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科
【摘 要】社會在不斷地發展,從而要求高素質的人才,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全面發展學生的能力。無論處于哪個時期,教育都是以人為本的。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當前,學校的主體地位逐漸由老師變為學生。但是我國的教育發展水平還不是很高,初中數學教學中仍舊存在缺點。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和拓寬學生思維,筆者認為通過四個方面來改善教學教育方法。
【關鍵詞】初中教學;因材施教;多樣化;探究學習
一個人的成長,不僅需要家長的教育,還需要教師的幫忙和輔導。教育教學工作是一個既偉大有復雜的過程。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性格萌芽期和能力發展期,他們是極易受周圍事物影響的。我國初中數學教學存在著一定的為題,因此,我們要及時找到問題,并有效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的個性化得到全面發展,為社會創造人才。
一、初中數學教學現狀
初中數學具有數字化和空間化的特點,其教育模式也很普遍、單一。我國初中數學教育教學存在著發展緩慢的現象,筆者認為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有以下四項方面:
(1)學生缺乏主動性和創新性。在長時間的應試教育的嚴重桎梏下,以及數學學科的實踐性的特點,老師的教學方法主要是老師講學生聽。每當老師授予數學知識時,有相當大的學生不認真聽課,甚至無所畏懼的做出與課堂無關的行為比如睡覺。此外,因為數學學科的特點,老師會布置大量的作業及思考題,但是學生們及其缺乏創新意識,很少獨自思考問題,所以開始互相借鑒,即所謂的抄襲,這導致數學成績滿分率極低,以至于出現數學發展一直停滯不前的現象。
(2)設備利用效率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狀況得到了強大的發展。步入二十一世紀,由于科學技術和研究也正在突飛猛進的提升,我國各所學均開始引進多媒體設備來輔助老師教學。但是,因為老師對新設備的不熟悉,新設備總出現故障,以及無人維修的問題頻繁出現,使老師上課時使用多媒體頻率少從而造成設備利用率低。因此,嚴重影響了教學優化的速度,停滯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3)課堂氛圍偏低。當前,很多老師受傳統教育教學觀念的影響,有的甚至目的只是自身的利益,單純為了提高自班學生的成績從而拿到更高的薪資,所以總是采用課堂以老師為主體,學生為附體。在我國的課堂上,老師總是在暢所欲言,而學生卻聽得淡然無味,認為教學內容空桶乏味。這種狀況,在我國十分普遍,從而造成了學生與老師交流溝通少,產生對數學老師的一種敬畏,給課堂營造了一種凝重、低沉、壓抑的課堂氣氛,最終使學生對數學的喜愛少之又少。
(4)講述方法單一。只要談及數學這門學科,我們便想起“題海戰術”這個講述方法。沒錯,題海戰術,在傳統的教學中,極大地推動了數學的發展,但是,它阻擋了數學教學活動的創新與改革,所以,才會有著名的“錢學森之問”。對于學生來說,初中的學習階段是培養自主創新的基礎階段,如果老師采用多彩的方式授課,這樣學生就會得到好的鍛煉和培養。據我國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有三分之二的老師采用題海戰術,其次部分教師采用讓學生做出現頻率高的例題,以至于提不起學生對該學科的興趣。
二、教學實踐優化改進措施
(1)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莎士比亞曾說過,學問必須呵護自己的興趣,因為他是可塑的。處于初中時期的孩子正是最佳的可塑期,老師要緊緊抓住這個要點來培養學生的興趣。數學學科本身來源于生活,在教育教學時,教師可以把實際生活的例子帶入課堂上,讓晦澀難懂的公式在孩子眼里變得生動有趣,讓數學植根于學生的思想,不再空洞。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明白、懂得許許多多生活中的規律,學生也是如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所熟悉的事物,把他們所認知的引入到課堂上,先由淺入深,這樣才符合其發展規律。例如,在較難理解的二次函數y=ax?+bx+c(a≠0)的學習中,可以先引導學生思考向上和向下拋東西,然后授予學生向下拋物時,a<0;向上拋物時,a>0,然后通過計算得到b和c,這樣學生就由被動變為主動,成為真真正正的探索者,而不是接受者。另外,三角函數一直是初中學生最難以接受的知識點,往往老師都會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來教授學生,學生便死記硬背,但是這種方法雖然有一定的成效,但是也會出現錯誤。如果老師把生活中的架橋例子以及生活中測量山高、樹高以及確定航海行程等問題與書中知識相結合,學生們就能產生新的記憶,提高其思辨能力。這種教學模式,不僅使學生自主思考問題,有利于學生未來發展,而且減少了老師的負擔。
