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帥
摘要:文章從會計專業的角度出發,以自我導向學習傾量表(SDLRS)和會計職業能力評定量表為基準,調查自我導向學習能力和職業能力現狀,分析二者的關系。結果顯示會計實習生具有一定的自我導向學習能力和職業能力,自我導向學習能力與職業技能為正相關關系,自我導向學習能力對職業能力有很好的預測作用。文章引入“自我導向學習能力(SDL)”這一概念對會計人員的職業能力進行了研究,拓寬了SDL的應用面,也為會計人員職業能力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點。同時,研究結果對會計教育者采取針對性措施、提高學生職業能力提供依據。
關鍵詞:會計;自我導向學習;職業能力
自我導向學習(Self-Directed Learning,SDL)是指個人主動借助或不借助他人的幫助去判斷自身學習需要、制訂學習的目標、確定學習的人力和物力資源、選擇、確定適宜的學習策略,以及評價學習結果的過程。職業能力是指人們從事相關職業所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即人們運用必要的知識、技能、和態度,按照規定的職業、任務的要求完成職業活動的綜合能力。隨著市場對會計人才的需求趨于多元化,社會對會計專業人才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會計工作人員不僅要具備崗位基本知識,還要具有管理層品質和職業道德等品質,是一項綜合的職業能力。由于會計人員工作繁雜,很少有集中的時間去學習理論知識,他們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去學習、不斷總結,隨時去更新自身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術,保持主動學習、終身學習的態度,才能夠勝任日益艱巨和復雜的會計工作。目前對會計人員職業能力的研究多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其現狀及影響因素,很少涉及到自我導向學習領域,這就限制了自我導向學習理論在會計行業中發揮作用。本文以本科會計教育成果最直接的檢驗對象——會計實習生作為研究對象,引入“自我導向學習能力”這一概念,以探討會計實習生自我導向學習能力與職業能力的關系,并試圖分析自我導向學習能力對職業能力的預測性,以期為本科的會計教育人員采取針對性措施,強化會計實習生自我導向學習的能力并提高職業能力提供依據。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采用方便抽樣,選取在企、事業單位財會部門進行實習的500名河南大學2015屆會計專業本科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樣本涉及到教育、制造、通訊、金融、銷售、物流、餐飲等多個行業,成本會計、財務會計、稅務會計、會計員等多個工作崗位。納入標準:已經完成會計類基礎知識及專業知識的理論學習,并在用人單位實習時間超過3個月;知情并愿意配合本調查的人員。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
采用問卷調查法,內容包括三部分:一般性資料、自我導向學習傾量表、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評定量表。
(1)一般性資料:包括性別、性格、是否獨生子女、是否學生干部、專業課理論成績、與同學的關系、與父母的關系、實習評價、與實習同事的關系等15項內容。
(2)自我導向學習傾量表(The Self-Directed Learning Readiness Scale,SDLRS):由Guglielmino教授編制、臺灣教育研究者進行修訂并驗證。量表包括效率學習、喜愛學習、主動學習、獨立學習、創造學習、學習動機6個維度,共55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傳統的Likert 5級計分法,有5個可選項:“從未”、“偶爾”、“有時”、“通常”、“總是”,分別計1~5分。
55道題目中,有13道題目(3、7、17、18、20、21、27、30、33、42、46、48、55)與自我導向的性質相反,屬于反向計分題。
反向計分的公式為:Y=6-X
Y:因變量,代表反向計分后的分數;X:自變量,代表原始分數
量表理論最低值為55,最高值為275,通過計算得分率(得分率=實際得分/理論最高值×100%)來反映自我導向學習的水平。按照一般測驗標準,將評定得分率分為四個等級:優秀(90.00%~100.00%),良好(75.00%~89.90%),中等(60.00%~74.90%),差(<60.00%)。
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43,各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716~0.840。
(3)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評定量表:由會計教育學者楊浪萍等研制而成。該量表包括3個維度:專業技能、非專業技能和潛在技能,10個條目:知識基礎、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職業資格認定、管理技能、社交技能、情感技能、特殊技能、心理技能、學習技能。每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計分法,有5個可選項:“較差”、“合格”、“一般”、“較好”、“很好”,分別賦值1~5分,所有條目均為正向計分,總分10~50分,通過計算得分率(得分率=實際得分/理論最高值×100%)來反映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水平。按照一般測驗的標準,將評定得分率分為四個等級:優秀(90.00%~100.00%),良好(75.00%~89.90%),中等(60.00%~74.90%),差(< 60.00%)。
本研究測得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40,各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670~0.800.
