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琪欣
【摘 要】隨著音樂基礎教學的深化改革,全面素質教育的推進,全國音樂基礎教學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由于地區教育發展的差異,難免使得我校音樂教學改革的推進落后于發達的城市。學生也更難受到良好的音樂基礎教育,也使未來全面素質教育的開展變得困難。音樂課堂中引入葫蘆絲教學可以更有效的調動孩子們音樂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在相對貧瘠的音樂氛圍中,打開音樂世界的大門。
【關鍵詞】音樂課堂;葫蘆絲教學;小學音樂
一、學校為什開展葫蘆絲教學
(一)葫蘆絲教學的研究背景
在音樂新課程標準中美育被列入國家現代教育方針,在現在小樂器進課堂和體藝2+1的時代大背景下,逐漸把小樂器教學引入小學音樂課堂中。
葫蘆絲,又稱“葫蘆簫”,是云南少數民族樂器,主要流傳于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其音色獨特優美,外觀古樸,柔美,典雅。葫蘆絲的特點是:結構簡潔、排孔科學、攜帶方便、價格低廉、易教易學等,非常適合音樂課堂中入門級的學習,因此得到了一線音樂教師的廣泛認可。
(二)葫蘆絲教學進課堂的作用
音樂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興趣愛好為動力。俗話說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音樂學習的根本動力和終身喜愛音樂的必要前提。提高學生學習音樂興趣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享受音樂。葫蘆絲吹奏有利于唱歌教學。小學生處在生長發育階段,很多中年級的孩子正處在變聲期,孩子們的嗓子非常嬌嫩,歌唱練習過量容易使嗓子疲勞。在每一節課加上葫蘆絲訓練能夠指導學生合理用嗓,保護嗓音,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保持課堂的趣味性。葫蘆絲教學的演奏中可以培養學生對于音準與節奏的把握,更有利于唱好歌曲。一般我會采用分組練習的教學方法,一組為葫蘆絲組,一組為歌唱組,練習時,一般可采取分組交替的方式進行。還可以讓學生輪奏或者齊奏。
葫蘆絲教學有利于實現音樂新課標中的素質教育目標。在葫蘆絲的教學中,與他人配合是必可少的,在學習葫蘆絲中學生需要與教師、同學相互合作、配合,明白各個聲部的責任與要求,知道自己聲部的進出,看懂指揮手勢,在音樂藝術的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中,能夠與他人充分交流、密切合作,不斷增強集體意識和協調能力,全面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葫蘆絲有利于提高審美能力。在葫蘆絲學習中,老師演奏樂曲,或者別的同學演奏樂曲,培養了學生善于聆聽的耳朵,在聆聽中體會對音樂作品情緒、格調、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培養學生音樂的欣賞能力,養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
二、學校怎樣開展葫蘆絲教學
(一)合理設置教學目標
蘇少版小學音樂教材中,三年級開始開設小樂器課程,所以我校的葫蘆絲課程也從這個年級開始。這一年齡階段的學生特點是,學生的體驗感和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
在課時安排與分配上,根據教學參考書中對于小件樂器的要求,每個單元安排一課時的葫蘆絲教學,約占總音樂課時的四分之一,在單元結束成長的足跡環節設置音樂實踐活動,學生可以在班級中進行葫蘆絲吹奏創編與表演。在周三社團活動中,選拔對葫蘆絲有興趣的學生,開設葫蘆絲興趣小組。
(二)創編校本課程
根據我校學生情況,葫蘆絲教學分為四個階段:首先,給學生介紹葫蘆絲,讓學生了解葫蘆絲的基本知識,在這一階段選擇,選擇手指練習的方式來尋找音位,要求學生先不吹出聲音,讓手指在葫蘆絲上熟悉音位,講解演奏姿勢,進行氣息練習;第二階段,讓學生初步接觸吹奏葫蘆絲,這一階段我選擇的是比較簡單的曲目;接著,讓學生練習葫蘆絲吹奏技巧,教師可以選擇很有地區特色的民歌。
(三)培養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
音樂新課程標準中提出,重視自主學習的探究過程,在音樂藝術的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中,能夠與他人充分交流、密切合作,不斷增強集體意識和協調能力。把一個班級的學生分成四個大組,大組下面設置小組,每一個小組平均分配領悟能力強的孩子,讓孩子們互相學習,先進帶動后進,課后互相監督。教師在平時的訓練中應當教學生分組學習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分步驟學會合作,避免分組學習變成形式。教會學生學會聆聽,聽一聽同學吹奏的音準準不準,音色好不好,節奏對不對,哪里吹奏的好,哪里吹奏的不好,如果是你,會怎么演奏,讓學生在交流中思考相互鼓勵、相互督促、共同進步。
(四)設置完整學習評價
《音樂新課程標準》中強調評價應充分體現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精神。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述評與定量測評相結合,自評互評及他評相結合。在日常教學中采用提問、討論等評價方式,在學期學年末采用聆聽、演唱、綜合性藝術表演等評價方法,促進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發展。在學期末采取學生自評與互評相結合,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評價方法。針對不同學生給予不同類型的評價。
三、學校開展葫蘆絲教學的收獲和不足
通過開展葫蘆絲教學,使原本枯燥的音樂基礎知識變得更加有趣味性,讓每一位孩子都有機會學習器樂演奏,走上舞臺。學生在學習葫蘆絲的過程中互相交流,合作學習,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變成了主動學習。在課余時間有些孩子甚至能夠嘗試自己創編葫蘆絲小曲,跟同學們交流,體驗到音樂創編帶來的樂趣。葫蘆絲學習使學生更加熟悉音樂課本中的歌曲,音樂課本再也不是枯燥乏味的歌曲,孩子們漸漸體會到課本中的音樂的內涵,也嘗試著用心聆聽音樂欣賞的內容。孩子們積極快樂的參與到音樂活動中達到了音樂新課程標準中的理念。葫蘆絲教學提高了學生對音準、節奏的認識,在演奏過程中穿插了試唱、練耳練習,彌補了農村孩子音樂基礎薄弱。
我校開展葫蘆絲教學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家長的教育理念落后,認為音樂學科是一門副科,沒有主科重要,甚至有一些學生自己都不重視音樂學習,經常不帶樂器,抱怨作業太多,課后并不練習的情況。其次,教師的水平有限,由于專職音樂教師人數不夠,受到課時限制,無法做到每個班級都由專職音樂教師任教,學生學習存在斷斷續續的情況。當然教育局定期會組織音樂教師培訓學習,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克服音樂教學的困難,多參加培訓,多交流多討論。
總而言之,在音樂教學新課程改革之際,葫蘆絲教學的引入與推進不僅是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需要,也是促進農村音樂基礎教學發展的需要。但葫蘆絲教學的過程并不是一味的追求技巧,而是讓小學生在音樂文化氛圍中找到一扇通往未來音樂之路的大門。所以在這里葫蘆絲教學的基礎性與便捷性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只要設置合理的教學任務,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葫蘆絲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們更愿意參加到課外的音樂活動之中,提高學生的音樂基本素養,更加促進學生們全方位的發展。這正是開展葫蘆絲教學的真正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四年上冊》[M].2014.8
[2]《音樂新課程標準》[M].2011
[3]《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四年上冊》[M].2014.8
[4]《音樂新課程標準》[M].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