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婷
【摘 要】教育的宗旨在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生的學習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累、能力的訓練,而且也是情感的體驗。沒有情感,就沒有教育。數學情感不僅指學習數學的興趣、熱情、愿望,以及在此基礎上產生的動機,更指數學學習過程的內心體驗和心靈世界的逐漸豐富,進而產生不斷體驗、不斷認識的興趣、熱情、愿望和動機,形成周而復始的良性循環。實驗教材為情感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師是情感教育的實施者。
【關鍵詞】數學教學;數學情感;教師實施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得好“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 一個人力求認識、探究某種事物,愛好某種活動時,就是有興趣的表現,為此愿意主動地去做,甚至不怕辛苦,不怕勞累,也要堅持。只有培養學生豐富的積極情感并自覺克服消極心理,才能使學生充滿熱情地不辭勞苦,不畏困難地去攀登數學知識的高峰。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教師要有良好的情感品質,應以熱烈的情緒,真摯的感情,和藹的態度,親切的語言感染學生。我們把學生的情感發展過程及相應的情感教育大致分為如下三個由低級到高級的階段:形成―保持―內化。
一、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
這一階段主要是引導學生在關注的基礎上,對某種剌激或現象做出反映,形成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1.融入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都說母愛是最偉大的,其實今天的師愛比母愛更理智,更博大,更崇高,更圣潔,更富有教育的力度。師愛是教師所特有的一種寶貴的職業情感,是和諧師生關系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堅實基礎。教師越是愛學生,就越能贏得學生對自己的愛。使他們都愿主動與老師接近,把老師當作知心朋友。
如果老師與學生建立了良好的情感,學生一定會對該老師所授的課產生好感,這便自發地在學生的內心中形成了一股積極教育力量。因此,我們教師應從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去關心學生,了解他們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難。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性、學習特點和興趣愛好,從而建立起融洽的師生關系。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旦教師的真情被學生所理解,教師對學生的愛便會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內在積極因素,產生有效的正遷移,從而變為學習的動力。
2.明確目的,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
沒有明確的學習數學的動機及缺乏動力,將使學生學習的態度和效果大打折扣。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度端正,是對提高學習積極性長時間起作用的因素。教師要利用各種機會結合實際,不斷向學生進行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學生明確學習數學的社會意義,看到數學的實際價值,誘發其學習動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提出并說明課題內容的意義和重要性,還可以通過生活實例,知道學習到的知識能解決什么實際問題,讓其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數學學習的重要,激發和培養正確的學習動機。例如:學習了“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后,可以讓學生量出家中電視機的長和寬,然后求出它的面積;再讓學生想辦法求出學校沙池的面積。學生通過自己親身實踐,體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從而提高學習的熱情。 學生在長期的數學學習中,逐步明確學習的意義,對探求數學知識產生了樂趣,在以后的數學學習中,就能一直保持積極進取的態度,獲得優良的成績。
二、保持穩定的情感
這一階段主要是不斷鞏固,增強學生所形成的情感體驗,使之穩定持久。
1.激發學生樂于學習數學的情感
從心理學角度看,興趣和愛好都是以情感為動力的心理因素。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在教法上,要靈活多變,比如用發現法、比較法講性質、法則;用講講、練練或議議等方式上習題課或復習課。但不管采用何種方法,最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參與到教這一過程中,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角,學習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又如一些簡單的定理可以讓學生自己先預習,然后讓他在黑板上講給學生聽,講完后,同學們可以肯定他的證法或指出他的不足。通過這種角色轉換,使學生充分意識到,如果他講的課要讓其他同學聽得懂,他必須首先搞透所學的內容,這樣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就充分調動起來了,學習潛力也被挖掘出來了。當學生們真正融入到學習之中,并對它產生了情感,那么學習數學就會變成一種輕松愉快的事情。
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抓住課題內部的矛盾和學生面對新課題認識的內部矛盾,恰當地創設認知“沖突”,調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積極思維。
三、內化良好的情感品質
這一階段是通過持久的固定作用,使學生深深地被剌激物或對象所吸引,并逐步樹立起一定學好數學的自信心的良好的內在情感品質。
揭示數學美,陶冶學生鑒賞美的情感,并逐步使學生樹立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數學美是存在的,比如字母表示數字,文字語言簡化成符號語言,體現了數學簡潔美;幾何中五角星的美、黃金分割的美、圓形的美、圖形對稱和諧的美等等。這些,我們應當不斷地提示并展現給學生,以數學中蘊含的美感染學生,培養其審美的意識,陶冶其審美的情感。
數學教育家喬冶波利亞在著名的解題表中,安排了“檢驗回顧”這一解題步驟,不僅是引導解題者回顧小結題中的收獲和體會,而且還有讓人去發現和體驗題目和解法中蘊含的數學美的意思,這對我們的解題教學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啟示。我們在數學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發現、欣賞數學美,熱愛追求數學美,使學生從內心感受到他需要數學,他離不開數學。這使得他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不畏艱險,勇于攀登,并最終堅信自己一定能夠把數學學好。
總之數學課的樂趣既表現在數學內容的生動有趣和抽象的美,這當然是首要的,同時還應當表現在課堂師生之間人際關系的溫馨與和諧上,這兩方面的良好結合,是培養人的需要。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情感教育滲透在整過教學之中,真正做到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引之以悟,導之以行,只有這樣才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能使教師愉快,沉著地教,學生專心,有效,興致勃勃地學,從而實現我們意想不到的教與學的“雙贏”。因此,真正的情感教育會使學生在學習遇到困難的逆境中揚帆,而不是傷痕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