2.調查方法
由調查者親自發放問卷。問卷發放500份,回收480份,回收率96.00%;剔除少選、多選、信息缺失等無效問卷18份,有效問卷為462份,有效回收率92.40%。
3.統計學方法
采用Epidata 3.1軟件建立數據庫,SPSS 13.0進行統計分析。分別運用一般統計描述、T檢驗,方差分析、相關分析和分層回歸分析等方法進行統計學處理,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與分析
(一)會計實習生一般人口學資料
本研究中女生337人(72.93%),男生125人(27.07%)。本次調查中實習生305人(66.02%)為獨生子女,85人(18.40%)是學生干部,312人(67.53%)較為喜歡會計專業,346人(74.89%)專業課程理論成績為良好及以上、403人(87.23%)實習評價為良好及以上,與同學、實習單位同事、父母的關系主要是很好,分別為317人(68.61%)、303人(65.58%)、408人(88.31%)。
(二)會計實習生自我導向學習能力的得分情況
會計實習生自我導向學習得分為(206.09±9.38)分,總得分率為77.04%,其中得分率為差的實習生占1.52%(7名),中等占43.51%(201名),良好占48.27%(223名),優秀占6.70%(31名)。
本研究結果顯示,會計實習生的自我導向學習能力整體處于中等偏上水平(良好)。從得分率來看,處于良好水平的維度依次排列為:創造學習>喜愛學習>學習動機>主動學習;處于中等水平的維度依次排列為:獨立學習>效率學習。以上結果說明被測試會計實習生不僅主動學習,而且具有很強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也有較強的學習動機,但是學習不夠獨立自主,學習效率相對不高。
在會計工作中,面對復雜的會計實務,實習生會發現很多問題在理論學習中并未涉及到,或不知如何將課本中的理論更好的應用于實踐,諸多困惑驅使會計實習生具有強烈的學習欲望及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意識提高;實習過程中,新知識的補充和問題的解決往往帶來自我滿足感,增加了實習生對學習的興趣;同時,良性競爭環境促使實習生主動參與學習、努力獲得相關資料,以學習、運用新知識、新方法來不斷提升工作效率、完善工作能力,進而提升自己的競爭力,這也是具有責任感的體現。但在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下,會計教育者過分注重對學生專業知識的講授,輕視對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較少涉及對學生學習方法及策略的引導較,導致實習生缺乏探究精神,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效率低;加之會計實習期間(實習期通常在每年年末)任務繁雜、工作量大,沒有整段的自學時間,導致多數實習生缺乏獨立學習的行為與態度:實習生往往希望前輩明確地告訴他們如何做是最優的,獨立學習能力不高。會計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創設問題,可采用案例教學法、基于問題的學習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等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交流,用自我記錄、提問等方法進行科學的自我監控,明確已掌握知識和自身薄弱環節,進而整體提高其自我導向學習能力。
(三)會計實習生職業能力的得分情況
會計實習生的職業能力總體得分為(41.52±2.03)分,總得分率為83.04%。其中得分較差的學生占0.65%(3名),一般占43.72%(202名),良好占55.63%(257名)。
本研究結果顯示,會計實習生的職業能力整體處于中上等水平(良好)。三個維度得分率均處于良好,從高到低依次是:專業技能、潛在技能、非專業技能。
會計實習生專業技能維度得分率最高,可能與以下三方面有關:文化基礎扎實。本科教學過程中強調文化課與專業理論課學習,學生的文化、專業知識基本功扎實。專業技能強。熟練操作計算機、使用辦公軟件,教高的語言使用能力及外語能力等等都是會計從業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技能。大部分實習生從小學便開始接受相關教育,較強的相關技能提升了會計實踐操作能力。擁有職業資格認定。學校、社會的宣傳使學生在入學之初便認識到資格證書對于會計專業的重要性,大部分學生在大四進行實習之前已經獲得如從業資格證等相關職業資格認定。不論是資格證書本身還是參加職業資格認定考試的過程,都增加了實習生的職業能力。除專業技能外,會計實習生的潛在技能也處于良好水平,但相比專業技能來講,得分率稍低,主要問題體現在:學習技能仍有提高的空間,這與自我導向學習評定結果是一致的。 “養尊處優”的生活環境,形成了學生“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式。由于現在大多數學生,尤其是獨生子女,從小受到長輩的溺愛,導致他們在社會工作中出現心理認知的偏差和情緒自控能力的缺失。得分率最低的維度是非專業技能,主要原因有:學生主觀上相對輕視非專業技能。會計工作具有很強的社會性,但又不是一項純粹的技術性工作,與人溝通、交往、相處的社交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樣是用人單位最看重的要素之一。但仍有約有39%的學生沒有清楚的認識到這一點,從而無法順利地實現自己的職業規劃。“應試教育”的學習環境,忽略了非專業技能的培養。部分學生進入社會后面對復雜的人際關系,顯得不知所措、適應遲緩,在人際溝通、自我情感管理等方面表現不佳,如:不善于表達,與同事不融洽,與領導不交流,遇事悶心里,不懂得溝通技巧,選擇逃避等。類似現象反映出會計類專業學生在非專業素質方面存在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建議學校設置相關課程和講座,教授社交技巧、提升學生整體素質;同時,學生也應積極參加社會、學校組織的團體活動,參選學生干部等,從而提升自身管理能力、社交能力。
