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巍
摘要:新形勢下,如何構建高效化學課堂教學模式,需要教師改變教育形式,積極融合講授、討論、合作、探究、網絡等各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在科學探究活動中獲取、體驗、應用知識,提高素養。本文教學實踐,就如何在新理念下高效課堂教學進行了有效探索和實踐。
關鍵詞:初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新一輪課程改革著眼于促進學生的自主個性發展,立足于面向生活、面向學生的主題,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走近生活,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主動地學習,全面掌握初中化學學習的基本技能,迅速提高運用知識、解答問題的能力,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素質。
一、激發學生興趣策略
根據少年心理特點和教材的編著風格以及新標準理念,運用興趣化教學策略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動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是極為重要的。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引導學生認識化學學習的價值觀興趣。可通過化學對人類文明發展已經作出的巨大貢獻以及它在現代社會和未來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學生體會到化學知識的重要性,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價值,樂于學習。(2)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興趣。充分挖掘、創造性加工教材,適時地創設問題化情境,通過設疑引發學生興趣,經過討論分析取得認識的成功,使學生在體驗成功喜悅中增強自己的學習興趣。(3)體驗科學發現過程,激發學習興趣。以化學實驗的探究性、新奇性、參與性和化學實驗可視性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4)引導學生探索、創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制作教具、模型,舉辦化學講座,開展化學課外實驗,成立化學興趣小組,進行化學競賽,舉辦化學晚會,辦化學墻報,舉辦化學展覽會,參觀與化學有關的工廠和農業,進行社會熱點問題的調查,撰寫化學小論文等,讓學生感到所學知識有理有趣,樂于學習。
二、構建課程資源生活化策略
生活是科學的源泉,也是學生學習科學的著力點、出發點。初中學生會接觸到很多與化學有關的生活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聯系實際,幫助學生拓寬視野、開闊思路,指導學生綜合運用化學及其他學科知識分析解決有關問題。指導學生走進生活,彌補課堂傳授間接經驗的不足,多組織一些貼近生活實際的教學活動,使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三、構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策略
自主學習是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的基礎上,教會學生學會發展的一種教學策略,是在教師指導下的獨立學習過程,教師可以從學習材料的給予、問題的設計、結果的討論等角度組織學習過程。它強調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強調學習的親歷性和課堂的開放性。讓學生主動去感知、求疑、解惑,產生直覺和頓悟,產生具有獨創性的見解。使多個個體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從中培養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自我表現的注意力、承受挫折后的心理調適力,并能對學習內容形成客觀的評價。在實際上,教師可以從多個角度對學生進行自主性的培養。如初中化學教材中的“我們周圍的空氣”和“化學與生活”的教學,教師要指導學生改變以聽為主的學習方式,通過上網查資料、社會調查、參觀、咨詢、制訂計劃書、討論與交流、角色扮演等方式的轉變,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發展創新精神和實踐意識。
四、構建探究式教學策略
現課程資源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實施探究式教學策略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運用推理進行探究,在探究中尋找規律。化學反應規律是前人在實踐的基礎上總結的科學結論,教學時要讓學生了解化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魅力,經歷探究的過程,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在思維和推理中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探究。(2)在實驗中進行研究,在研究中獲得體驗。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由于實驗者或實驗條件的不同,往往得到的實驗產物也不同,如果對實驗后的產物進行研究,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發揮學生潛能,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3)開展化學課外活動,給予學生自我參與、自我實現的鍛煉機會。根據學生的個人興趣、心理特征、知識和能力層次,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為學生個性特長的發揮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廣闊空間。(4)開展專題研討式教學,提升學生的綜合探究能力。在教學中設置一些新穎、活潑、有探究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自學、討論、查閱資料、嘗試解決問題,安排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允許學生各抒己見,并且答題是開放式的而不是唯一。通過這樣的教學,培養學生開放性思維和創新精神。
五、構建運用信息化教學策略
當代社會是信息化的時代,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就必須實施信息化教學。信息化教學策略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不再是信息的簡單機械的接受者,而是要讓學生成為信息的運用者,讓學生在互動的信息中將知識進行重組,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施信息化教學要注意以下三點:(1)內容上不再只限于化學課本內容,要緊跟化學發展研究的步伐,讓學生及時了解世界上化學發展動態和化學研究的新成果。(2)形式上不再局限于口授耳聽,可以讓學生進行討論、辨證、采訪、上網、觀看有關化學知識的影片和參觀一些與化學有關的工農業部門等,這些形式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而且能激發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特長。(3)用多媒體手段教學。教師可利用先進的輔助教學設備,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形式的課件,向學生展示五彩繽紛、絢麗多彩、千變萬化的神秘的宏觀與微觀世界,可激發學生在充滿神奇與奧秘的化學知識寶庫里不斷追尋,以啟動學生的主動激情,讓化學教學體現出科學性、創造性、情感性、靈活性、魅力性的藝術特征。
六、構建教學實施差異性策略
差異學習是在課堂教學中實現個體最優化學習。面對全體同學的教學,強調教學的共同性,對個體的差異性強調不夠。初中化學的《新課程標準》從課程目標、結構、內容、實施和評價全過程,進一步突顯差異性。實施差異教學,要盡量在模塊教學中,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強調學生原有認知結構對新內容的同化或順應作用,按學生認知的邏輯順序組織學習內容和背景材料,不同水平的學生可以明確不同的學習任務,在強化診斷、反饋和矯正環節注重個別指導,使教學能夠實現其個性化。具體可以采取練習自主選擇,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指導,實行分類評價和學習矯正等。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在原有的基礎上實現有差異學習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