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敏
摘要:語文學科是小學教育階段的一門基礎性的、工具性的課程,其教學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了學生其他學科學習能力及語言理解能力、運用能力的高低。積累學習作為一種先進的學習形式,重視學生實踐能力、表達能力、寫話能力、閱讀能力、識字能力、寫字能力、拼音能力等在循序漸進中得以積累,從而實現(xiàn)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其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與新課改理念基本內容,有利于學生語文能力的顯著提高。本文就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積累學習的應用策略,進行了詳細的探究。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語文;積累學習;應用策略
新課改理念將高效課堂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而傳統(tǒng)的“填鴨式”、“灌輸式”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符合新的教學目標的需求。積累學習法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形式被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符合由淺入深的教學特點,有利于學生循序漸進地獲得豐富的語文知識,有助于新課改提出的教學目標的高質量實現(xiàn)。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應用積累學習法組織教學活動,是教師急需思考的問題。
一、樹立科學的語文積累學習教學理念
思想是行為的指揮棒。在小學語文積累學習中,只有教師樹立科學的思想理念,才能將這一理念作為指導整個教學活動的思想滲透到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從而高質量實現(xiàn)語文積累學習目標。因此,語文教師應深刻了解語文積累學習的重大積極作用。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自主研讀與語文積累學習有關的專業(yè)書籍、向教育專家請講、與同事進行交流與溝通、與學生進行探討等,以便系統(tǒng)而科學地對語文積累學習的優(yōu)越性與重要性進行全面了解。另一方面,教師應全面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個性特點等情況,以學生的興趣為核心組織教學活動,以最大限度提高學生參與語文積累學習的積極性。需要注意的是,培養(yǎng)學生參與語文積累學習的興趣不可急于求成,而需要教師借助一定的策略,讓學生清楚了解積累學習的方向,為學生組織各種生動有趣的語文積累學習實踐活動,并用肯定性評價與鼓勵性語言對學生的表現(xiàn)表示認可,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體驗,從而使得他們都能以更飽滿的熱情與積極的態(tài)度參與到以后的語文積累學習教學活動中。并且,教師應重視對學生良好的語文積累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努力為學生組織一些趣味性強的教學活動,使得學生在學習中娛樂,在娛樂中學習,真正實現(xiàn)寓教于樂,最終有效提高學生參與語文積累學習的興趣。需要注意的是,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師應了解實踐活動在學生語文積累學習中的價值,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敘寫生活、觀察生活、聆聽生活,促使學生積極從生活中汲取語文知識,從而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積累學習習慣。
二、正確認識語文積累學習的基本內容
語文學科內涵十分豐富,不僅涵蓋有字詞句段篇章等語言素材,而且還包含有修辭、句法及構詞等語法知識,并且還涵蓋有豐富的人文內容。高效的小學語文積累學習教學活動,需要以師生對語文積累學習的基本內容及其來源有清晰而科學的認識。通常情況下,小學語文積累學習的基本內容涵蓋三個方面五個內容:綜合性學習與習作和寫話學習、口語學習、閱讀學習、實習寫字學習,這幾項內容是一個動態(tài)的、由淺入深的學習積累過程;語文教學目標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對應的一些內容的積累;語文基礎知識、文化、生活及能力的積累。比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時,教師就可引導學生進行積累學習。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書寫“賴”、“藍”等13個生字;指導學生認讀“嶼”、“饒”等10個生字;要求學生精準讀寫“五光十色”、“物產豐富”、“風景優(yōu)美”等21個詞語;在反復閱讀教材內容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并培養(yǎng)自己熱愛祖國的情感。只有在一點一滴的學習與積累中,才能不斷豐富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才能為學生更好地學習其他學科及深層次學習語文科學奠定基礎。
三、設計恰當?shù)恼Z文積累學習指導方案
由于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尚且處于較低水平,他們不能很好地進行獨立的語文積累學習活動。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教師依據(jù)學生特點及具體的積累學習教學內容,恰當設計語文積累學習指導方案,以幫助學生高質量開展積累學習活動。在實際操作中,教師應做好以下幾點:①科學制定語文積累學習目標。小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新語文知識的基礎與能力,但是由于理解力有限有限,一些過于艱澀與復雜的東西對他們來講很難實現(xiàn)高質量的學習與積累。因此,語文教師應全面了解學生的知識背景、學習能力、興趣愛好等情況,然后依據(jù)學生需知、能知、未知與已知的語文積累,恰當設計出需要學生通過努力才能實現(xiàn)的學習目標,在此基礎上依據(jù)學生學習能力、學習內容特點、學生知識背景及積累學習目標,恰當語文設計積累學習目標的展示形式。②應恰當選擇語文積累學習的主要內容。在當前的信息化與網(wǎng)絡化時代,組織小學語文積累學習基本內容的途徑有很多種,涵蓋課本、生活實踐、期刊雜志、互聯(lián)網(wǎng)、專業(yè)書籍等。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對相似的內容進行整合與合并,合理添加一些不同的內容,以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展示出來,盡可能降低學生的學習負擔。③科學選擇與設計語文積累學習指導方法,并重視學生學習反饋情況。小學階段是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時期,學習指導活動就顯得尤為重要,不僅要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而且還應對其進行恰當?shù)闹笇А?/p>
參考文獻
[1] 楊慧麗. 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積累學習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
[2] 諾明. 小學語文積累學習研究[J]. 學園,2016,06:93+97.
[3] 段云軍. 小學語文詞語教學方法探討[A]. 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第四屆世紀之星創(chuàng)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2016:1.
[4] 劉文婷. 小學語文學習重在積累[J]. 新課程(上),2015,0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