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堅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精準扶貧到了攻克最后堡壘的階段,必須打贏脫貧攻堅戰。為了落實縣委縣政府扶貧攻堅工作的要求,實現全縣貧困人口2018年全部脫貧,溆浦縣委黨校教師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調研活動,通過實地查看扶貧項目、走訪貧困戶、與基層干部座談、查閱資料等,筆者認為當前的脫貧攻堅工作還需要思考研究、探索解決。
關鍵詞:溆浦縣;脫貧攻堅;探索;思考
2015年11月27~28日召開的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對“十三五”時期脫貧攻堅作出全面部署,發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動員令。溆浦縣截止到2015年底還有159個省級貧困村、10多萬登記在冊的貧困人口,脫貧攻堅任務異常艱巨。為了落實縣委縣政府扶貧攻堅工作的要求,2016年4月份溆浦縣委黨校教師及中青班學員分成15個組深入橋江鎮等35個鄉鎮、紫荊村等120個省級貧困村,進村入戶采取座談、詢問貧困人口、實地查看等形式開展調研,總的來說扶貧住村工作隊、鄉村兩級積極行動,對照要求想辦法出主意,工作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我認為當前的脫貧攻堅工作還需要思考研究、探索解決。
一、脫貧攻堅工作開展情況
1.認真核準貧困人口、制定脫貧計劃。對照貧困人口標準精準識別,已經完成貧困人口識別和信息錄入工作,如思蒙鎮管竹垅村轄村民組10個,有農戶348戶1397人,其中貧困戶116戶689人。根據貧困程度,先易后難,制定脫貧計劃,如思蒙鎮山河村2016年脫貧計劃17戶56人。
2.認真分析致貧原因、精準落實脫貧措施。深入調查,認真分析貧困人口致貧原因,提高脫貧的針對性。一是基礎設施落后,增加了生產生活成本。貧困村基本是在一些偏遠山區,交通條件差,百姓出行難,東西進出困難,制約了經濟發展。如南竹坑村位于邊遠山區,地勢高且閉塞,環村公路共23公里,到目前為止僅硬化了2公里,其余都是石子路。二是人均耕地少,容納農業人口有限。如橋江鎮板水村人均耕地面積0.73畝,人均山林面積0.27畝。三是因病因殘,醫藥開支大。盧鋒鎮山門村1~2級殘疾人17名,占全村人口1.3%。四是接受教育時間短,觀念落后,缺乏發展生產技能。據統計,橋江鎮貧困人口中小學文化程度比例占57%,初中文化程度占3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僅占11%,由于受教育時間短,又沒有經過專門技能培訓,外出務工很難找到收入高的工作,在家也沒有發展經濟的能力,大部分農民仍用傳統方式耕作,自給自足,經濟發展不成規模,產業結構調整比較緩慢。五是沒有支柱產業,增加收入難。貧困戶基本上是以種植傳統農作物為主,加上小規模養殖,沒有附加值高的經濟作物。思蒙鎮山河村種植業仍然以糧食作物為主,經濟作物為輔,在糧食作物中,大部分以種植水稻為主,養殖業仍然以傳統的散養圈養為主,且數量較少。六是年齡大,喪失了勞動能力。貧困村有一批貧困戶是年齡大,勞動能力有限,不能從事高強度的勞動,子女自身經濟條件有限,贍養能力不夠。如盧鋒鎮山門村90歲以上高齡的村民有2人,80歲以上的村民23人。
3.實施精準措施,增強脫貧的針對性。我們所調查的45個省級貧困村部分村在產業脫貧有了初步的實施項目,如溆浦縣沿溪鄉瓦莊村君健中藥材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集中藥材種植、加工、銷售和科研于一體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國家級農民示范專業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共有成員452戶(含貧困人口275戶),中藥材種植面積達400萬畝、產量1000萬噸,合作社共帶動周邊1180戶3270人貧困人口發展黃柏、黃精、玉竹、多穗柯等中藥材產業,幫助200余貧困人口實現了穩定脫貧。
