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汪愛河
【摘要】湖南城市學院針對城市建設發展形勢和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結合學校的學科專業結構與特點,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專家咨詢和轉型發展討論,明確了學校的辦學類型定位:“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產教融合為地方高效打造社會需要的實用人才開辟了新途徑。
【關鍵詞】產教融合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創新
【基金項目】(1)2015年度湖南城市學院教改項目湘城院發[2015]42號;(2)湖南省教育廳,2016.06,2016年普通高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湘教通[2016]400號,面向工程能力輸出的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實驗綜合平臺建設。
【中圖分類號】TU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1-0234-01
一、基于產教融合的建筑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基礎和思路
我校針對城市建設發展形勢和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結合學校的學科專業結構與特點,在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專家咨詢和轉型發展討論的基礎上,確定了學校的辦學類型定位:“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明確了辦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的定位。確定了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即突出學校以建筑類專業為主干專業的特色,界定了本校建筑類專業的服務方向,培養的學生是面向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線應用型人才。
二、基于產教融合的建筑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路徑和措施
1.創新產教融合能力本位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1)在能力培養上,一是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和行業、職業的需求,明確每個專業基本技能和專業能力。二是采取課程體系支撐、職業資格證書獲取、實踐教學技能考核等方式來培養和驗證學生的能力,積極引導和輔導學生參與職業資格認證。
(2)在制度建設上,正式將專業能力獲取情況與學位授予掛鉤,明確規定未獲取人才培養方案所要求的專業能力者不能授予學士學位。
2.強化產教融合實踐教學環節
一是完善實踐教學體系。根據近四屆畢業生從業狀況的跟蹤調查結果和對建筑類專業專門人才的能力需求分析,結合學校人才培養定位,構建并優化了“二三四”(兩支撐、三層次、四模塊,即以第一、第二課堂兩大平臺為支撐,建設基礎、應用、創新三個實踐教學層次,形成實驗實習、設計與論文、技能與競賽、社會實踐四大實踐教學模塊)實踐教學體系。
二是改革教學內容和手段。在改革教學內容方面,我校建筑類專業的教學內容以中小城鎮乃至城鄉一體化規劃、設計、建設、管理為主。在改革實踐教學方法和手段方面,打破“填鴨式”教學模式,創造性地探索“做中學”,建立適應行業需求人才培養教育教學方法如“模擬式教學”等。
三是加強實習基地和實驗室建設。目前,建立了建筑工程工藝實習工場等校內實習基地217個。建立了創新實驗室,制定了創新實驗標準和相應的管理制度。
四是加強實踐教學管理。制定實踐課程教學大綱、設計任務書,使實踐教學管理有據可循;強化過程教學,執行階段打分;加強實習管理,制定各類實習的實習指導、任務書,對學生進行跟蹤檢查,撰寫實習報告等。
3.打造產教融合建筑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平臺
一是建立校辦產業群。湖南城市學院擁有規劃建筑設計研究院、建設工程監理公司、土木工程檢測中心等校辦產業。二是擁有高水平的實踐教學平臺。學?,F有國家級、省級實踐教學平臺21個。三是開辟了海外合作辦學平臺。
4.加強產教融合“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建設
改革教師聘任制度和評價辦法。一是激勵和吸引企業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擔任兼職教師或專業建設帶頭人;二是實施青年教師輪崗培訓制度;三是鼓勵教師參加職(執)業技術資格考試和提升教師實踐能力。
三、基于產教融合的建筑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成效和思考
1.取得的成效
從培養質量上看,近5年,學生參加省級及以上學科競賽共獲獎近700項。從畢業生的薪酬看,湖南城市學院連續兩年位列第3名,居湖南二本高校第一名。從研究成果上看,學校牽頭主持了“十一五”國家課題“我國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土建類子課題“土建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城市建設應用型本科人才工程素質培養的研究與實踐”等3項教學成果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從媒體反響看,人才培養的效果和經驗在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等國家級媒體報道24篇(次)。
2.改革中的思考
一是構建和完善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體制機制。政府在產教融合應用型人才培養中處于主導地位,主要是政策引導和經費支持;而學校和社會(企業、行業)是雙主體地位,學校要轉變觀念,主動出擊,行業企業要積極參與。
二是學校要加強內部治理。學校、二級單位、教師必須明確各自的職責任務,二級學院要發揮主體作用,把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三對接”工作落到實處;職能教輔部門要突出人才培養服務作用;同時,強化二級單位之間的聯動和對外的協調工作。
作者簡介:
張偉(1973.9-),男,漢族,湖南南縣人,博士,教授,主要從事水處理理論與技術研究。
汪愛河(1982.3-),男,漢族,安徽樅陽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水處理理論與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