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賢
摘要: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而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必須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確實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關鍵詞:學生;創新精神;創造能力
教學中,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創造性地教
1、教師要增強創新意見。要指導學生創造性地學習,首先教師必須具有創新意識。許多教師都有這樣的困惑:創新是什么?到底什么樣的教學才是創新?總以為創新很神秘,高不可攀。其實,創新就在我們身邊。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睂πW生來說,凡是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獨立發現或掌握他們尚未知曉的知識,都可稱之為創新。哪怕是一個小小的觀點、方法、做法,只要有新意,就可以說是創新。
2、啟發質疑,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敢為天下先”,敢想別人想不到的,敢想別人不敢想的,敢想別人想不清的,對不明白的問題大膽發問,誘導學生積極思維,發表獨立見解,甚至標新立異。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既尊重教師,更崇尚科學,深入探索,勇于創新。這是小學語文課堂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王國追求的最高境界。如,對詞語的理解、段落的劃分,課文的理解不要也不可能追求答案的整齊劃一,應該允許學生對同一問題有不同的看法,甚至不迷信“權威”——“唯書”“唯師”是從,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他們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品質。
例如,在學習《西門豹》一課中,當我講到“西門豹破除河伯娶媳婦的迷信”這一精彩段落時,一個學生突然站起來發問:“老師,西門豹直接把巫婆和官紳頭子抓起來殺掉,不就破除了迷信,而且方法更簡單?”我環視了一下學生,發現好幾個學生眼睛里閃著亮點,他們似乎也贊同。當時,我內心的激動是可想而知的,盡管這個學生的想法有些幼稚,不成熟,但我還是給予充分的肯定。因為他已經觸及文章的難點:西門豹破除迷信方法巧妙,這是多么的難能可貴??!我沒有急于解答,而是因勢利導,開啟學生智慧的大門,把問題“還”給學生,“使學生自奮其力,自致其如”(葉圣陶語)為了解疑,學生開動腦筋積極地思考,抓住文中西門豹怎么說和怎樣做的句子展開討論。此時,我再加以適當點撥,引導學生體會和想象西門豹說和做的同時,官紳和老百姓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學生從中明白了西門豹破除迷信方法巧妙之所在:(1)用事實教育了被巫婆、官紳愚弄的老百姓,破除了迷信;(2)借此還發動老百姓興修水利,莊稼獲得了好收成;(3)借口“新娘不漂亮”救下了新娘;(4)借口讓巫婆去跟河伯說一聲,把巫婆投入了漳河,懲治了巫婆;(5)借口讓官紳頭子去催一催巫婆,把官紳頭子投入了漳河;(6)借懲治巫婆和官紳頭子的機會警告了其他官紳。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在不斷質疑、解疑中才能真正培養和塑造學生創新思維的品質和個性。
3、在實踐操作中,深化創新。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學生“好奇、求新”的心理特點,組織一些新穎多樣的學習形式,讓學生在動口、動手、動腦中,親身體驗教材內容,并結合自身進行適當的加工創新,挖掘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潛力。
例如,《五彩池》一課,可以這樣設計:在學完課文后,讓學生把課文改變成“五彩池”自述,要求學生恰當地改變人稱,運用第一人稱,生動、形象、具體地把五彩池的神奇表達出來。也可以給學生戴上太陽帽,發給小旗子,讓他們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地方以“導游”的身份把“神奇的五彩池”介紹給同學們。這樣一來,學生心靈中創新的嫩芽悄然破土而出,他們大膽想象創新,有板有眼地當起“五彩池”的“導游”,語言充滿了童趣,有的還相當幽默。
二、創造性地學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教學的雙邊關系中,教師的教是外因,學生的學是內因。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我們要積極挖掘學生在學的方面的發展潛能,讓學生處悟學法,創造學法。
如,學習記“鼓”字時,我要求學生積極地從不同角度出發,發揮自己的創見,尋找具有個性化的、有效的學習方法。A生說:“按基本筆畫記?!盉生聽完后,馬上站起來說:“老師,我是這樣記的:十字頭,豆字底,支字右邊立?!盋生說:“土、口、兩點一提,支字右邊立?!盌生說:“上邊十,下邊豆,右邊支,叫人打?!焙茱@然,四種學法都可以,但就這四位學生來講,D生的學法更富有創造性,既主動形象,又能表意?!吧线吺?,下邊豆,右邊支,叫人打。”多么新穎獨特呀!我們應該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學習,不求千篇一律,但求百花齊放,同時,又要通過比較、借鑒,進而優化自己的學法,達到創新。
小學語文是基礎學科,教學內容豐富,我們應該在讓學生學會創造性地學習方面上下苦功夫,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創造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