二、脫貧攻堅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縣、鄉、村及住村幫扶隊員和聯戶干部做了一定的工作,我們調研中感覺到要在規定時間內實現貧困人口的全面真實脫貧還有一定的困難。
1.群眾參與熱情不高,“等、靠、要”思想嚴重。主動脫貧的干勁不足,人窮志短的思想障礙沒有排除,有的精神空虛、缺乏判斷,甚至有些農民不種田、不種菜,不想通過勞動致富,對低保資金爭得不可開交,爭取貧困戶只想國家資金支持。
2.扶貧工作隊隊員、鄉村干部用于脫貧攻堅工作力度不夠。有些扶貧工作隊員根本就不了解農村、不熟悉農村工作,甚至是單位上工作責任心不強的,不能深入貧困人口、深入實際,不能深入了解當地實際情況,不與群眾商量,很難形成有效的脫貧思路,更不用說根本性的脫貧措施,更多的是完成上面交代的一些常規性工作。
3.國家政策落實不夠,達不到給貧困人口脫貧扶一把的作用。社會各界在脫貧幫扶中沒有把脫貧舉措用足用夠,調查中發現有些村扶貧資金人均就在300元左右,根本就解決不了什么根本性的問題;銀行在信貸上仍然存在一些機構出于還款能力的考量,不愿意貸款給貧困戶,進而提高貸款門檻,加劇了貧困戶不敢、不愿貸款的現象。又如,許多企業和個人在幫扶上還處于“走馬燈”的階段,以為帶點慰問金、送些小日用品,再在貧困戶家中走訪幾次就可以一勞永逸了,不可能改觀精神和生產層面的困境。
4.思路不廣、辦法不多。不能認真把貧困群眾召集起來共同商量尋找脫貧良策,很難形成符合當地實際、群眾有能力辦好、有市場前景長遠受益的產業項目,有些計劃很漂亮實施難落地,真真讓貧困人口參入的項目不多。最大多數是從低保兜底、異地搬遷、外出務工、醫療保障、生態補償等國家掏錢的地方想主意,沒有根本性的脫貧措施。
5.產業扶貧進展不平衡,因戶實策不夠。多數村沒有產業脫貧項目實施,辦法不多,有些停留在規劃上,大多數不能實施一戶一策,不能做到措施精準,主要還在低保、醫療保障、教育、生態補償、外出務工、爭取國家項目上想主意,沒有形成長效性脫貧措施。
三、實現貧困人口全面脫貧的幾點思考
要實現全縣159個貧困村、10多萬貧困人口在規定的時間內脫貧,我們還必須積極主動工作,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超常規的力度,把這項工作放在干部的心上,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里。
1.充分調動群眾參入脫貧的積極性。扶貧先扶志,光靠干部唱獨角戲,精準扶貧的路子很難走下去,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既要輸血更要造血,先拔精神窮根再談物質脫貧,幫扶干部要將國家脫貧相關政策吃透,首先要想方設法怎么提高貧困群眾想脫貧想致富的信心,如十八洞村精準扶貧貧困戶識別工作做法就有“不務正業、懶惰成性的家庭不評”,值得借鑒,就是要讓扶貧戶自身的“精氣神”提上來了,沒有貧困群眾的參入,我們脫貧攻堅只能做表面文章,玩數字游戲。
2.真實核準低保兜底對象。對于老、弱、病、殘,沒有勞動能力,生活標準又達不到脫貧標準的這一部分人,全縣要進行統一核查,做到全縣統一標準,公平、公正、公開,做到心中有數,統一納入低保兜底,就不用再化時間、人力、物力、精力了。
3.精準改善基礎設施。基礎實施的落后嚴重制約了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對全縣貧困村的基礎實施建設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根據國家資金提供的力度,貧困村脫貧的計劃,群眾的熱情,分輕重緩急逐步安排解決,方便老百姓的生產生活,不要靠鄉村爭取,那樣浪費人力、精力、資金。要將基礎設施建設與“幸福家園.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對村內建設要有一個統一的規劃,把農村新房建設、農村危房改造、異地搬遷與相對集中建房統一起來,通過一步一個腳印的逐步建設,把農村打造成環境優美、干凈、和諧、富裕、無污染、留得住鄉愁,看得見青山綠水,留得住中華文化的根基、農耕文化精粹的美麗新農村,改善老百姓生產生活條件。
