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平
摘要:傳統的小學數學注重數量關系的計算,對于學生的思維空間想象能力和發散能力有很大的限制作用,不符合時下提倡的素質教育教學理念。新課標提出將小學數學中的“幾何初步知識”改為“空間與圖形”,著重強調了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重要性。通過利用這種新型的教學法,對于學生建立起基礎的理論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動手和實踐能力,對于將來在數學方面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有積極的幫助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空間;圖形
思維能力教學理念圖形教學小學階段是個人學習生涯的基礎階段,該階段所形成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很大程度上伴隨個人的整個成長過程。因此,在小學階段培養正確的學習方式方法,樹立小學生正確的學習意識,對于個人成才有很大幫助。小學數學是培養小學生空間思維能力,樹立創新與想象能力的關鍵學科,通過空間與圖形教學,能夠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的數理知識的基礎上,實達到對現實空間與圖形的感知認識,對于今后學習有積極作用。
一、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的重要性
小學數學相對于其他的學科,具有一定的直觀性,對于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對于啟迪小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有很好的幫助作用。由于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點,一味的知識說教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不容易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和實現教學目的。
首先,從小學生的身心發育情況看,他們對周圍世界的認知,僅僅停留在對物體的大小、顏色、形狀等基礎判斷層面上,如果繞開這些認知規律,直接進行理論知識的灌輸,就會出現事倍功半的效果,而且容易使小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對于下一階段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產生了阻力。因此,教師應該抓住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認識特點,通過巧妙的教學方式,結合周圍現實生活中小學生能夠親身感受到的事物,對其進行空間與圖形教學,不僅能夠方便小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而且對于他們認識周圍環境也有幫助作用。
其次,現代教育要求在原有的教學基礎上,增加關于空間與圖形教學的教學任務,對于教材上的內容做了進一步細化。隨著現代生活水平和質量的提高,兒童智力發育也越來越快,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兒童的學習要求和學習特點。通過空間與圖形教學,在數學課堂上創設模擬情境,對于幫助小學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間想象能力,開發自身智力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再次,新課標改革之前,數學教材中較大比例的都是計算公式、數字符號,對于自主學習能力不強的小學生來說,遠遠沒有直觀的圖形更容易接受。通過在數學教材中添加空間與圖形內容,能夠豐富原本單調的課本內容,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空間與圖形教學屬于數學學科中的模型教學法,要求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在實踐過程中體會其中蘊含的數學知識。
二、我國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1)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由于受既定的課程進度安排限制,在數學空間與圖像的教學過程中,倉促的進行一遍示范教學,沒有留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動手時間,由于小學生理解能力有限,對于教師的示范教學不能獲得很好的理解學習,導致好的教學方法流于形式,學生不能真正實現實踐操作。(2)課堂教具、學具使用次數過多,教師不注重對教具的更新,導致學生對空間與圖形教學內容不感興趣。課堂教學內容枯燥,教師對于不同的教學內容都反復使用同一教具,不能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集中學生注意力,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3)雖然在小學數學教材上增加了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但是教材上畢竟是以平面形式進行內容展現,教師如果不能通過實際的立體圖形進行知識講解,就會回到照本宣科的傳統教學模式當中,失去了空間與圖形教學的初衷。
2、學生在課堂中存在的問題。(1)小學生的活潑好動,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最令教師頭疼的問題,教師如果在課堂上一味講解,不注重講臺下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就會容易導致學生走神。(2)由于身心發育尚不健全,小學生的動手能進較差,如果教師不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注重加強對學生實踐操作的指導,就會出現學生厭學的現象,另外,眼高手低是我國多數學生(包括中、高等學生)的通病,在實踐類的教學過程中體現更加顯著。(3)小學生對課堂教學知識的消耗吸收能力有限,對于部分教學知識死記硬背,不能做到舉一反三。(4)空間想象能力不強,對于所學知識很難在腦中形成完整的模型框架。
三、提升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的有效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學模式,讓學生積累空間學習經驗。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上,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創設多樣化的學習情境,幫助學生樹立起較強的空間學習方法,使學生更深層次的認識空間與圖形。鍛煉小學生從周圍發現生活素材的能力,通過小學生對周圍事物的感知與認識,將課堂教學內容與之相結合,教師進行適時的引導教育,充分激發學生的空間感知能力,實現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整體認知。例如,在學習圓形與圓柱形章節時,教師可以巧妙結合日常生活中學生熟悉的、常見的物體,進行空間與圖形教學,以教師手中的粉筆、學生的水杯、游戲中用到的足球等學生熟悉的事物,進行課本知識教育,并鼓勵學生舉一反三,找出其他圓形和圓柱形的物體,以此加深學生的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
2、直觀性與多樣性向結合,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數學中的部分計算問題比較抽象,如果僅從計算公式和邏輯運算告訴學生應該怎么做,往往出現死記硬背的現象,對學生知識的記憶起不到幫助作用。例如在講解長方形的周長計算章節時,教師可以先講解計算方法,然后通過分發給每個學生積木或七巧板模型,讓學生自己動手,通過測量,計算得出結論。學生首先將長方形的每條邊都量一下,然后相加得出結果;再用教師教的計算公式,量一下相鄰兩條邊的長度,在通過簡單的乘法運算得出結果。通過兩種方法的對比,學生就會更加直觀、更加深刻的理解公式的運用。
四、結語
小學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對于培養學生的空間結構想象力和創新能力有很大幫助,而這種能力正是當前個人成長成材的必要條件。通過進行空間與圖形教學,可以激發他們對知識獲取的渴望心理,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習積極性,對于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有很好的積極作用。