,進一步完善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機制。
學分置換是學生因提前離校參加實踐工作或參加企業實訓而未能修滿課程學分;通過在實踐的過程中,利用企業的教育資源完成相應地實踐論文的形式獲得相應地學分、或通過企業實訓考核完成相應地學分、或完成學院制定的網絡課程并完成網絡考核獲得相應地學分等形式,從而置換學生原先必需在校內修滿地課程學分。這種校企合作交換學習的學分置換方式是我院在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改革上的一項重大嘗試。
一、校企合作中,學分置換的教改模式存在的制約因素
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中,學院邀請企業高職稱人才進入校內課堂進行授課,校內的教育環境及資源較為有保證;但學生參加企業實踐工作,深入企業進行實踐學習時,企業的工作性質、工作環境、企業師資隊伍等因素制約著學生的實踐學習能否順利完成。
目前我院采用學分置換的主要有兩種模式:
(一)以經濟管理系為主的校企合作冠名班
學院與企業聯合培養冠名組建冠名班,根據企業方提出的所需人才數量、專業技能等要求,經過企業方的面試篩選,符合條件的學生成為冠名班學員,經過一年企業方的校內培養,在學生及企業雙方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在大四上學期就提前離校進入企業進行實踐學習。進入企業實踐學習的冠名班學員,未修滿的學分就可以通過學分置換來修滿學分。
1.企業的工作性質、工作環境。冠名班學生在大三學年已提前接受冠名企業的優秀文化,從而自愿進入冠名的企業。但是進入企業之后,學生預期目標偏高,實際的工作性質、工作環境與預期存在差異。學生的實踐學習積極性受挫,直接影響到實踐學習能否順利進行。這時候企業導師及學院導師就要進行積極地思想引導,多鼓勵關懷,同時給予學生相關的實踐指導,幫助學生度過實踐學習初期的難關。如果企業確實存在不合理的,學院導師應及時與企業方保持溝通,及時解決問題。
2.企業師資隊伍力量。學生在企業受訓或頂崗實習等實踐學習活動,必須由企業員工擔當指導教師,企業導師的職業技能、職業素養、以及對工作流程的熟悉程度等直接影響到學生在企業實踐學習的成效。所以企業師資隊伍力量也是實踐學習環節的重要決定因素,企業方在人才培養上應加大師資的資源配置,同時在師資力量有保證的前提下,應根據實習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崗位的需求,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
學院應實時跟蹤考察企業是否按照合同規定,履行配備相應地教學資源、教學環境。同時學院導師應積極與企業導師保持溝通,及時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動態,內外結合保證學生在企業實踐學習的順利進行。
(二)以計算機科學系為主的校企合作訂單班
學院與中軟國際有限公司(廈門)、蘇州高博應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廈門果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軟件培訓機構合作,在大四上學期,學生自愿報名參加企業地相應培訓課程,培訓課程所得學到的學分可以置換大四上學期相應課程的學分。
這種類似課堂教學的培訓模式相較經濟管理系冠名班的培養模式在師資資源及企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上相對更為完善,但實踐教育資源環節相對薄弱,因為學生沒有到企業進行實際操作或頂崗實習。
學生在這些培訓機構培訓結束后,培訓機構會推薦學生到相關行業去實習,這個環節,學院應重點跟蹤,考察培訓機構對接的這些行業資源是否有利于學生的實踐學習。同時應關注學生的培訓成果以及學生進入培訓機構介紹的企業里面工作的滿意度。以保證這種學分置換的教改模式的成效。
二、學分置換采用的模式及考核方式
企業性質及學院專業設置的不同決定了校企合作的模式各有差異:
(一)企業工作性質與學院專業設置關聯度較高(以近三年校企合作為例)
1.我院與泉州速騰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速騰班”,與福建永輝超市有限公司成立“永輝班”,與福建森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森源班”,與福建奮安鋁業有限公司成立“奮安班”,進入這些冠名企業進行實踐學習的學生包含了經濟管理系、人文藝術系、計算機系等;冠名企業的工作性質與這些系的課程設置相關聯。交換學習的學分置換就可以采取撰寫論文的形式,各系嚴格按照相關人才培養方案根據實際情況擬定論文題目,要求論文議題必須與企業工作內容相關聯,學生必須理論聯系實際,撰寫出相應的實踐課題論文。
考核方式:企業與學院各占50%,論文初評50%由企業導師先審核評定,復評50%由學院導師審核評定,最后總評由各系根據學生實際在企業綜合表現情況及論文的完成情況綜合給予相應的分數。
2.我院與中軟國際有限公司(廈門)、蘇州高博應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廈門果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軟件培訓機構合作,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方向選修相應的課程。
考核方式:企業與學院各占50%,初評50%由企業培訓課設定相應地考核機制,復評50%由學院導師審核學生作品成果進行評定,總評由系部根據學生在企業實訓期間的表現情況及學生考核情況綜合給予評定。
(二)企業工作性質與學院專業設置關聯度不高(以近三年校企合作為例)
部分學生因個人興趣,跨專業選擇企業,造成所學專業設置與企業性質關聯度不高,如:個別光電信息科學系、生命科學與化學系的學生進入到“速騰班”、“永輝班”冠名企業進行交換學習;由于專業設置與企業性質存在差異,各系可采用互聯網授課的形式進行學分置換;學院與超星爾雅公司、智慧樹在線教育、慧科教育等網絡教育機構合作,開通相關的網絡課程,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在網站上學習相關的課程。
考核方式 :企業與學院各占50%,初評50%為網絡課程修滿的成績,復評50%由學院導師考核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評定,總評由各系根據學生實際在企業綜合表現情況及學生考核情況綜合給予評定。
三、學院應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促進專業建設,拓寬人才培訓途徑
我院作為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養基礎實、素質高、技能強的人才為目標。學院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直接關系到應用技術型人才培訓的質量。
但目前,學院師資隊伍建設還不夠成熟和穩定,很多教師的實踐教學經驗不足,這就直接影響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的實現。學院應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臺,增強與企業的交流互動機制,鼓勵教師深入企業提高實踐教學能力,同時把企業高職稱人才引進課堂,打造“雙師型”教師團隊,切實提高校企合作實踐成果,從而促進專業建設 。
為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教學,各系可以根據專業的實際建設情況,在保證學生具有扎實專業知識基礎的前提下進行課程的刪除,并添加一些具有專業針對性的課程,引進企業高職稱人才進行授課,這樣更具針對性和實用性,還可以拓展學習模塊,根據特定崗位的職業需求對學生進行培養,并構建方向性的課程模塊。 學生參與這些課程,修滿一定的學時,給予相應的學分;這些學分可以置換其他相關選修課課程的學分。
這種交換學習學分置換方式的教學改革又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的一種全新模式,拓寬了人才培養的途徑。
四、結語
近年來,國內很多高校在校企合作上都在不斷摸索、創新;政府也有不斷出臺相應的政策給予支持。校企合作冠名班、訂制班已成為常態化,如何尋求適合自身發展校企合作模式,并在這種模式下學分如何置換值得不斷深思與探索。
注釋:
龔建榮、張慧.獨立學院校企合作“3 + 1”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管理工程師.2015(3).36-39.
魏曉曉.校企合作儲備應用型人才.中國市場.2013(5).81-83.
張亮.應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運行機制的創新.黑龍江科學.5(11)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