4.要把扶貧資金用在刀刃上、發揮扶貧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對全縣的國家扶貧資金要有一個統籌的安排,不能靠爭取、靠分配,不能只管分配,不管有沒有發揮作用是否帶來收益,要根據貧困村、貧困戶脫貧項目精準安排資金,沒有資金的支持談何扶貧,對項目、資金要跟蹤管理,加強資金監管,防止國家扶貧資金“跑、冒、滴、流”,把扶貧資金用在刀刃上,通過扶貧資金投入放大社會資金投入。
5.產業扶貧要惠及絕大多數貧困群眾、立足長遠。發展產業才是真正能實現脫貧發展的關鍵,大多數貧困村在山區,生態環境較好,經濟上的貧困相對的是生態的良好、貧困的劣勢對應的是生態的優勢,發展產業要樹立“健康、養生”的理念,創立生態原產地產品標志產品,?發展品牌農業,實現農產品品牌化,提升農產品標準化程度;發展產業要與群眾商量,符合當地實際,有市場,有長遠受益,集大家的智慧形成切實可行的產業發展規劃;發展產業要有特色、差異化,農產品市場風險大,切忌千篇一律,可以“一村一品”或“一村幾品”;可以通過國家扶貧資金投入、國家退耕還林項目帶動貧困群眾發展產業;發展產業的形式要靈活多樣,家庭、基地+農戶、產業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大戶帶動,只要合呼當地實際、農民接受、農民受益、能長遠發展就可以試。溆浦有著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如溆浦鵝、油茶、茶葉、柑橘、棗、獼猴桃、金銀花等原生態資源,可以實施一戶養多少家禽、發展多少畝水果、中藥材項目來實現脫貧,開發傳統種茶葉、種油茶產業,現在北斗溪鎮寶山村與湖南大學共同開發的富硒茶葉最好價格買到2000元一斤。溆浦縣森林資源豐富,可以發展鄉村旅游,如龍潭的米糧谷、大江口的土橋、思蒙鎮、深子湖鎮、三江鎮、統溪河鎮等鄉鎮有著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如果創造好條件,充分開發和利用這些資源帶動農戶脫貧致富,這些地區將實現超常規的發展。
6.要精挑細選扶貧工作隊隊員。貧困村脫不脫貧,住村幫扶工作隊隊員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要選熟悉農村、了解農民、農村工作經驗豐富、對農村農民有深厚感情、工作務實的人,帶著感情去扶貧,才能沉得下去,才會想方設法幫老百姓脫貧致富,可以鼓勵當地人回當地去扶貧,可以發揮有熱情的退休干部余熱回當地去扶貧,做到真扶貧、扶真貧,要加強對干部扶貧工作的考核,對干部扶貧工作的考核要由廣大群眾來評價,要真實反映干部扶貧工作情況,真真落實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識別干部,對實績突出的干部要給予表彰并提拔使用。
7.建設強有力的基層組織,為脫貧做保障。“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各項扶貧工作的落實必須靠堅強的基層組織,貧困村要利用2016年村支兩委換屆的機會換好班子,將那些在外發展有成就、有思想、有經濟發展頭腦、公道正派人品好、有奉獻精神的年輕人動員并吸收到村支兩委班子里面來,貧困村脫不脫貧關鍵看村支兩委班子戰斗力強不強;可以把大學生村官充實到貧困村,吃住生活工作在村里,與群眾同生活同勞動,利用年輕人思想活躍的特點,幫群眾想辦法出主意,以貧困村脫貧的成效考察大學生村官,真真把外部扶貧“輸血”變成內部“造血”,實現徹底脫貧。
(作者單位:中共湖南省溆浦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