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宮凌勇
摘 要:微課是在傳統課堂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在高校教學中,如何將這種新型教學模式引入到課程中,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效率,是廣大教師必須探討和研究的重要課題。具體來說,將微課應用于《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中,必須抓好課前預習、課堂互動、課后復習三方面,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關鍵詞:微課;《現代教育技術》;課前預習;課堂互動;課后復習
中圖分類號:G64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5-003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5.018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指出:“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要以教育理念創新為先導,以優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境建設為基礎,以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創新為核心?!彪S著無線網絡和社交媒體的快速發展,基于“微課”的移動學習、在線學習的新型教學模式引起了一線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如何將這種新型教學模式引入到高校課程中,提高教學效率,使課程更好地吸引學生注意力,已成為廣大教師必須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微課的概念與內涵
上海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系的黎加厚教授在其所發表的《微課的含義與發展》一文中對微課進行了定義:“微課程指時間在10分鐘以內,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短小,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蔽⒄n教學就是記錄教師圍繞一個知識點而開展的教與學的活動。微課這一新的教學形式正為廣大教育工作者、一線教師普及使用,具有鮮明的教育形態特征。
教學時間短。一般高校的微課堂控制在15至20分鐘左右,相對于傳統45分鐘的課堂來說,可以稱之為“課程片段”,不足傳統課堂時間的一半。微課的核心是教學視頻,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有效地組織知識點,是一種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新型教學資源。
資源容量小。由于微課的時長較短,通常容量百兆左右,所以非常有利于網絡的分享和傳播。與其他開放課程資源相比,真正實現了微型化學習,極大地方便了存儲、攜帶。微課的視頻格式通常為RM、WMV等流媒體格式,都支持在線播放,師生之間能夠流暢地在線觀摩,還可以查看課件等輔助資源。
典型案例教學。微課教學主題突出,往往通過典型的案例,針對教學中的重點、難點來設計制作,展現學科知識點,教師和學生在這種典型案例化的教與學情景中完成知識的學習。一般微課視頻素材中包括文字、音樂、視頻或動畫,整體畫面美觀,具有真實、典型化的教學情景,能夠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教學現狀
《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是高師院校的一門專業必修課,是培養未來教師現代教育技能的重要途徑。它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課程。從目前《現代教育技術》課程開設的現狀來看,在學生教育技術能力的培養方面還存在著許多不足。
(一)從教學模式上看,仍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
縱觀絕大多數高校的《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普遍采用大班授課制,學生人數多,這種以課堂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是構成組織課堂教學的三個要素。如何正確處理好三者間的關系是關鍵。要真正做到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營造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這樣才能很好地促進學生理解知識、消化知識。
(二)從教學手段和方法上看,過于陳舊
《現代教育技術》作為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課程,作為新技術新媒體的引導者,應該走在教學改革的最前沿,但實際上很多教師還是不能夠充分利用當前先進的多媒體設備和信息技術,從而影響了教學效率。《現代教育技術》作為師范公共課,不僅要求學生能掌握教育技術的基本理論,還應該教會學生先進的多媒體技術,以便讓他們在日后的學習工作中更好地使用。
三、微課在《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隨著全國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行,教育技術能力已經成為現代教師必備的一項基本素質。師范生作為未來的教師,自身的教育技術能力直接決定著教學質量。在這樣的背景下,新媒體新技術的應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微課正是當代教學與媒體技術結合的一種新型的工具,借助于微課教學,可以大大克服傳統教學帶來的不足和缺陷。
(一)微課更適合學生的主動學習
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開展自主學習、協作學習,這是一種個性化的高效率學習方式。微課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有更多的主動權。教師是引導者、幫助者,要為學生創建豐富的學習資源環境。微課這一新的教學形式主要借助于網絡和移動設備,其教學時間短、課程內容精煉,可以讓學生從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地學習,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環境,引發學生思考。同時,學生還可以利用微課堂與教師進行協作與互動,并在交流過程中完成知識的理解和吸收。
(二)微課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革新了傳統的教學方式
對教師而言,微課革新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打破了教師傳統的聽評課模式。微課將現有的課程拆分成視頻碎片,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篩選所需知識,真正實現了因材施教。這種模式突破了傳統教學的固化模式,通過在線平臺交流、評價、反饋等方式,靈活地引導學生自學,大大方便了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我國現階段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戰略中提出要建立優質教育資源公共平臺,發揮網絡優勢,讓學生走進數字化的教學環境中來,而作為一種新型教學資源,微課整合了教學設計理念,有效地突出了教學重點和難點,真正使學生跨越了時空,實現了完成隨時隨地的學習。
四、微課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中的運用和嘗試
《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涉及的知識內容廣、軟件技術繁多。如何將微課與《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緊密結合,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也是需要不斷實踐和探索的。
在實踐中,我們嘗試分三步走:上課前的預習、課堂中的互動、下課后的復習。
(一)上課前的預習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劃分出知識點,再根據知識點制作出相應的微課視頻,并將其上傳至微課網絡學習平臺上,供學生課前預習。學生登錄網絡學習平臺,下載新課的微課教學視頻和課件等學習資料,將知識內化,不懂的知識點可以通過反復觀看微課視頻來揣摩和理解。當然,如何劃分知識點對教師來說是非常關鍵的一步,知識點構建清楚了,微課運用起來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完成課前自主學習的任務。另外,在網絡平臺上,學生和教師也可以進行交流,從而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二)課堂中的互動
在課堂中微課起到了很好的演示和輔助作用。通過對微課的特點以及《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教學特點的分析,可以看出微課教學能夠有效地應用于《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實驗教學中。課堂上,教師可以反復播放微視頻,以便讓學生深入理解。學生通過微視頻的學習對教學內容更易理解、消化,達到了知識內化的目的。
(三)下課后的復習
通過觀看微視頻、微課件完成知識的學習,最后提交作業,實現知識技能的內化。在課下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可以再次觀看微視頻,回憶教師上課所講的內容,微視頻的運用使得學生的課后學習有了更好的保障,也具有了情景化的學習環境。教師根據課堂上學生的表現和提交的作業,總結反思,進一步完善微課,調整教學環節,以確定下一個教學目標。可以說,微課是一個以教學視頻片段為核心的資源包,含有教案、多媒體課件、各類素材、師生互動、專家點評等各種教學資源,是一個融入了情景化的真實的“微教學資源環境”。
總之,微課作為一種新型教學資源正逐漸進入到課堂中來,同時也將會面臨更多的挑戰,這都需要廣大教師認真思考和長期實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