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蘭
摘要:數學課程是普通高中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課堂教學又是數學教學的核心,是學生在校期間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陣地。文章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時間的利用率,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率,增強數學教學機智,提高思維品質的優化率等方面,闡述了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數學;提高;教學效率
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課堂教學是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主陣地,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課堂學習是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主要途徑,因此,教學質量如何,主要取決于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那么,新課程下如何才能較好地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呢?
一、創設生活情境,培養學生興趣
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數學問題,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數學無處不在,生活處處有數學。因此,通過學生所了解、熟悉的社會實際問題,為學生創設生動活潑的探究知識的情境,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我們知道,引入新課一般有開門見山的直導式,有觀察規律的發現式,有實驗操作的演算式,有具誘惑力的問答式等,在各種不同的方式中,都可以直接提出與課本有關的問題或通過誘導的方式提出問題。例如在講排列組合中兩個原理時,可以先提出一個問題,由同學競猜:有10封不同的的信,隨意放進6個不同的郵筒寄出,問有多少種不同的投遞方法?正確的結果是610種;比同學們七嘴八舌的大膽猜想還多得多。這樣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在一開始上課就得到充分發揮,學習的興趣濃厚,思維活躍,精力集中,課堂效果必然提高。
二、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率
教學方法是教師借以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巧的一種手段,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必須有良好的教學方法,深入淺出,使學生易于吸收。具體一堂課,到底選用哪種教學方法,必須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考慮,一般地,每節數學課都要求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形成能力,因此,通常所采用的都是講授與練習相配合的方法。有些課題要數形結合求解,此時可聯系圖形,用談話式“依形探數”或“用數定形”,以使問題直觀易懂,學生吸收自然好。對于一些綜合題,可結合分析,采用點撥講授法,要挖盡條件,點其竅門,減緩坡度,以提高學生的分析解題能力,也便于學生吸收。需要指出的是,采用講授法為主,應讓同學有一定的思考或練習時間,也可提高問題,使講授內容步步深入,切忌完全由教師包辦代替,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與運用能力,也有助于課堂調節。對于一些較難例題,切忌蜻蜓點水,不深不透。采取練習法為主,以練代講,應在必要時啟發思路,以免同學陷入束手無策的困境,還要注意課堂上避免過于冗長繁瑣的運算,以節約課堂時間,提高課堂練習功效。
三、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時間的利用率
數學課堂教學一般有復習、引入、傳授、反饋、深化、小結、作業布置等過程,如何恰當地把各部分進行搭配與排列,設計合理的課堂教學層次,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是上好一節數學課的最重要的因素。設計課堂層次時,必須重視認知過程的完整性。由于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因此,要努力做到使教學層次的展開符合學生認知規律,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兩方面的活動協調和諧。在組織課堂教學時,當同學初步獲取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后,應安排動腦動手獨立思考與練習,教師及時捕捉反饋信息,并有意識地讓它們產生“撞擊”與“交流”,這樣,同學們對某一概念的理解,對某一例題的推演,就會有一個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并由認識到實踐的過程,從而對知識的領會加深,能力也得到發展。設計課堂教學層次還必須注意緊扣教學目的與要求,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點、難點、基本要求與能力要求,從多方面圍繞教學目的來組織課堂教學。當課堂容量較大時,要保證講清重點,解決難點,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找出關鍵,有的甚至可以點而不講,但要指導學生自學完成;當課堂容量不大時,可安排學生分析評論,并進一些深化練習,進行比較、提高,這樣,課堂結構緊湊,時間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實現課堂教學目標。
四、提高數學教學機智,提高思維品質的優化率
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知識由理解到掌握,進而能靈活運用,變為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思維才智,以求得最佳教學效果,這就要求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學機智。數學教學機智主要有啟發聯想、構思多解、運用反例、及時調節、滲透數學思想與方法等。啟發聯想,構思多解,是常用的數學教學機智。課堂教學中,對一些問題可啟發同學仔細觀察其特征,聯想所學過的知識,類比以前掌握的解題方法去估計、推想、探求,將“陌生”的問題轉化為“熟知”的問題,從而迅速合理地解決它。有時還可通過多解,開闊同學的視野,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與發散性。滲透教學思想與數學方法,是數學教學機智的重要發揮。中學數學的許多內容,都包含著某些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例如,解方程中的降次與消元思想,換元的方法,三角代換中的參數思想與參數方法,立幾中求錐體體積的化歸思想與分割求積方法,還有求反函數法中隱含著的方程思想,由此可得出分子、分母最高為二次的分式型函數值域的一種方法即判別式法,等等,課堂教學中在傳授內容的同時,努力挖掘并向同學滲透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有利于培養同學思維的科學性與深刻性,使一些問題迎刃而解。
總之,新課標下要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必須樹立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的辯證觀點,形成熱烈的學習氣氛,憑借數學思維性強、靈活性強、運用性強的特點,精心設計教案,擺正講與練的關系,注重學生優秀思維品質的培養,變被動為主動,變學會為會學,這樣就一定能達到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宋連明.如何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效率[J].考試周刊.2010(20).
[2] 黃明月.新課程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探討[J].新課程.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