(2)課堂形式多樣化發展。針對我國傳統教學日益凸顯的問題,我國也采取了相應措施——新課改。我國正處于新課改初期,正處于探索初期,對于老師來說,既是希望,又是挑戰。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各大高校開始采用探究性學習的教學理念。探究性學習,即要求學生在無老師的課堂上,以小組形式不斷對問題探索、發現以及獨自解決的過程。米爾曾說過:“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創造力的果實。”學生通過探究性學習,不但可以體會學習的過程,還能掌握學習的方法。社會是不斷進步的,未來的社會上人才類型一定是具有探究、合作、堅持的精神的。初中學生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思維不再單一,靈活性更進一步增強。老師可以也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延伸數學課外的知識等多變的形式,讓學生把自主性的天性釋放出來,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始終處于積極向上的狀態,鍛煉他們的實踐創新力,從而提高我國的教學質量。
(3)發展因人施教教學策略。孔子云:“因材施教”。每個人的存在,都是至關總要的;而每個人的性格,也是與眾不同的。雖然初中生正處于未知發展階段,喜歡接觸一切的新鮮事物,喜歡刺激,但是也有部分學生擁有與同齡人相反的安靜和內斂。秉持著不拋棄不放棄的原則,教師應該采取對不同類型學生進行不同的施教。遇到安靜、內斂、放不開的學生時,老師可以先和他溝通學習上的問題,然后讓其與另一名同學合作,從而使他具有合作探究的意識;當遇到積極向上的學生使,教師就推動他的個性發展,不應阻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多種方式,可以有效的激發其自主學習的興趣,從而刺激求知欲,促進學生發展多樣化。這種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不僅給教育帶來前景,還可以為社會、甚至國家的發展推波助瀾。
(4)改進評價方法并多樣化。在傳統教學中,幾乎全部的家長都認為教師對學生的所作所為都是正確。但是,教師也有很多的不足,這就需要社會和家長的評價和建議,來完善教學任務。自從實施新課改后,各大高校響應國家政策,積極向社會和家長們搜索建議和評價,雖然效果不是很明顯,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評價方法可以不僅僅只是定期向家長發放紙質的評價表,還可以采用線上例如QQ群、微信群等近幾年較火的平臺和家長溝通,還可以向社會人士進行調查。高校通過多種渠道獲得的評價,來分析本身的不足和缺點,從而加以改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管理政策,使學生、家長和社會對教育機構授予信任,從而為國家提供棟梁。
三、結語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學校可以通過拓寬評價渠道、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教師通過開設探究性學習方法、多形式授課方案等多種渠道,使初中學生學會自主獲得數學基礎知識的方法,達到積極主動參與的狀態,從而促使學生的主動性,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優化初中數學教學實踐,可以為國家整體教育服務做出貢獻,為社會人才發展多樣化提供基礎。
參考文獻:
[1]迭慧芳.搞好初中數學課教學經驗點滴[J].新課程(中學版),2013,32(14):65-66.
[2]李桂玲.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的嘗試[J].中學生語數外(教研版),2012,43(12):41-42.
[3]王再彬.淺談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J].四川工程技術學院學報.2016,10(03):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