(四) 會計實習生自我導向學習能力與職業能力的相關性
自我導向學習能力總分與職業能力總分及其各緯度之間均呈正相關,見表5。
以職業能力總分為因變量,以一般人口學資料單因素分析有意義的變量及自我導向學習能力總分為自變量進行分層回歸分析,經協變量校正后,自我導向學習能力可解釋職業能力總變異的25.10%(F=10.064,P<0.001),詳見表6、表7。
由本研究可知,會計實習生的自我導向學習能力與職業能力呈正相關性(r=0.487,P<0.01),自我導向學習能力越強,表現出的職業能力越強。分層回歸分析表明,自我導向學習能力是職業能力水平的重要影響因素。一方面自我導向學習能力較強的實習生,分析能力、應變能力、觀察能力、有序處理問題的能力較強、善于接納不同人的意見及建議,對問題的看法日趨成熟;而且自我導向學習能力較強的實習生平時注意知識的積累,專業基礎牢固,遇到問題會迎難而上,主動地與別人溝通交流、解決問題。從另一方面來講,擁有較高自我導向學習能力的會計實習生有較強的自信心,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會計實務活動,盡力發揮自身潛能,表現出較強的潛在技能及非專業技能;具有較低自我導向學習能力的會計實習生由于擔心自己出錯,遇到問題不能積極面對,甚至去采取逃避的態度,從而表現出較弱的潛在技能和非專業技能。因此,建議在會計教學中將傳統的以老師為中心、教學內容為導向的師徒式學習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問題為導向和自我學習為導向的教學方式[8],以激發學生的內部動力;在實習中,領導和指導老師應加強督促與管理,鼓勵實習生主動學習,掌握管理、社交的基本技巧與策略,提高職業能力;實習生在實習期間應充分接觸會計實務與社會,以便形成理論與實踐并行的模式,從而有效提高自身的職業能力,為適應今后的會計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三、結論
會計專業人員應具備良好的自我導向學習能力,通過不斷學習來及時彌補會計實踐中的不足。工作中所需的知識和能力僅依靠學校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必須有能力在工作中進行自我學習、補充大量新鮮的事物。自我導向學習可以在知識頻繁更新和充滿挑戰的現代學習和工作環境中增強學生自信和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這是獲得知識的過程,更是一種難忘的學習體驗。
在會計教學及實踐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我導向學習能力,并將其與教學過程進行有機結合,創設自我導向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有效地分析自身的個性、知識、技能等,提高學生對自身能力的正確認識,具備較強的知識轉化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從而促進其良好的職業能力的形成,使學生在實際工作中更好的適應環境的變化和發展。
參考文獻:
[1]何愛霞.國外自我導向學習研究的過去、現在和未來[J].成人教育,2009(12).
[2]楊浪萍,湯俊.職校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模糊綜合評價[J].商業會計,2015(02).
[3]Guglielmino, L.M. Development of the self-directed learning readiness scale [D].University of Georgia: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1977.
[4]魏昊君.成人自我導向學習研究[D].南昌大學,2011.
[5]Wu JL. Linking assessment questions to a research article to stimulate self-directed learning and develop high-order cognitive skills in an undergraduate module of molecular genetics[J].CBE-life Sciences Education,2009(08).
[6]陳明燦,蔡曉恒,李勇義.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分析[A].中國會計學會會計教育專業委員會2014年年會暨第七屆會計學院院長論壇論文集[C].2014.
[7]向多佳.關于高職會計類專業學生人際溝通能力現狀的調查報告——以成都職業技術學院會計類專業學生為例[J].時代金融,2014(07).
[8] Michael A. Beitler, Lars W. Mitlacher. Information sharing, self-directed learn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workplace learning—A comparison of business student attitudes in Germany and the USA, Journal of Workplace Learning,2007(08).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國際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